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 藤县 543300)
【摘要】在传染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是手足口病,其诱发因素与多种肠道病毒共同作用存在相关性,与此同时,该疾病在5岁以下儿童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主要临床症状以手、足及口腔出现皮疹或疱疹、发热为主。由于该疾病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加强该疾病的进一步认知。本次研究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予以有效的预防措施,现进行如下综述。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7-0198-02
手足口病(HFMD)是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从我国法定报告管理来看,该疾病为丙类传染,属于病毒性疾病范畴,传染性极强,在儿童群体中患病率较高[1-2]。加强对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措施的分析,为临床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
1.病原生物学
通常情况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的诱发因素与小RNA病毒科存在相关性,主要病毒类型包括:ECHO,埃可病毒以及EV,在此基础上还包括人肠道病毒71型和Cox。ECHO,埃可病毒、EV以及括人肠道病毒71型可划分为多种病型,即:4型、5型、7型、9型、10型、16型,而Cox病毒可划分为2型、5型、13型[3-4]。其中Cox病毒和人肠道71型较为常见。据相关资料显示,手足口病的致病病原体与CoxA16存在相关性,其中感染性极强的为EV71,与CoxA16一致,都会诱发手足口病。与此同时,会有诱发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脑脊髓炎以及脑膜炎等。
2.国内外发病
2.1 国外
1957年新西兰对手足口病进行了描述。1958年,加拿大分离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来源于人们的粪便[5]。1959年将该疾病进行命名,即手足口病。在1969年,人们对疾病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将人肠道病毒71型进行分离,因此,在1972年,美国学者认为,诱发手足口病与人肠道病毒71型存在相关性。
2.2 国内
就我国相关报道显示,1981年多个省市发现此病。1983年,在天津市爆发手足口病,5个月后人们的病例在7000人之上,随后进行2年散发,且该疾病的诱发因素与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有着直接的关系。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对手足口病患者进行研究,将人肠道病毒71型病毒成功分离出[6]。1998年,深圳卫生防疫站对手足口病患者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分离出2株人肠道病毒71型病毒。2008年,卫生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7-9]将手足口病归纳在丙类传染病中,同时告知各地区需加强对该疾病的监测,一旦患有手足口病需立即上报。
3.流行病学特征
3.1 传染源
一般而言,肠道病毒的宿主为人体,且手足口病和隐性感染人群均为传染源,从隐性感染来看,与显性感染的比例为100:1[10-11]。就成人来说,大部分通过隐性感染获得抗体,因此,在学龄前儿童群体中,手足口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通常情况下,2天至10天为该疾病的潜伏期,早期并无显著的症状,一旦起病时具有突然性,在发病2天后会伴有不同程度的高热,温度均在37摄氏度左右,与此同时伴有皮疹的出现,部位在手、足以及口位置,同时在臀部也较为明显的呈现。通常情况下,早期出现的位置为口腔黏膜疹,在舌两侧及唇部较为多见。从手足远端位置来看,斑丘疹和疱疹为主要表现,此处不会出现疼痛和瘙痒,经治疗预后也不会出现疤痕。手足口病处于流行阶段时,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在发病7天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流行阶段,主要传染源为带毒人群和症状轻微患者。除此之外,感染者的病毒可从粪便排出,时间在3周至5周之间,也有部分感染者的排出时间在10周左右[12]。
3.2 传播途径
从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来看,具有多样化,主要包括:呼吸道飞沫、接触亲密以及粪便等,与此同时,触碰患者的皮肤以及疱疹液体也可诱发此病[13-14]。一般而言,手足口病的传播还可以通过污染的毛巾、日常用品以及玩具等。若儿童在饭前不洗手,居住环境较差以及喝生水均会诱发手足口病。与此同时,手足口病在流行季节的传播也需加以关注。就EV71和CoxA16病毒来说,繁殖部分主要包括:局部淋巴结以及肠道淋巴组织[15]。在繁殖期间会有毒素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毒血症的发生率。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阶段,患者的病情不是很严重,临床症状也不显著,因此该类患者可以进行控制。
3.3 易感人群
人对肠道病毒的易感性较强,发病不会受年龄的限制。其中发病群体主要为以5岁及5岁以下儿童,其中患病率较高的群体为3岁及3岁以下儿童。男性发病率同女性发病率比对明显较高,在成年人群体中偶有发病,但是比例较低。有学者研究后指出,手足口病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均会出现特异性免疫力,即:中和抗体,该抗体在体内的留置时间较长,尤其是血清型病毒,免疫力较高,但是对肠道病毒无较高的保护能力[16]。因此,患者机体可同时感染多种病毒,如:血清型病毒及亚组病毒,在一定程度上会再次复发手足口病。
3.4 分布情况
就手足口病而言,其诱发疾病的地区分布会受到多种影响,如:当地的流行病毒分型、易患病群体等。有学者认为,高发地区与当地医疗水平和上报意识存在相关性。手足口病的发病季节不受限制,但是季节性发病较为显著,患病率较高的季节为夏季和秋季。通常情况下,夏季和秋季的患病因素与地理环境和气候有着直接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学者对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进行研究,EV71检测阳性的危险度同CoxA16检测阳性的危险度比对后明显较高,与此同时,患病人群的年龄越小,会提高重症发病率和死亡率[17]。除此之外,也有学者对幼儿园和托儿所进行研究,集体感染致使疫情爆发与室内紫外线、照度以及温度存在相关性。
4.预防对策
