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学的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凯恩斯论文,新发展论文,货币论文,经济学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中期,许多经济学家成功地把货币引入宏观动态随机模型,使得货币经济学研究从理论基础到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在理论基础上,把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一般均衡关系建立在经济个体行为优化基础上,实现了宏观经济假设与微观经济分析的统一。在研究方法,采用动态规划、随机过程等方法建立与一般均衡框架相一致的动态随机模型分析货币理论、政策问题,并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近年来,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学家将垄断竞争和名义刚性假设引入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建立了既适用于货币理论分析又适用于处理货币政策问题的共享模型,实现了当代货币经济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下面对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及最新发展作以述评,以窥当代货币经济学的新发展。
一、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20世纪70、80年代和90年代初,大多数货币政策分析是在AS-IS-LM框架下进行的。90年代中期以来,其简单结构不断受到经济学家的批评。这些经济学家认为AS-IS-LM框架存在逻辑上的不一致,不适合处理以利率为操作目标的货币政策问题,也不适合分析钉住通货膨胀目标制[1]。针对这一缺陷,新凯恩斯主义者基于内含货币效用模型(简称MIU模型)①,把名义刚性作为垄断竞争和微观主体优化行为的结果,成功地建立了与AS-IS-LM模型简单线性形式相一致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②。典型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包括家庭、厂商模型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规则。从基本形式来看,产出缺口曲线(带有预期的IS曲线)、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和中央银行的名义利率设定规则共同构成了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分析的三大支柱。
(一)产出缺口曲线
新凯恩斯主义家庭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家庭提供劳动力,购买商品用于消费,并持有货币和债券。
为就业工作时间;进入家庭效用函数的复合消费商品定义为
家庭消费决策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购买达到复合商品消费水平时的个别商品成本最小化;
(2)式就是新凯恩斯主义的产出缺口曲线,表明产出缺口是实际利率和预期产出缺口的函数。与AS-IS-LM框架下的IS曲线相似,代表经济体的需求方面,构成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分析的支柱之一。
(二)新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
新凯恩斯主义厂商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厂商雇佣劳动并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生产、销售差别产品。
(忽略了资本,这是因为就短期而言,投资和资本存量对生产率冲击的反应对真实商业周期模型所蕴含的短期动态过程几乎没有影响,资本存量和产出之间没有什么关系[3]);厂商j面对的需求函数来自典型家庭对商品j的需求(p[,jt]—商品j的价格,P[,t]—总消费价格指数);厂商按照“卡尔沃模型”③方式交错调整价格;厂商的最优定价决策取决于生产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
厂商的生产成本最小化函数为:
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函数为:
其中,W[,t]—名义工资,ω—厂商不能调价的概率,ψ[,t]—厂商实际边际成本。由最优价格选择的一阶条件和卡尔沃价格交错调整方程围绕零通货膨胀稳定状态线性近似,可得到新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调整方程:
其中,,;π[,t]—通货膨胀,π[,t+1]—预期通货膨胀,—稳态的边际成本,e[,t]—成本冲击。(5)式表明通货膨胀水平是预期通货膨胀和厂商实际边际成本对稳态边际成本偏离水平的函数,通货膨胀过程具有前瞻性。对(5)式向前迭代求解,可以得出:
(6)式表明实际边际成本是通货膨胀的真正推动因素。新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调整方程与传统菲利普斯曲线相似,代表了经济体的供给方面,被称为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构成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分析的支柱之一。与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不同的是,在这里通货膨胀取决于实际边际成本,而不是直接取决于实际产出和某种形式的潜在产出之间的缺口或者失业指标相对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三)中央银行名义利率设定规则
中央银行通过名义利率设定规则执行货币政策的假设,符合中央银行通常通过控制名义利率来执行货币政策的实际。在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中央银行的名义利率设定规则要么外生给定,要么从中央银行的目标函数推导出来。
