李倩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成都610061)
【摘 要】:目的 探究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02~2018.04收治的需进行手术治疗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36例患者,分别予以手术室常规护理、手术室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将患者创口愈合情况以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甲级愈合率61.1%高于对照组36.1%(P<0.05),乙级愈合率38.9%与对照组52.8%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丙级愈合率0.0%低于对照组11.1%(P<0.05);术后感染率2.8%小于对照组16.7%(P<0.05)。结论 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予以手术室综合护理,可加快伤口愈合并降低感染情况。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开放性骨折;感染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150-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发展以及道路交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意外伤害事故越来越多,其中受外力影响造成的骨折发生率也越来越高[1]。开放性四肢骨折指在四肢骨折处,覆盖骨折部位的皮肤以及皮下软组织损伤,使骨折端暴露在视野范围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2]。由于伤口暴露在外,极易发生感染,同时患者受骨折处视觉冲击等,可能会出现较严重负性情绪,影响内环境稳定,不利于手术的开展。基于此,本次选取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72例,探究手术室对其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02~2018.04收治的需进行手术治疗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36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男22例、女14例,年龄(42.37±2.38)岁;其中骨折程度分级:Ⅰ级12例、Ⅱ级18例、Ⅲ级6例;观察组患者男23例、女13例,年龄(42.36±3.26)岁;其中骨折程度分级:Ⅰ级13例、Ⅱ级19例、Ⅲ级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本次研究经患者家属同意;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消毒医疗器械、准备药物、建立静脉通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防感染。
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①术前手术室医护人员对患者巡视,了解其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主动与其沟通心理状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知识宣教,包括手术流程、注意事项、需要患者配合等事项,拉近医患距离,稳定患者情绪,有利于治疗的开展;②由于患者创口处失血失液,对温度有较高要求,可将手术室温度调高1~2°,同时将术中所需医疗器械按需摆放,保证手术过程流畅;清创器械与手术器械分离,清创结束后将清创器械全部撤离,保证手术环境处于无尽状态;推送患者时注意轻柔,避免磕碰引起二次伤害;③护理过程严格无菌操作,患者创口周围血污等需彻底清除;手术区域采用加热后的生理盐水冲洗,避免创口过冷药物刺激引起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采用温热的双氧水对创口浸泡消毒,并以聚维酮碘进行手术部位消毒;④术中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遵医嘱进行扩容处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避免因失血过多引起低血压或休克;配合医师进行手术治疗,准确为其递送手术器械等;⑤手术完成时,为患者加盖棉被,保证其体温稳定;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术后3d,对患者进行探视,了解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相关处理办法。
1.3观察指标
切口愈合情况:甲级愈合:切口愈合良好,无红肿、硬结、积液等不良情况;乙级愈合:切口红肿、淤血,但未见化脓、积液;丙级愈合:切口出现化脓、积液,需要进行干预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计算,切口愈合率、感染率用(%)表示,2用来检验;当P<0.05时,即两组数据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甲级愈合率61.1%高于对照组36.1%(P<0.05),乙级愈合率38.9%与对照组52.8%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丙级愈合率0.0%低于对照组11.1%(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16.7%(6/36)高于观察组2.8%(1/36),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2=3.956,P<0.05)
3.讨论
开放性四肢骨折,即在四肢骨折处,骨折端直接暴露在皮肤之外,与外界相通。在骨折后由于血肿吸收时体温会有所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如果体温>38℃则很可能已经出现感染情况;同时由于骨折处皮肤、血管收到互通程度上的损害,会大量出血引起身体不自觉颤栗、发冷甚至休克,需及时进行治疗[3]。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为手术治疗。
常规手术室护理中,以清创、抗感染等方式为主,对患者体内环境稳定的护理不够完善。手术室综合护理是通过术前心理疏导、手术流程讲解,帮助患者了解治疗过程及重要性,提升患者对护理治疗的依从性,从而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治疗效果;同时充分准备手术室环境及医疗器械可以保证手术的流畅性,提升治疗效率;术中及手术完成时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可以加快伤口愈合,提升患者康复速度。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采用手术室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甲级愈合率高于手术室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乙级愈合率差异不显著(P>0.05),丙级愈合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在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手术室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切口愈合速度,并降低感染情况,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文颖, 王润琪. 采用护理干预对于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探索[J]. 世界中医药, 2017,12(52):303-303.
[2]高明芳, 赵剑侠, 梅娜, 等. 人性化护理、个性化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 30(8):1030-1033.
[3]武丽媛.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作用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5):229-230.
论文作者:李倩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室论文; 切口论文; 开放性论文; 对照组论文; 情况论文; 手术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