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龙[1]2002年在《IFF信号识别及硬件实现研究》文中提出IFF信号是飞机与地面站之间进行相互识别的一种信号,包括询问和应答两种格式。如果能够对敌方的IFF信号进行有效地侦察,可以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情报,对于支援作战行动,争取战场的主动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是在上述背景下,首先对所实现系统的整体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作以简要的介绍,主要讲述与论文相关部分在总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其工作流程。然后对IFF信号的各种类型码的格式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从理论方面对于IFF信号的识别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根据其不同特征总结出各种判断准则。关于将IFF信号的识别应用于工程实现,作了详细的论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应用DSP实现识别的硬件平台的各种设计方案及其工作原理,其中着重讨论了A/D采样数据缓存部分与DSP处理部分之间接口的具体工作方式和流程;2、应用FPGA器件对检波后视频脉冲信号的解码实现,其中着重介绍应用可编程器件实现硬解码的具体电路结构和工作流程。最后从总体上对本文作以概括总结。
郭恒[2]2014年在《多目标模拟IFF信号源—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敌我识别是在军事战场上完成敌我属性的判定,在现代战争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技术的进步,敌我识别信号的复杂度和保密性逐渐加强。模式5作为西方体制新型的敌我识别信号,具有识别概率高、抗干扰能力强、抗截获性能好等优点。多目标模拟IFF信号源能够产生相控阵雷达中各种制式目标和虚假目标,尤其可用于产生各种样式的干扰信号,来考核敌我识别询问应答接收机的抗干扰性能。本文介绍了各模式IFF询问应答信号的格式及信号生成的方法,对多种M5询问干扰样式的干扰效果进行仿真,设计了多目标模拟IFF信号源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系统,并对其进行调试。针对M 5询问信号的特点,定义了4种M5询问干扰样式,分析了影响干扰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干扰信号的发生频率、干扰信号的幅度、干扰信号的样式,并对各干扰样式在不同参数下的干扰效果进行了仿真和比较,得到了较为有效的干扰样式。整个系统采用FPGA+DSP架构,结构上可分为基带部分和中频部分。基带部分产生的M 1、M2、M3、MC及M5询问信号基带IQ数据,通过正交数字上变频器得到中频信号。本文最后对多目标模拟IFF信号源基带信号生产单元的硬件系统进行调试,包括电源模块调试、JTAG仿真接口调试、正交数字上变频模块调试等。通过对系统产生的M1、M2、M3、MC及M5的中频信号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满足IFF信号的格式要求。
董海[3]2011年在《MARK Ⅻ IFF信号一体化处理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敌我识别信号侦察的需求,介绍了MARKⅫIFF信号的格式和基本特征,提出了一种对MARKⅫIFF信号识别处理、内涵信息提取和辐射源同源关联的一体化处理方法。该方法利用敌我识别信号的脉冲特征信息和格式化信息实现模式识别和内涵信息提取,并通过关联技术实现辐射源有效关联。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关联识别率达90%以上。
汪东雷[4]2010年在《基于FPGA的多模式信号源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在信息化战争中,部队必须要很好的适应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才能提高作战能力;只有在复杂电磁环境背景下训练,才能有效提高部队信息化战争中的作战力。如今,电子技术发展迅速,模拟战场电磁环境的方法越来越多,各国对利用信号模拟器模拟真实的战场电磁信号非常关注;超大规模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等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的发展为产生战场复杂电磁信号提供了技术支撑。本课题“多模式信号源”就是采用数字化设计方法;利用各种高性能芯片实时模拟产生各种战场复杂电磁信号。本文首先介绍了多模式信号源系统硬件平台总体架构,介绍了硬件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及其工作流程,介绍了硬件平台控制端与应用端的数据传输帧结构的设计。其次,给出了基于硬件平台的通用信号生成方案,该方案可完成不同模式信号的产生。最后,详细分析了基于硬件平台的多种信号产生方法,给出了设计方案,并利用FPGA完成了具体方案的实现。
解文斌[5]2003年在《脉冲信号的特征分析和辐射源识别研究》文中认为脉冲信号的细微特征分析和辐射源识别是电子情报侦察领域的前沿课题,本文对其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论文深入研究了脉冲信号的特征分析和辐射源识别方法:第二章分析了可用于分析脉冲信号脉内细微特征的叁种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比较了几种方法的优缺点,给出了具体算法和仿真结果。第叁章研究了利用中频数字处理技术提取信号脉冲包络和频率参数的方法,分析了采样速率的选取问题,指出了欠采样条件对信号细微特征分析存在的影响,提出采用叁次样条插值进行波形恢复和脉内分析的方法。第四章介绍了IFF信号的格式和模式以别流程,讨论了复杂情况下IFF信号的识别问题。第五章针对询问、应答信号的差异,提出两种不同的辐射源识别方法。引入模式分类思想方法,联合利用应答信号编码和统计特征参数实现对复杂环境应答信号辐射源的识别。