1.基于中央银行目标函数的最优政策工具规则
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学家处理政策问题的惯常做法是从理论模型得出货币政策的目标函数,然后推导出政策工具的最优设定规则。新凯恩斯主义的经典文献通常构造一个包括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的标准二次型损失函数[4]:
其Z中,π[T]—通货膨胀目标,λ—赋予产出缺口目标相对于通货膨胀目标的权重。由(7)式最小化的一阶条件就可得到随意性政策下名义利率的设定规则:
由于(7)式的标准二次型损失函数并非是从经济个体的最优化行为推导出来的,Woodford(2001)通过对典型家庭效用函数进行对数—线性处理,得到基于家庭最优化行为的二次型损失函数[5]83-87。但是,由于Woodford的二次型损失函数中货币没起到任何明确的作用,其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2.直接设定政策工具规则
直接设定政策工具规则把目标变量实际值与其预期值的偏差作为名义利率的函数,以一种简单的方式设定了工具变量与政策目标变量之间的规则关系。其优点不在于规则的最优性,而在于其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政策标准。直接设定政策工具规则,最著名的当属泰勒规则。基本泰勒规则通常写成:
其中,r[*]—均衡实际利率。在基本泰勒规则中,正向产出缺口导致名义利率上升,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目标水平时也会导致名义利率上升,其效果取决于反应系数的设定。
产出缺口曲线、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和中央银行的名义利率设定规则共同构成了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的基本框架。这一框架的基本政策含义是货币政策通过实际利率影响通货膨胀和产出,只要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名义利率来影响实际利率,货币政策就能影响实际产出。
二、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学的新特点
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分析的框架看起来极其简单,但这一简单框架隐含了精巧的模型结构——带有名义刚性的动态随机均衡模型,提供了适用于政策分析的线性模型的基础,使得当代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学表现出了鲜明的特征:一是名义刚性假设和微观主体最优化行为的统一;二是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分析框架的统一;三是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规则的统一。
(一)名义刚性假设和微观主体最优化行为的统一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名义刚性假设和微观主体最优化行为的统一,是通过在基本MIU模型中引入名义刚性假设实现的。基本MIU模型中,工资和价格具有灵活性,名义货币数量的变化影响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的变化影响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从而导致对劳动—闲暇及现金—信用资产的选择,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然而,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据并不支持货币冲击通过改变通货膨胀预期而影响劳动供给的理论[6]。实际上,货币经济学家的经验研究表明货币对产出有短期效应。但基本MIU模型并不能解释这种效应。为弥补这一缺陷,新凯恩斯主义者在基本MIU模型中引入名义刚性假设,对其进行了修正。
在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名义刚性不是外生设定,而是明确建立在垄断竞争厂商最优定价决策及家庭预期效用最大化基础上。名义刚性由家庭和厂商的优化行为共同确定,改变了过去家庭模型和厂商模型相互割裂的状态。家庭模型和厂商模型的贯通是通过以下机制实现的:一是家庭的复合消费品由垄断竞争厂商提供;二是垄断竞争厂商j的产品供给由家庭对商品j的需求函数c[,jt]=决定,三是家庭的闲暇—消费决策决定了其劳动供给。消费购买成本最小化模型、家庭预期效用最优化模型、厂商利润最大化模型、卡尔沃价格交错调整模型构成了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的基石。
(二)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分析框架的统一
传统货币经济学中,理论模型和政策分析模型通常处于“两分”状态。在实务界看来,理论模型不能用于政策分析,没什么用处;在理论界看来,央行使用的偏重实证的模型属特殊化处理[7]35。新凯恩斯主义者逐步改变了这种“两分”的尴尬局面。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产出缺口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含有二个变量——产出缺口、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名义利率执行货币政策,名义利率规则对内生变量——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作出反应,使得货币理论和政策分析的建模框架趋于一致。在这一框架下,三种机制把货币理论与政策处理紧密联系起来:
一是货币冲击对产出时序行为的影响,把货币冲击的调整机制与货币政策工具联系了起来。在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明确赋予货币冲击序列相关性,货币冲击的序列相关性使得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具有了前瞻性。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的前瞻变化做出反应,使得理论模型向政策处理模型的扩展成为可能。
