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利农业的发展_农业论文

论水利农业的发展_农业论文

论水体农业的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体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不少地区河沟纵横、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有丰富的水资源。如何既保护又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水资源,开发各种水体发展种养结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这是农业生产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拿宝应县来说,地处里下河,全县水域73万亩,可利用发展养殖和种植的有4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一半以上。在农业生产和农业开发中,广大农民群众创造了发展水体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本文结合宝应实践,对水体农业的开发进行初步探讨。

(一)

所谓水体农业,是指利用各种水体从事种养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利用的综合生产力体系,实质上是对水资源进行产业化的综合开发利用。

从宝应的实践来看,发展水体农业,对水网地区来说,不仅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一项现实生产措施,也是一项具有综合效益的系统工程,对于发展“三高”农业,加快奔小康步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开发水体农业,有利于解决农业结构调整中抓钱与抓粮的争地矛盾。我县多年来粮食总产一直稳定在5亿公斤左右。由于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低,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因此,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抓钱和抓粮的争地矛盾十分突出。有的地方出现了退粮长经,以经挤粮的现象。开发利用各种水体来发展效益好的养殖业、种植业可以与粮棉生产“四不争”(即:不争地,不争时,不争肥,不争劳),又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抓粮和抓钱矛盾的有效途径。尤其是稻田养蟹,运用了河蟹生物特性和稻田环境相适应的原理,使稻蟹互利共生,资源综合利用,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稳定了粮食生产,还可以开发绿色食品,生产无公害的优质稻米,促进了粮食品质的提高,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开发水体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在粮棉主产区,由于粮棉比较效益下降,普遍存在着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光靠粮棉提价是不现实的,必须从调整上求突破,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对水网地区来说,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发展多种经营潜力很大。水产品、水禽、水生蔬菜的市场需求量大,价格呈上扬趋势,比较效益高。因此,把水体农业搞上去可以起到“以水补农”的作用,使农民收入有较快较大的增长,使粮棉主产区尽快走出“高产穷县”的困境。拿宝应来说,1993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8万亩,水生种植面积13万亩。全年生产水产品2.5万吨,荷藕9万吨,茨菰2.8万吨。水上实现产值2.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6%,亩均产值840元,是粮田亩均产值的3倍。由此可以看出,开发水体农业,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作用非常明显。

发展水体农业有利于水体资源的更好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辩证统一的,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人类持续地利用,合理的利用可以达到保护的目的。以宝应湖为例,在未开发之前,水草十分繁茂,行船困难。每到夏季水草腐烂,形成一湖黑水,造成鱼蟹虾死亡。发展网围养殖以后,由于放养了食草性的鱼、蟹等,有效地解决了富营养化的问题。既保护了水资源,又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变化,享受性、营养性生活资源开始上升,尤其是水产、水禽、水生蔬菜的消费呈较快增长趋势。加快水体农业的开发,更好地满足人民食品结构改善的需求。

(二)

根据水资源的特点和当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1、因水制宜,选择多样化的水体农业发展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体农业是一种市场农业、效益农业。开发水体农业,一定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根据不同水体的自然条件,确立不同的发展模式,以求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宝应在实践中对五种不同类型的水体,探索了不同的利用模式。对湖泊型水体,考虑到滞涝的功能,主要采取网围、网箱的方式发展水产养殖,同时还复壮、繁殖芦苇、茭草和水生饲料等。汜光湖朱港村三年来共投入资金530万元,网围宝应湖水面0.7万亩,累计纯收入达800万元,已发展成全县最大的网围养殖基地。山阳镇大东村面临白马湖,水面广阔,水质较好,常年水深2米以上。全村现已发展网箱312亩,预计年产量可达1248吨,产值880万元,纯收入260万元,亩平纯收入高达8250元。对沼泽型水体,利用其草渣土的特有资源,发展荷藕种植和藕鱼、藕虾结合。对池塘型水体主要发展高投入、高产出的精养、鱼鳖、鱼蟹混养和鱼禽结合的立体养殖。对河沟型水体,主要发展小网箱养殖和河蚌育珠。对水田型水体,主要是发展稻田养蟹、养鱼。

2、因势利导,尊重群众开发水体农业的首创精神。由于水体农业的效益比较好,我们可以把千家万户的积极性引导到开发水体农业上,促进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拿宝应县稻田养蟹来说,最初是西安丰糟坊村、射阳湖镇合心村的一些农户先搞起来的,亩产水稻800多斤,产蟹20斤,亩均收入近2000元,与未养殖的稻田相比,其效益高出3-4倍。县里及时推广这一生产模式,全县今年稻田养蟹发展到6个乡镇7000多亩。

3、综合利用,创造水体农业的最佳效益。水体农业要着眼于水体资源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发利用,这样才能充分挖掘资源的潜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宝应县在水体农业的综合利用上,初步探索了三种模式:一是水产混养模式。全县鱼鳖、鱼蟹、鱼蚌混养面积达11万亩,占整个养殖水面的50%。柳堡乡郑渡村农民陈瑞仁在500亩水面上,进行鱼蟹混养,亩产成品蟹14斤、成品鱼250斤,亩均收入高达2400元。二是水禽、水产混养模式。山阳镇南圩村农民程春煦投资60多万元,在80亩鱼塘里放养蛋鸭一万只,鸭粪喂鱼,综合利用。连禽蛋加工、烘孵产值一起计算可达120万元,可获纯利32万元。三是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在同一平面和空间内把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形成相互利用、协调发展的环境。例如,稻田养鱼、养蟹,藕田养鱼都是这种模式的实践。

(三)

发展水体农业,不仅前景广阔,而且潜力很大。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气候,必须加快水体农业的开发步伐。从宝应的实践来看,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依靠科学进步,走科学开发的路子。水体农业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它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新的科学技术不断补充。尤其迫切需要运用生态学原理,对现有栽培、养殖技术进行重新改造、重新组装,形成新的独立的技术体系。这些新的技术体系需要花一定时间、一定力量研究、试验、示范,因此,建议筹建水体农业学会,专门研究水体农业的开发问题。

发展龙型经济,走产业开发的路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是农业的发展方向。水体农业也不例外。要努力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格局。宝应是全国最大的荷藕生产基地,全县荷藕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量9万吨。该县围绕这个主导产品,发展加工企业21个,兴办专业批发市场16个,荷藕系列年产值达1.1亿元,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格局。以加工厂为龙头组建的江苏省荷仙食品集团,一头伸向国际市场,年加工出口荷藕近万吨,一头连着5000多户藕农和3万多亩荷藕基地,对全县荷藕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坚持深化改革,走规模开发的路子。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水体农业也一样,没有规模,就形不成市场,就没有效益。推动水体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大力培植专业大户、专业村。二是积极兴办多种经济成分的水体农业企业。三是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促进生产要素向规模经营的方向流动和组合。宝应县从事水产养殖的股份合作联合体有476个,吸纳股金2675万元,不少联合体经营规模在千亩左右。这种能人牵头,自愿联合的经济组织,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开发无力克服的劳力、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和粗放经营的弊端,推动了水体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

标签:;  ;  ;  ;  ;  

论水利农业的发展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