王珂[6]2015年在《基于IFF系统询问信号的目标探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传统的作战平台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电磁环境,以及日益增多的目标威胁,其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受到严重的挑战和考验。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传统的作战平台需要装备愈来愈多的电子作战系统来保障和提高己方作战平台的安全性及作战性能。但这无疑会带电磁兼容、能量消耗过大、作战平台体积过大及系统成本过高等问题。一种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就是实现电子系统的一体化。其中,雷达系统和敌我识别系统(即IFF系统)作为作战平台中两个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实现功能一体化的意义十分重大。由于雷达和敌我识别系统存在某些相似性,因此实现雷达系统和敌我识别系统的功能一体化存在一定可能性。本文基于当前电子系统一体化研究,对雷达系统和IFF系统的功能一体化框架设计进行了研究。并主要研究了IFF询问信号作为一体化共享信号进行目标探测时的性能,结论表明二者实现功能一体化是可行的。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如下:(1)分析了雷达系统和IFF系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阐述了实现雷达系统和IFF系统功能一体化设计的可行性。并研究实现功能一体化给二者系统功能带来的约束问题。最后给出了基于IFF系统询问波形作为功能一体化系统共用波形的系统设计方案。(2)通过分析IFF系统询问波形的特点及其模糊函数和距离速度分辨力,分析了其作为传统雷达探测波形的可行性。并阐述了询问波形作为探测波形的局限性,为后面信号处理方法的设计提供依据。(3)针对询问回波的特点,研究了单个模式下询问回波检测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主要由脉冲串匹配滤波检测和滑窗检测组成,并分为单个传统模式下回波检测方法和单个加密模式下的回波检测方法两部分实现。并通过仿真分析检测方法的表现性能。(4)基于询问信号多模式交错发射的特点以及单模式下的回波检测方法,设计了多模式下的回波积累检测方法。分别讨论了包含加密模式下的多模式检测如何处理,以及多个传统模式下的检测方法。通过和传统雷达探测方法进行比较,证明了询问波形作为探测波形的性能表现和可行性。
任巧[7]2009年在《敌我识别S模式突发DPSK信号解调算法研究及FPGA实现》文中提出敌我识别S模式突发DPSK信号中含有大量飞机状态参数,因此,对该信号进行截获和解译,可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要获取信号所含有的信息,前提是要对其进行检测和解调,良好的检测和解调算法直接关系到获取信息的完整性与正确性。本文依托于某机载电子信号接收处理系统项目,结合敌我识别S模式突发DPSK信号的特点,针对该信号的解调算法及FPGA实现进行了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能量检测算法的基本原理,在其基础上进行了适当改进,提出了一种敌我识别S模式突发DPSK信号的检测算法。该算法的能量门限能够跟随信道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并且其检测性能和检测的误码率均优于原算法。(2)通过对S.BELLINI等人提出的QPSK信号载波频偏估计算法进行适当改进,提出了一种敌我识别S模式突发DPSK信号的载波频偏估计算法。该算法的特点是利用信号幅角的变化而不是利用信号本身来估计载波频偏值,因而比原算法更简单,并且提高了载波相位差估计的性能。(3)选择采用Gardner算法进行定时误差估计,并在其基础上进行适当改进,提出了一种敌我识别S模式突发DPSK信号的时钟恢复算法。该算法既保留了原算法的优点,又降低了定时环路的抖动误差。(4)研究了敌我识别S模式突发DPSK信号的解调系统架构,通过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采用FPGA+DSP的系统架构。结合扩展的功能,对解调系统平台进行了设计,该平台能够对多种脉冲电子信号进行实时检测、解调等处理,为研制适应各种小型化平台的解调系统提供了基础。(5)研究了基于FPGA的敌我识别S模式突发DPSK信号的载波恢复算法和时钟恢复算法的电路设计与部分功能单元的优化,采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与调用IP core对其进行了实现,基于解调系统进行了原型系统的设计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算法的验证,结果证明了设计的正确性,且本设计在处理速度、面积等方面都能达到系统的要求。
龙慧敏[8]2014年在《基于时域调制域特征的IFF模式5信号识别》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Mark XIIA系统模式5信号处理的需求,对模式5信号的格式和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式5信号时域和调制域特征的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提取模式5信号脉冲时域参数和对脉冲进行MSK解调,获取模式5前导脉冲时域参数脉宽和前导脉冲固有的16位MSK解调结果0111100010001001来完成模式5信号前导脉冲识别,并根据前导脉冲偏移值特点优化了模式5信号框架匹配算法流程,实现了模式5信号的识别处理。Matlab仿真和硬件实现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当满足一定信噪比条件时,识别正确率可达100%。
