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软环境”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软环境论文,几个问题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看城市环境
江泽民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在第四次全国环保会议的讲话中,又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环境保护,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我国已经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制订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并将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逐步落实,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人类文化的凝聚点和闪光点。马克思说:城市的发展,“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1〕。 但另一方面又是各种矛盾的集中点。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各方面的矛盾,往往集中在城市,特别是集中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把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促进现代化城市的实现,这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城市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我们讲环境,不仅包括“硬环境”,也包括“软环境”,主要是社会文化环境。没有良好的“硬环境”,必然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没有良好的“软环境”,也会大大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我们讲发展,无论人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都来源于文化。“文化是发展的摇篮”,是发展的内在要素。现代化城市必须反映高层次的文化特色,反映“美化、绿化、艺术化”的社会文化环境。
我们过去,重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忽视了城市的文化功能。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包括公共文化设施、人文景观等,把城市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文化的现代文明城市,不仅反映物质文明,也反映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才是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方向,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二、我国当前城市“软环境”的主要问题
过去,由于忽视可持续发展,忽视社会文化功能,因而城市的“软环境”出现不少问题:有些城市发展过快,人口增长过多,而市民素质提高不快。1985年全国城市324个,1996年增至663个,翻了一番多。全国市镇总人口从1978年的1.7亿多增加到1996年的3.5亿多,也翻了一番多。由于市镇人口的迅速增加,而人口素质并没有随着人口的增加而提高,同时对原有城市人口,也产生各方面的影响,影响素质提高。
又例如,很多城市绿地面积很少。近年来,有些城市,大搞开发,侵犯空地,甚至公共绿地、有的甚至巧立名目,大搞“圈地运动”。有的在绿化带内违法建造所谓活动中心,有的在公共绿地上建设商店、宾馆,有的甚至在重点文物遗址上建造别墅。不仅全国很多城市出现这些现象,连首都北京也不例外〔2〕。福州市自1989 年以来被侵占的城市绿地面积达97公顷,其中30%以上作为房地产开发,仅温泉公园就占用了24公顷绿地。郑州过去是全国闻名的“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居全国首位,近几年市内绿地一再被占用,人均公共绿地降至2.11平方米,大大低于全国城市人均4.1平方米的水平。据不完全统计: 近十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以各种名义被侵占的公共绿地达3000公顷,相当于全国一年所造绿地的总和〔3〕。有人说,“绿色, 将成为现代城市形象的基础”。侵占绿地,不仅破坏城市生态环境,也破坏城市文明形象。有的还滥建什么游东宫,什么“封神榜宫”、“西游记宫”,占地几十亩甚至上百亩,宣传的内容却是妖魔鬼怪,低级庸俗,破坏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又例如,城市社会文化设施短缺,也是普遍的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图书馆与人口的比例为1∶3000,而我国平均为44.35万人才有个图书馆,其他精神文化设施也很落后,有的甚至呈萎缩状态。有的图书馆变商店,科技馆变宾馆,展览馆变商场,博物馆卖家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对政府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应给予经费保证。”但有不少人往往把这些文化设施看成“软任务”,经费很难保证,因而造成社会文化设施一直滞后的原因。
又例如,有些城市社会风气欠佳,有的甚至社会秩序不好。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这些情况,作为人类文化中心的城市,也不例外,某些现象更为突出。享乐主义以及“黄色污染”,往往在城市到处蔓延,败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上面这些情况,都说明了加强城市的“软环境”建设、提高文明程度的重要性。通过城市文化和城市文明,来带动周围地区和农村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这也是城市的重要任务。
三、如何构建城市良好的“软环境”
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在“决议”中还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这些都是我们构建城市“软环境”的重要指导思想。具体说,应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要构建优美的绿色环境
