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学术文摘学术评价功能的局限性与反学术腐败的责任_中国社科院论文

社会科学学术文摘学术评价功能的局限性与反学术腐败的责任_中国社科院论文

社科学术文摘学术评价功能的局限与抵制学术腐败的责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论文,文摘论文,评价论文,功能论文,学术腐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社科学术文摘的学术评价功能

学术评价是对学术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所做的判断。学术评介的结果会对学术研究成果人的学术地位、学术影响力、社会声望和实际利益带来重要影响。① 我国社科类学术成果评价方式主要有:直接评价的科研成果评奖和职称评审中的专家评价;间接评价的期刊评价(论文发表刊物的级别)和文摘评价(被权威的社科学术文摘收录)。其中,文摘评价指集中反映代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最高水准和最新研究成果的《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下统称社科学术文摘)。社科学术文摘荟萃学术精品,以高学术水准和高学术品位成为期刊形式的社科学术成果评价权威,在我国学术评价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1.社科学术文摘学术评价功能的意义

社科学术文摘和社科学术期刊一样,除了具有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的功能外,还有学术评价的功能,但社科学术文摘的学术评价功能比普通社科学术期刊学术评价功能的意义更大。社科学术文摘定期从全国数千种社科学术期刊中遴选出学术精品或转载或摘登或编目或索引,对已公开发表的论文进行二次传播,其遴选论文的过程,是对论文科学性、前沿性、创新性、理论性的再辨别再判断过程。通过遴选对论文学术价值做出评价并推介学术精品,是社科学术文摘的立刊之本,也是社科学术文摘的学术使命。

2.社科学术文摘学术评价功能的社会延伸

社科学术文摘学术评价的权威地位,使其学术评价作用取得了学术界和社会有关部门的广泛认同,其学术评价结果:转载、摘登,成为社会相关领域,包括学术成果评奖、科研课题申报与鉴定、职称申报与评审以及期刊和编辑工作评价的重要参考,这是社科学术文摘学术评价权威性带来的客观效果,是其学术评价功能的社会延伸,也是学术界及其相关管理部门对社科学术文摘学术论文遴选、评价工作的肯定与认可,这使社科学术文摘的学术评价具有了社会性。

二、社科学术文摘学术评价功能的局限

1.社科学术文摘学术评价结果的或然性

社科学术论文评价标准具有模糊性的特点,这使社科学术文摘面临论文学术价值评价标准难于把握的困惑;社科学术成果评价主观因素大的特点,又使社科学术文摘受到评价者相关学科知识背景与理论功底、学术敏感性与学术鉴别力、学科兴趣与学术积累的影响。社科学术成果评价见仁见智,因此,社科学术文摘的学术评价结果不是绝对的。②

2.社科学术文摘学术评价中的“晕轮效应”

社科学术文摘对论文的遴选,有时受到学术声誉“晕轮效应”的干扰,进而影响对论文学术价值的评价。名家(名作者、名校和著名科研单位作者)的论文屡屡见诸文摘,其中多数是对学术研究领域前沿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的探索或学科新领域、难题的开拓性研究、纵深研究,引领着学科研究的方向,代表了学科研究的最高水准,无愧为学术的精品佳作。但有时,既有的学术光环使名家很一般的作品,在编者眼中也变得不一般,其优质的或非优质的论文往往受到文摘更多的关注,甚至有些名家的随笔闲谈和学术口水也占据着文摘宝贵的版面,这对名家和文摘的影响都是负面的。虽然名作者的精品多,但非每篇皆高水准;虽然名校、著名科研单位的整体学术水平与其成员的学术水平呈正相关,但与其单个个体的学术水平并非一一对应,反之亦然。这说明社科学术文摘学术评价的科学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3.社科学术文摘发展的滞后性