徐克辉[9]2015年在《时差定位方法及其工程化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无源定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应用领域涉及航海、航空、航天和电子战。与有源定位系统相比,无源定位可增强系统在电子战环境下的反侦察、抗干扰、抗软硬杀伤等能力,同时它还具有一定对隐身目标和低空、超低空突防目标进行探测的能力,其在目标识别等方面可以较好地弥补有源雷达的不足。在越来越强调军事电子系统隐蔽攻击和硬杀伤功能的趋势下,无源定位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样,对辐射源目标的准确定位在民用系统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时差定位作为一种无源定位方法,由于其定位精度高、布站机动性强,对接收系统要求较低等优点,在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针对该需求,对时差估计的理论和方法、时差定位方法和定位性能展开了分析、研究,并依据相关理论研究,设计了一套时差定位系统软件,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该软件的实用性。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首先研究了国内时差定位的技术背景和研究现状;2)对基本的时差估计理论、定位方法和定位性能展开研究;3)依据时差定位基本理论,设计、实现了一套时差定位软件;4)结合具体实际装备对定位软件进行了试验验证;5)对本文研究内容了进行总结,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内容。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时差估计、时差定位的方法以及定位效能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给出了一种工程上较易实现的时差估计与定位方法,并进行了工程实现和验证。时差定位技术作为新型的无源探测方式与重要途径,将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博龙[10]2013年在《新型敌我识别器中应答机数字处理系统设计》文中提出敌我识别器通过询问-应答过程判定出目标的敌我属性,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敌我识别器从最开始的基本模式(M1/M2/M3/MC)演变到加密模式(M4/M5)。其中,模式5在近年来被研究得越来越多,它在信号处理中加入MSK调制、正交扩频、信号编码,以及现代加密技术,使得基于模式5的新型敌我识别器具有识别概率高、抗截获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本文介绍了新型敌我识别器的应答机数字处理系统设计,从硬件架构上分为中频处理模块和基带处理模块;按照敌我识别的工作模式进行划分,应答机系统分为M1/M2/M3/MC信号处理模块和M5信号处理模块,主要功能为解析询问信号、生成应答信号。本文从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叁部分的设计与实现:(1)对于M1/M2/M3/MC的信号处理,本文对询问信号译码算法进行了改进,在保证脉冲检测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实现复杂度,并对应答信号编码进行设计。在FPGA中对基本模式的信号处理完成实现,并给出功能测试结果。(2)对于模式5的信号处理,在接收端,重点介绍了本文提出的M5信号报头同步算法和联合Walsh-MSK解调算法。报头同步算法在低信噪比情况下性能良好,而联合Walsh-MSK解调算法较原始MSK解调算法有比较大的性能增益,所有算法均在FPGA/DSP中完成实现,并给出功能测试结果。在发送端,采用AD9957+FPGA的正交调制架构实现MSK调制,生成M5应答信号,并给出功能测试结果。(3)对于应答机数字系统的硬件设计,本文先对中频处理模块进行介绍,着重介绍发送通道的设计;再对基带处理模块进行介绍,着重介绍各基带处理芯片的功能和芯片间的接口设计。在完成各算法模块的功能测试后,本文最后给出该应答机数字处理系统的系统测试结果,包括硬件接口测试、M1/M2/M3/MC信号处理模块的系统测试、M5信号处理模块的实时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应答机数字处理系统满足新型敌我识别器的指标要求。
参考文献:
[1]. IFF信号识别及硬件实现研究[D]. 赵大龙.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2
[2]. 多目标模拟IFF信号源—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系统设计[D]. 郭恒. 电子科技大学. 2014
[3]. MARK Ⅻ IFF信号一体化处理技术[J]. 董海. 电讯技术. 2011
[4]. 基于FPGA的多模式信号源的研究与实现[D]. 汪东雷.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
[5]. 脉冲信号的特征分析和辐射源识别研究[D]. 解文斌.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3
[6]. 基于IFF系统询问信号的目标探测技术研究[D]. 王珂. 电子科技大学. 2015
[7]. 敌我识别S模式突发DPSK信号解调算法研究及FPGA实现[D]. 任巧.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9
[8]. 基于时域调制域特征的IFF模式5信号识别[J]. 龙慧敏. 电讯技术. 2014
[9]. 时差定位方法及其工程化实现[D]. 徐克辉. 电子科技大学. 2015
[10]. 新型敌我识别器中应答机数字处理系统设计[D]. 文博龙. 电子科技大学. 2013
标签: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论文; 信号处理论文; 算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