城市绿地面积,是城市现代化一个重要标志,这不仅体现优美的自然环境,也体现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是以“绿化”、“花园城市”而著名,美国洛杉矶人均绿地为25平方米,新加坡为12平方米,维也纳人均绿地30平方米,而我们很多城市只有三四平方米,甚至更少。现在,不少城市已重视这个问题。大连的国际都市进行曲,就是从“造绿”开始。大连把建设优美的环境放在首位,以“绿”为特色,以“美”为标准,把很多临时建筑拆掉,开辟很多空地,种花种草。最近两年多时间,新增绿地300多万平方米, 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88%,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5平方米,比两年前增加近一倍, 在全国领先。大连不少人说:“绿化一片,把市容美化了,把市民的境界提高了。”〔4〕三亚市提出了建设“四化城市”(绿化、美化、净化、 文化),大搞植树造林活动,完成了道路绿化54公里,新建海滨绿化带8 公里,在市中心区建公共林间绿地5处,面积2.6万平方米,建成城市各类专用绿地1300公顷〔5〕,上海市创造文明小区也是从绿化、净化、 美化,整治小区“脏、乱、差”开始的,很多村落,大搞植树种花,解决“村内无绿”的旧貌。
构建优美的绿色环境,不仅体现社会文明,而且直接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新加坡从1967年开始推进花园城市计划,现在已经变成一座处处绿意盎然的花园城市。近年来,新加坡还开展了绿色革命,目前已经贴上绿色标签的食品多达540多种。 新加坡已成为全球健康卫生城市的典范。人均寿命从50年代的60岁上升到现在的77岁,婴儿死亡率从那时的8.2‰下降到1995年4.3‰〔6〕,我国近年来, 有些城市也在构建“山水城市”、“绿色城市”,这些都是很可取的。
第二,要创建高雅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设施
世界上一些文化名城,都是以高层次的文化景观、高雅的文化环境而闻名于世的。巴黎有著名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加上收藏40万件艺术珍品的卢浮宫,每年来参观的游客达1500万人次,不仅使巴黎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而且大大提高了巴黎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和影响。西班牙号称“旅游王国”,不仅因为有金色的阳光,美丽的海滩,而且因为有丰富多彩的文物和艺术珍品。
创建高雅的社会文化环境,就必须构建一些具有高度文化气氛、能吸引人、教育人的科学文化艺术设施,包括文化馆、艺术馆、科学馆、博物馆、图书馆以及有特色的公园等。香港土地珍贵,但早在1977年就建了亚洲最大的海洋公园,占地4平方公里。新加坡的土地很珍贵, 早在70年代就辟地4272亩, 投资几十亿元建设圣淘沙公园, 以后又辟出100公顷土地建造鳄鱼公园和世界上最大的飞禽公园。 新加坡天然旅游资源不多,但人文景观很丰富,文化气氛很浓厚,因而每年接待外国游客600万人,超过本国人口一倍。
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城市建设中,要配套搞好公共文化设施。大中城市应重点建设好图书馆、博物馆,有条件的还要建设科技馆。县、乡应主要建设综合性的文化馆、文化站。”“有计划地建成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这就说明,城市文化设施的建设,既要强调配套,又要分层次,不同层次有不同要求,但不管怎样,都要全面规划,并落到实处。上海在“八五”期间就建设了十大文化设施工程,实际投资39亿元。浦东的发展,很注意社会文化环境的构建。在浦东新区,准备投资几亿元兴建一个东方音乐厅,还准备兴建东方博览城、大歌剧院、中心图书馆、东方影城和一个大博物馆。最近,上海图书馆新馆已落成,占地3.1公顷,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可容藏书量1300万册,新馆设32个阅览和专题馆室。近年来,大连市努力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把环境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八五”期间,用于文化事业发展的经费达到12亿元,是“七五”时期的8.4倍。近年来, 大连市着重于提高城市环境的文化品位,除了折除违章临时建筑20万处,新建很多文化娱乐健身广场外,还把人民广场建成鸽子广场,在广场上放养了1000只鸽子,供市民观赏;把中山广场改建成国内第一个音乐广场,广场上新铺了近两万米草坪和大理石地面,每天晚上来这里小憩的市民都能听到播放的世界名曲。天气好时,还把“交响乐欣赏会”、“钢琴音乐会”、“名作名画欣赏会”等格调高的活动搬到这里。优美的城市环境激发了市民对城市的钟爱,很多市民说:“生活在大连是一种幸福。”〔7〕
创建高雅的文化环境,除了兴建一些高雅的文化设施外,还要经常开展一些高层次文化艺术活动,使市民经常受到高雅文化的熏陶。近年来,西安市大搞“形象工程”,把十个窗口行业纳入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形象工程”中来,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并落到实处。除了把过去杂草丛生、脏乱不堪的古城墙周围棚户区改造成为绿化、美化的环城旅游风景区外,还以高雅艺术改变满城都是卡拉OK厅的格局,秋林公司与陕西省乐团合作经常举办“双休假日免费高雅音乐会”,观众场场爆满,使居民培养了欣赏高雅艺术的情趣。〔8 〕这些对于提高全民文化意识、树立城市文明形象,作用很大。
第三,要创建城市文明社区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强调指出:“要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每个单位都要围绕实现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推动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到2010年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明城市和文明城区。”最近,有不少城市已开始创建文明社区,把文明社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项基础工程,保证文明社区建设的“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强调“以人为本,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综合文明程度”;有的提出大力创建花园式的小区、花园式的单位和生态企业,建立多样化的生态经济模式。这些设想都很好。