二是货币政策的内生回馈反应机制,使得货币政策因素完全融入了货币理论模型。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预期通货膨胀对经济冲击的反应既取决于货币政策对冲击的反应,又取决于政策规则的参数(短期利率对政策的反应系数、通货膨胀偏离其目标值的反应系数)。
三是中央银行的名义利率规则必须对内生变量——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做出反应。如果外生决定央行的名义利率规则,就会造成多重均衡。只有对内生变量——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作出反应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才能实现产出缺口、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的唯一均衡状态。政策规则的非外生性把理论模型中的内生变量纳入了政策设计,实现了货币理论模型和政策分析模型的贯通。
(三)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规则的统一
在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无论是采用目标函数设定方法,还是直接设定政策规则方法,中央银行都明确设定一个政策目标,也即经常所谓的钉住目标制度。钉住目标制度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赋予政策目标变量适当的权重以使某个或某几个变量偏离预定目标而造成的损失函数的预期折现值最小;二是当目标变量当前(或预期)水平偏离其目标水平时,调整政策工具的规则[7]38。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的货币政策处理体现了这两层含义。采用目标函数设定方法时,损失函数明确包括了政策目标变量,基于损失函数的最优政策工具规则实现了政策目标和工具规则的统一;采用直接设定工具规则方法时,以一种简单的方式设定了工具变量与政策目标变量之间的规则关系。但是,对于钉住什么目标,新凯恩斯主义者存在很大分歧,讨论更多的是钉住通货膨胀目标和稳定价格水平目标。
上述政策目标和工具规则的统一只是理论上的统一。实际上,在工资粘性和价格交错调整的假设下,经济行为人不但把自己的预期建立在央行的某种政策规则之上,而且把政策制定者偏离政策规则的动机也考虑在内,中央银行政策承诺的可信度及能力就成为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政策目标和工具规则的统一,央行是应采取“长期有效”承诺规则,还是“随意性”政策规则④?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随意性政策规则要求每期都保持最优,产出缺口的冲击意味着均衡必然产生一个正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在长期有效承诺规则下,产出缺口具有很强的序列正相关性,正的成本冲击使产出持续低于潜在水平,降低了未来通货膨胀预期,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就能以较小的代价得到稳定。因此,新凯恩斯主义者比较倾向于“长期有效”承诺规则。
三、当代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及难点
(一)货币政策目标究竟是维持通货膨胀的持久性,还是保持物价水平的稳定,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传统观点认为,当正的成本冲击导致价格水平上升时,必须依靠通货紧缩才能使价格水平回到目标上来,试图稳定价格水平而不是通货膨胀的代价是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更大的产出波动性。当钉住通货膨胀目标制⑤时,中央银行公开宣布一个特定的通货膨胀目标,政策将力图使通货膨胀率回到目标值。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钉住通货膨胀目标制以三个原则为基础:一是以产出缺口为中心;二是遵循泰勒规则;三是以前瞻性方式行事[8]206。这意味着新凯恩斯主义者倾向于“灵活性”的通货膨胀目标,中央银行着力于把通货膨胀稳定在较低的水平,同时消除产出缺口。但是,由于钉住通货膨胀目标发挥政策效应的前提是央行在选择利率时已知当期全部信息(如成本冲击和需求冲击),这就要求央行在做当期货币政策决策时必须依靠对未来产出和通货膨胀的预期。如果央行和公众对未来的预期不一致,就会造成经济的多重均衡。近年,有相当一部分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由于厂商交错调整价格,通货膨胀会引起价格差异并造成损失,中央银行可以确保价格稳定来消除这一扭曲,因此,价格稳定应是货币政策的适当目标[9]。
实际上,模型结构的不确定性对政策目标的选择有很大影响。Gali and Gertler(1999)的混合型通货膨胀模型中,通货膨胀的前瞻性、后顾性兼而有之,通货膨胀导致的缺乏效率的产出差异使得价格稳定目标优于通货膨胀目标[9]。但是,Walsh(2003)对加入滞后通货膨胀的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估计显示,随着滞后通货膨胀所获权重的增加,钉住价格目标制的政策效果变得越来越糟,钉住通货膨胀目标优于保持价格水平稳定目标[10]。Salemi(2006)用前瞻性(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估计了美国1965-2001年的货币政策,显示在Volcker-Greenspan时代通货膨胀目标比产出缺口目标更重要[11]。货币政策目标究竟是维持通货膨胀的持久性,还是保持物价水平的稳定,在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学中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二)通货膨胀的动态性仍是一个尚无定论的实证问题