就手足口病而言,目前无良好的治疗措施。临床常选择的手段为监测病疫和病原学,由于手足口病尚无特异性治方法,加强疫情监测和病原学监测,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从而使疫情的发展和传播得以控制,详情措施为:①传染源管理需加强。由于婴幼儿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因此医疗机构需将托幼机构作为重点,清晨和午休时间需进行检查,一旦有疑似病例需立即上报,若患者的病情较轻,可以进行隔离,若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则需入院治疗。通常情况下,疾控机构在特殊时间段需加强监测力度,并主动寻访重症患者。一旦接到上报,需立即进行诊断和核实,同时配合实验室检查调查患者的流行病学,从而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18]。除此之外,患者一旦出现疫情报告,需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②传播途径立即阻断。托幼机构中,儿童所用的物品需加强消毒,衣物需定期进行暴晒,室内空气勤加通风,使其保持流通状态。在疾病的流行阶段,儿童的饮食习惯需加以灌注。由于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以病毒携带者、飞沫及唾液为主,潜伏期为3天至7天。因此,在疾病的高发季节,禁忌去工作场所,加强儿童的个人卫生,从而使感染机会得以降低。③有效保护易患病群体。高度关注易感人群,同时加强对男孩的监测。一般而言,手足口病的主要预防以提高免疫力为主。因此,告知儿童日光暴晒需适宜,日常需加强营养的摄入,睡眠时间需确保充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抵抗能力。④加强健康宣教。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发展,健康宣教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在进食前,需勤加洗手,房间确保流通,禁忌食用生冷的食物和喝生水,禁忌孩子进入人多的工作场所。必要时,教育部门可以采取放假措施。⑤疫苗预防。从目前的传染病预防手段来看,疫苗应用较为广泛。据相关研究表明[19],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较高,同时可以产生中和抗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预防作用,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5.小结
手足口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一旦不能得以控制会诱发多种疾病,如:损伤肺部、呼吸循环中枢衰竭等。手足口病的控制主要以预防保健和及早治疗为主。因此,临床需对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体征进行分析,加强监测力度和健康宣教工作,有效控制传染源,从而使手足口病发生率得以降低。
【参考文献】
[1]王艳.长沙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与临床表现[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36-38.
[2]王文煌.探讨2014年灵石县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5):23-24.
[3] Han,J.,Wang,Y.,Gan,X. et al.Serum cytokine profiles of children with human enterovirus 71-associated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J].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2014,86(8):1377-1385.
[4]滕志忠.凌云县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86-2287.
[5]何冶,李秋成,张小明等.2011-2012年湖南省浏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2013,28(11):894-896.
[6]陈世友,黎晓绮,陈坚等.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预防情况分析[J].海南医学,2015(13):1984-1986.
[7] Qiaoyun,F.,Xiongfei,J.,lihuan,L. et al.Epidemiology and et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Huizhou City between 2008 and 2011[J].Archives of virology,2013,158(4):895-899.
[8]耿新军.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62-63.
[9]王衡,郭宇红,王蕊等.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预防情况研究[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1):31-32.
[10]杨建辉,詹涛,赖桂萍等.河源市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与临床表现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6):624-625.
[11]苏翠金,解丽薇,吕燕珊等.手足口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探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4):228-228.
[12]顾丽,陆建奎,严春华等.灌云县2011-2012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J].江苏卫生保健,2013,15(5):3-4.[13]吕迎春.100例门诊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2):97-99.
[15]刘民,刘闯.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7):591-594.
[16] Li,S.,Cai,C.,Feng,J.et al.Peripheral T lymphocyte subset imbalances in children with enterovirus 71-induced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J].Virus Research: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Virology,2014,180:84-91.
[17] Dafang Zhuang,Wensheng Hu,Hongyan Ren et al.The influences of temperature on spatiotemporal trends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in mainland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2014,24(1):1-10.
[18]张中,李梅,刘志峰等.南京地区2009年673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269-4271.
[19] Onozuka,D.,Hashizume,M..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humidity on the incidence of hand,foot, mouth disease in Japan[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1,410/411:119-125.
论文作者:袁莉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0
标签:手足论文; 流行病学论文; 病毒论文; 疾病论文; 肠道论文; 较高论文; 特征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