被学界和社会有关部门认可的社科学术权威文摘仅前述4家,而我国现有社科学术期刊数千家,每年产生数量可观的学术论文。面对洋洋大观的学术论文,如此少量的社科学术文摘,难以容纳所有社科学术精品,难以全面反映社会科学研究的最佳成果。并且,有的文摘页码少载文量小,有的人力不逮、编辑工作条件有限,遗漏和不当转摘的情况必然存在,未被其转载的论文中大有好文章。社科学术文摘的发展已明显跟不上社会科学研究飞速发展和研究者队伍不断壮大的实际。因此,仅从文摘转载、摘登情况评价学术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期刊的工作水平有失偏颇,学术界、科研管理部门应理智地对待转摘结果。

三、社科学术文摘抵制学术腐败的责任

学术腐败概指学术界所有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学术混乱与堕落行为③。社科学术文摘作为权威的学术评价载体,抵制学术赝品、揭穿学术剽窃、击碎学术泡沫,反映学科研究理论前沿的创新成果,推介代表学科研究最高水准的研究论文,是其办刊的初衷和自觉选择,是其精品期刊定位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持学术评价权威地位的保证。社科学术文摘有责任把好学术成果遴选的精品关,保证所转载的学术论文的原创性、创新性和前沿性,从而引导学术研究向健康、深入的方向发展。

1.社科学术文摘抵制学术腐败的意义重大

社科学术文摘学术评价作用的社会延伸,使被转摘的论文的研究成果价值得到增值、学术影响力得到扩大。④ 并可能为作者和被摘期刊带来学术方面的荣誉和经济上的收益。在社会学术评价体系不完善的条件下,社会的浮躁之风和泛功利主义倾向蔓延渗透到学术评价领域,在追逐学术评价社会延伸价值心态的驱使下,各种非正常的手段,如权力、金钱、权威、关系、人情、各种冠冕堂皇的和不那么冠冕堂皇的理由⑤ 干扰、影响着社科学术文摘稿件的遴选,使文摘的选稿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因此,社科学术文摘抵制学术腐败的侵蚀比普通学术期刊更具意义、责任更大、任务也格外繁重,其选文的质量水平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严格挑剔。

2.社科学术文摘位于抵制学术腐败的前沿

我国学术评价标准、方法的内在不足和学术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使现有的学术评价方式不同程度地受到科学性或公正性或有效性质疑:专家评审的主观因素和门户之见受到科学性和公正性拷问;科研评奖的量化指标和行政暗箱操作遭遇效益工具和程序公正困境;刊物级别定论文质量遭到“衙门大、质量高”的讥讽与诘难;核心期刊作用的不当拔高和简单移用遭到学界的诟病与炮轰。然而,评价学术成果需要参照体系和衡量标准,于是,社科学术文摘便受到科研管理部门和人才管理部门的青睐与追捧,成为学术评价的重要参考,被推到抵制学术腐败的前沿。学术界要求社科学术文摘不仅是学术期刊中的精品、范本,而且是抵制学术腐败的模范。但社科学术文摘对研究成果的学术评价受到多方面非学术因素的干扰,有些被转载的论文的质量受到学界的质疑,“现在,即使权威的学术文摘期刊,也不时出现所转载文章在其所属专业圈子里的学者眼中没有新意和没有学术价值的情况”。⑥ 长此以往,社科学术文摘学术评价功能将异化、学术评价权威的地位将丧失,最终被学术界抛弃。

3.社科学术文摘应公平使用学术评价的公共资源

社科学术文摘因其学术评价功能的社会效应已成为一种公共学术资源,这种学术资源的公共性,要求社科学术文摘公平面对所有学术精品,避免成为少数学术权威学术独语的舞台,让权威或非权威作者的精品佳作在学术文摘面前平等享有学术话语权。如果学术文摘期刊对学术权威的作品来者不拒,文摘期刊就有可能成为少数人扬名谋利的工具,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学术腐败。失去学术评价公平性的社科学术文摘,将毁掉社科学术文摘在学术评价方面的良好声誉。鉴于社科学术文摘学术评价的公共性,人们有理由要求社科学术文摘公平公正合理慎重地使用学术评价这一公共学术资源。社科学术文摘学术评价的公共性,还要求其在选稿工作中避免拥刊自重,摈弃学术上的门户之见和文人相轻的陋习,防止学派之间的相互排斥,积极推介不同学术观点的佳作,积极开展学术批评,推动学术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成海纳百川的学术氛围和善于批评的良好学术风气以及自由批评的学术文化。

