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广州 510080
摘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培养优秀的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关乎我国人才的品德素质和精神素质,影响我国人才素质的整体水平。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些灰暗面,也就是心理亚健康现象,对这种心理亚健康进行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实践。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成因分析;护理干预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人的心理在活动过程中的正常良好的状态。其实更简单地说,心理健康就是个人的心理积极发展的趋势,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而心理亚健康是心理健康不达标但是还没有发展到心理疾病的状态。心理亚健康属于非健康心理,只是在表面上看似乎是心理健康状态,但实际上就像是保险丝将断未断的情况,不及时处理,就会出现非常危险的后果。判断个人心理健康和心理亚健康的具体因素有:情绪稳定状态、人际关系处理、环境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内省能力。
现今,我国大学生中出现一些因为心理问题而步入歧途的学生:马加爵、药家鑫、林森浩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必须重视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时对这种亚健康心理进行护理干预,防止心理亚健康进一步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影响自身和社会发展。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在:(1)负面情绪频发。多数大学生的悲观情绪较多,尤其是在学习、工作以及感情受挫时,负面情绪的爆发比较频繁。(2)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人际交往范围比较小,和陌生人交流时表现紧张、局促不安也是心理亚健康的表现之一。(3)适应能力较差。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比较稳定,使一些大学生不能接受环境较为恶劣的工作场所。尤其是在工作中,对工作的不同强度适应力也比较差。(4)内省意识不强。缺乏对自身的反省与思考是大学生乃至现代人都存在的问题,一旦遇到挫折困难,很少从自身出发进行反省,更多时候是怨天尤人、一蹶不振。
二、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成因分析
教育体系和方式不当
虽然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但是应试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主要角色,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和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更多的是从学生的幼年时期就要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视,甚至有的偏远地区为了使学生出人头地,一味地灌输成绩才是硬道理的不健康的教育学习思想,严重忽视甚至取消心理健康课程,浪费了我国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的重要时期。并且在应试教育过程中,一些学校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对学生的奖励主要依靠成绩进行筛选,对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歧视,这会使学生长期生活在不健康的心理环境氛围中,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1]。并且会使学习成绩较为良好的学生产生自我膨胀的优越感,不屑于和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交流学习,只顾埋头读书,不会抬头看路。同时,会使学生过于重视成绩结果,一旦成绩出现滑破,就会产生极强烈的悲观情绪,对自己产生怀疑,心理承受力较差,不能成长为优秀人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传统的家庭教育过于依赖和相信学校教育,忽视对学生的家庭教育。这也是我国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家庭教育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开端,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品质的形成方面有学校教育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但是,我国很多家长更多地关注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学生规律和学习兴趣,强制要求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技能:英语、奥数、绘画、书法等,使学生在压抑的学习环境中成长,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网络时代发展的影响
网络时代中成长的新一代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问题更突出。主要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这一代人更倾向于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而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不能完全表达出自己的交流目的和意图,久而久之,人际交往能力越来越弱,甚至出现害怕和陌生交往的恐惧心理[2]。并且,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不愿意和别人进行深层次的交往,他们的交往行为更多的就像是躲在容器中的人互相碰触容器外壁,但是内心无法触及。缺乏倾诉烦恼和悲伤的对象,很容易使大学生的内心的负面情绪持续积压,对心理健康发展极其不利。
三、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护理干预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护理干预最基础的一步就是为大学生传播科学的心理学知识,鼓励大学生面对自己心理亚健康问题,不能因为担心害怕而忽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最好定期举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鼓励学生参加讲座,对学生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还要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治疗机制,确保大学生平常的心理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同时,要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确保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早解决。
注重对大学生负面情绪的宣泄引导
负面情绪的积累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不利于自身发展和社会安定的思想和心理,学校必须注重对学生负面情绪的引导,指引学生通过正常的方式宣泄悲伤、愤怒、难过、激进等负面情绪,确保学生积极健康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例如:可以布置愤怒墙,任由学生写下自己内心的负面思想和情绪;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倾听学生内心想法,缓解学生的负面情绪。
加强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状况是健康心理的基础。学生自身要有锻炼身体的意识,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避免因为生病产生较为极端的负面情绪。同时,学校可以通过举行运动会或者户外实践等其他活动,带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同时要注重引导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意识提高,保证身体和心理同时健康[3]。
三、结语
其实,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心理问题,但是要敢于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发展成为真正的心理疾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尤其是要改正心理问题都是精神病的偏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心理问题,及时就诊治疗,尽早恢复。
参考文献:
[1]肖万英,李春芳.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成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217-218.
[2]李晶莹. 当代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成因及解决措施[J]. 神州旬刊,2014(3):248-248.
[3]刘景萍.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成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 今日健康,2016,15(6).
论文作者:陈晓春,何香芝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亚健康论文; 心理论文; 学生论文; 大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健康论文; 情绪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