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有效作业的探讨论文_罗彪

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有效作业的探讨论文_罗彪

罗彪(宁乡市实验中学 湖南 长沙 410600)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一些教师的作业布置和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包括作业实践性不足,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层次性等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发挥作业的效果。本文探讨了基于高中化学素养的有效作业实施,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有效作业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1-046-01

前言

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需要具备主体观念,进而有效设计和布置化学作业,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能动性和自主性。教师需要明确作业实施的目标,引导学生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同时,让作业突出趣味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可以在探究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优化化学文本型作业

文本型作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层次,教师可以结合“宏观识别和微观探索”的核心素养设计具有梯度的作业。引导学生从元素、分子、原子等水平了解物质的变化、性质、结构和组成,进而掌握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概念,实现这方面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学生在完成化学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结合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来思考,进而了解物质的主要特性,了解功能团以及粒子的概念。可以根据物质的微粒结构和成分来预测和解释物质的性质。

文本型作业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基于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例子设置作业。结合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根据青蒿素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了解青蒿素的分子结构,搜集相关的化学学科方面的资料和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推理思维以及判断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科学探究态度。

文本型作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探究性。基于作业的目标和宗旨,利用作业载体提升具备探究价值的问题。涉及化学物质的性质、结构和组成,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提出关于青蒿素的问题,例如:青蒿素分子结构中酯的变化条件以及主要性质,这样的文本型作业和学生的高中化学学习有着一定看的关系,可以促进学生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二、设计合作探究性作业

合作探究性作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性。化学这门学科的关键在于实践,其中的关键定理和知识内容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一些学生只知道理解理论内容,在动手能力方面比较差,所以在实验题目的解决方面比较差。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实践方面的核心素养发展,提升化学作业的实践性,给学生丰富的实践机会,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样,学生可以获得有效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可以让学生探究浓度对于盐类水解的影响,结果可以利用图像、数据和表格进行呈现,在发展学生数形结合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有效处理化学实验数据。

对于这个作业,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一些学生负责实验作业的过程设计,一些学生负责记录相关的数据,一些学生负责总结。每个学生所负责的内容并不是固定的,在合作探究中需要相互提示和帮助,进而通过合作得出自己的化学实验结论。这样的化学作业有着较强的实践性,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和提升[1]。

三、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需要利用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作业中,需要体现开发、探究、实践、自主等特点,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内容多样、形式丰富的作业,需要改变自己传统的作业观念。作业可以利用实际操作、口头练习等方式,并不是形式简单的有着标准答案的作业内容。作业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短期的。可以是个人形式完成的,也可以是学生全班合作或者小组合作方式完成的。可以是单科的,也可以在化学人物的基础上简单加入跨学科的内容,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外安排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作业,在课内安排口头解答以及常规性题目。例如,在讲解物质的量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当堂练习,让学生练习物质的量的概念理解与应用的题目。这种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作业布置方式,可以显著提升教学的效率,通过把握教育时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2]。

四、重视作业批改和反馈

当前的化学作业内容较多,而且学生的人数比较多,一些教师仅仅利用判断正误的方式批改作业,这样的作业评价方式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学生难以持续改进自己的错误并且发现自己的问题。作业评价和反馈属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教师需要利用评价的机会,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发挥作业在评价的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第一,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学生的书面作业认真批改,可以利用师生共同批改、当面批改、轮流批改、重点批改的方式。第二,重视情感激励以及批语交流的作用,及时进行矫正和反馈。第三,需要建立关于学生化学作业的档案,让学生构建自己的作业档案,这样可以积累自己的作业心得和错误,得出自己的作业分析表等等。教师也可以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学生的共同问题,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3]。

结论

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属于知识内化、拓展以及巩固的过程。教师在编制和选择题目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习题的差异性、典型性和实效性,让每个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巩固自己掌握的知识并且获得进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评价和激励的作用,让学生分析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持续的改进提升自己的化学能力,提升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郭要红.有效作业的内涵与设计策略.中国教育学刊,2009(6).

[2]宋秋前.有效作业的实施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5).

[3]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论文作者:罗彪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有效作业的探讨论文_罗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