城市建设了文明社区,文化意识和文化层次提高了,就能带动周围地区和农村的发展,提高文化层次,树立全民文化意识。前不久,新加坡新闻及艺术部长兼卫生部长杨荣文提出:当新加坡人还热衷于追逐五个“C”(事业、现金、信用卡、汽车和共管公寓)等物质条件时, 我们需要另外五个“C”(品格、文化、礼貌、社会以及献身精神), 来加以调和,使新加坡的社会能在物质、知识和精神方面取得平衡发展。他指出:如果没有另外五个“C”,将把新加坡梦变成恶梦; 有了另外的五个“C”,新加坡才能成为一个“阴阳调和”的社会。 这些提法也是很可取的。我们很多城市正在创建文明小区,上海市大搞文明小区的创造活动,目前已有100万人生活在各级文明小区里,到2000 年计划要使全市1/3的居民生活在文明小区中。最近还开展了“文化菜篮子工程”,创造各种文化艺术环境,“把文化艺术送到千家万户的门口,把千家万户引向文化艺术天堂,同时以社区文化为纽带将千家万户联系起来”〔9〕。
很多城市的经验证明:创造文明社区、文明城市,必须与解决市民在安居乐业方面反映比较普遍或强烈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上海市建设文明小区,强调“以人为本,营造人人参与的创造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近,汕头市就开展了“让文明生活进万家”的主题活动,在全市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四,要塑造城市特色
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有人说:城市的形象关键在于有特色。城市特色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自己优势的充分表现。特色不仅反映在自然环境方面,而且反映在人文环境方面。世界很多有名的城市,都是以自己的特色而著名。新加坡是以“花园城市”而著名,到处是绿树成荫,花香扑鼻;维也纳以“音乐城”著名,不仅许多公园广场上矗立一些音乐家的雕像,而且到处充满音乐气氛;这些都很有特色。
近年来,厦门市也在营造城市特色。建设了一批标志性建筑、城市雕塑和精品建筑,同时十分注意保护如郑成功、陈嘉庚等历史名人遗迹和集美学村、鼓浪屿万国建筑等,还把鼓浪屿培育成“钢琴之岛”、“音乐之岛”,这个不足2万居民的小岛,如今钢琴拥有量已达400多架,鼓浪屿的家庭音乐会已成为营造厦门文化传统和城市品味的支点和辐射点之一〔10〕。
从文化上塑造城市特色,是反映城市特色一个重要方面。长沙市最近提出: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提出“以文立市”的战略和“一江两岸”,“西文东市”的城市格局,确定了“九五”期间四个重点文化建设项目,投资超过4亿元。1996年起, 市财政还每年提出1000万元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费,对文化景点进行扩建和维修。〔11〕这里还牵涉到城市建筑问题。有人说,城市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整个建筑群体是一部气势雄伟的交响乐。因此,城市建筑也应反映文化内涵,反映城市的文化特色,不应该都是一个模式的钢筋水泥的堆积,而应该通过艺术的建筑物,反映城市的文化形象、文化特色,具有审美功能。
四、要不断提高市民的素质
市民素质是城市的灵魂。提高市民素质,是创造文明城市的基础。高层次的社会文化气氛,高层次的市民素质,为社会全面进步、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创造重要的条件。因此,不断提高市民素质,提高政治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是城市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就要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除保证必需的资金外,还要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最近几年,很多城市在这方面已卓有成效地转移了社会风气,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已在很多城市不断扩展,发生重大的影响。南京市从社会公德抓起,“七不”(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粗话、脏话,不乱扔垃圾,不损坏花草树木,不损坏公共设施,不闯红灯)成为大街小巷的热门话题。这些群众性的社会公德教育,提高了市民的素质,改善了南京的形象〔12〕。常州市是1992年批准的首批国家社会发展实验区,提出以人为本,狠抓提高市民素质。他们普及了九年义务制教育,基本消除了青壮年文盲,完善了地方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网络,建立了常州国际合作教育培训中心,他们还就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探索〔13〕。
大连市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扎根,从1988年开始在全市实施十年道德工程,对市民分层次进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取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市民素质,“搭起了一座培养广大市民具有良好素质和文明行为的舞台。”〔14〕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发展高层次精神文化消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马克思说:“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从而某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某些新的生产对象具有何等的意义: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15〕“人的需要”,不仅包括物质需要,而且包括精神文化需要;“新的生产对象”,不仅包括物质产品,而且包括精神文化产品。随着人的需要、特别是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这正体现“人的本质力量”,正体现“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通过构建优美的软环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培育高素质的市民队伍,从而形成两个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正体现了现代文明城市发展的趋势。
收稿日期:199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