4.社科学术文摘应合理使用学术评价的社会稀有资源

社科学术文摘学术评价功能的社会延伸,引发出转摘需求与可转摘版面不足的矛盾,有限的权威学术文摘不可能尽囊学术精品,社科学术文摘就成为了学术评价的稀有资源。恰当使用这一学术评价的稀有资源,拒绝平庸作品,传播学术精品,充分发挥学术文摘的学术评价作用,体现了社科学术文摘办刊者抵制学术腐败的能力。掌握文摘学术评价稀有资源使用大权的编者们,应把稀有的社会学术资源用来为正常的学术研究服务,抑制非学术因素对稀有学术评价资源的侵占,避免近水楼台的自利行为,还要防止借稀有学术评价资源为个人或本单位换取经济利益的不端行为。

5.社科学术文摘的学术评价活动要战胜利益的诱惑

学术研究是高雅唯美的精神活动,社科学术文摘是精神产品的载体,应该超脱世俗的逐利风气,战胜金钱利益的诱惑,维护学术研究殿堂的神圣与纯净,所谓金钱“协办”与“理事”等手法,亵渎了学术研究活动的真与美,降低了学术评价的科学性和学术性。“协办”、“理事”单位的领导摇身成为社科学术文摘的“学术委员”或者“编委”,其谈不上精品的文章被转载了⑦,实际上是协办单位的个别人用公家的钱为自己谋取了学术声誉、扩大了自己的学术影响,这些又可为其带来其他方面的利益。还有协办、理事单位的作者或期刊的非精品文章的转载量大大提高,学术文摘则得到“协办”、“理事”单位的经济资助或其他好处。学术文摘与研究者之间的关系非正常化和非学术化,使学术评价严重失去科学性和公正性,实际上为学术腐败提供了方便,由于社科学术文摘的学术评价权威地位和强大的学术影响力,其带来的影响也是很恶劣的。这是学术文摘办刊思路误入了精神产品商品化的歧路,学术文摘办刊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以文养刊的市场生存方式值得商榷。学术评价手段、学术评价载体与金钱有了联系,学术评价功能将庸俗化;学术文摘办刊工作被经济效益左右,质量就失去了保证。政府应承当起文化传承积累和占领巩固学术舆论阵地的责任,社科学术文摘的主办单位应保证其必要的办刊经费,解除其生存运转的经济压力,使其能够专心于文化积累传播和学术评价事业。

综上所述,学界和社会有关部门要正确认识社科学术文摘在科研管理、人才管理、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中的参考作用,避免简单机械地采用社科学术文摘学术评价的结果,而应结合学科学术委员会和读者的评价、科研成果评估和学术成果获奖情况判定学术成果的质量。要高度警惕并抵制学术腐败歪风对社科学术文摘的渗透,完善社会的学术评价机制,建立分类分层的评价与比较制度,创办评论性的学术文摘期刊。开展对文摘学术评价工作的评价与监督,建立文摘与学术期刊界及学者交流的平台,为社科学术文摘创造良好的学术评价环境,共同维护好社科学术文摘的学术品牌、学术声誉,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注释:

① 张保生,学术评价的性质和作用[J].学术研究,2006(2)

② 尹选波,试论学术文摘类期刊的评价功能[J].东疆学刊,2004(3)

③ 张国功,出版界如何面对学术腐败[J].出版广角,2002(6)

④⑥⑦⑧ 赵建国.论学术文摘期刊的独特传播功能[J].河南大学学报,2007(1)

⑤ 朱雪梅,学术腐败与学术制度的重建[J].社会科学论坛,2004(5)

标签:;  ;  

社会科学学术文摘学术评价功能的局限性与反学术腐败的责任_中国社科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