作为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分析支柱之一的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是以价格缓慢调整理论为基础的,关于价格缓慢调整的基础模型并未赋予通货膨胀过程任何内在的动态性质。但是,如果在通货膨胀调整方程中加入滞后通货膨胀,其系数从统计学和经济学角度都具有显著性,说明通货膨胀可能具有某种形式的内生持续性⑥。Rudebusch and Svensson(1999,2002)用产出缺口变量(用消除趋势的GDP表示)近似表示边际成本指标,对加入滞后通货膨胀的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估计,显示通货膨胀主要是后顾性的[12]。Gali and Gertler(1999),Sbordone(2002)直接使用实际边际成本指标对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估计,发现前瞻性通货膨胀模型拟合的通货膨胀序列同60年代以后美国的通货膨胀很接近[13]。实证结果大相径庭,问题主要出在用产出缺口近似边际成本的合理性上。因为为了从边际成本过渡到产出缺口,用闲暇—消费的边际替代率代替实际工资,就否定了名义工资刚性假设。但是,如果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部分厂商没有按最优方式定价,而是依据最新观察到的通货膨胀率重新定价(这一假设比较合乎实际),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就可以含有滞后通货膨胀成分。
现在,越来越多的货币经济学家在基本的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中加入滞后通货膨胀,这无疑反映了通货膨胀粘性在最优货币政策中的重要性。实际上,如果通货膨胀具有粘性,降低通货膨胀必定会导致衰退。通货膨胀动态调整的性质和结构性粘性程度已被认为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最主要参数之一。目前,对于结构性粘性在通货膨胀调整过程中的作用仍未取得一致认识。Fuhrer(2005)对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的估计显示,结构性粘性是通货膨胀动态性的主要推动因素[13]。Amano(2007)建立了通货膨胀结构性粘性与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模型,发现最优货币政策是福利稳定目标下产出缺口相对权重、通货膨胀对产出波动的敏感性和实际观察到的通货膨胀粘性程度的函数,公众降低通货膨胀粘性的预期可以减小通货膨胀的变化[13]。通货膨胀的动态性仍是一个尚无定论的实证问题。
(三)货币政策工具规则仍是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之一
自从“泰勒规则”提出以来,已有大量文献对不同国家或不同时期的泰勒规则或类似的简单规则进行了估计或修正。现在,新凯恩斯主义者对这一规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工具规则中名义利率动态性的界定。近来的实证研究显示,基本的泰勒规则加上滞后名义利率作补充,可以很好地描述政策利率的真实行为。Clarida(2000),Rudebusch(2002)估计名义利率的粘性结构系数大约在0.7左右,名义利率具有很强的内生持续性。但是,Cochrane and Piazzesi(2002)的实证研究表明,名义利率的变化主要依赖于利率期限结构,而与滞后利率无关[14]。目前,最大的分歧在于对滞后利率的解释。一种解释认为利率平滑化目标导致名义利率惯性。但遭到了Svensson(2003)的严厉批评,他认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市场利率波动相当厉害[15]216-217。另一种解释认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制定规则导致利率惯性。Woodford(2003)认为公众基于货币政策的历史操作形成预期,央行参考公众预期制定货币政策将导致名义利率的惯性行为[15]236-239。然而,Lansing(2005)证明中央银行衡量趋势产出的误差项所具有的序列相关性和滞后利率相关,造成了公众预期导致利率惯性的假象[11]。
二是致力于推导工具规则系数的最优值。估计政策工具规则系数最优值的文献很多,结果差异也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工具规则设定形式的不同。Rudebusch and Svensson(1999)估计了随意性政策下,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都具有后顾性特征时泰勒规则参数的最优值,当产出和通货膨胀权重相同时,通货膨胀的反应系数与泰勒原则相符[4]。Lubik,and Marzo(2007)分析了当期、前瞻性和后顾性泰勒规则实现均衡的限制条件,但并未对其进行实证检验[16]。由于泰勒规则是以中央银行能够遵守承诺为前提的,在既定的政策环境(比如随意性政策规则)下,并不能很好描述名义利率的真实行为,货币政策工具规则仍是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之一。
注释:
①内含货币效用模型最早由Sidrauski(1967)提出,假定经济个体的效用直接取决于商品的消费量和货币的持有量,增加货币持有可以增加效用。货币持有量增加的边际收益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持有货币直接产生的效用,二是当期实际货币余额增加了下一期的人均资源。
②近来,也有新凯恩斯主义者试图突破MIU模型,建立新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框架。Levin,Onatski,John Williams,and Noah Williams(2005)在两期假设下,建立了新凯恩斯主义世代交叠模型(LOWW模型),提供了与基本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一致的分析框架,货币政策处理模型也更为精巧[2]。
③以外其他价格决定因素的随机扰动项。1983年由卡尔沃提出,在假定企业不定期调整价格,调整机会服从泊松分布的条件下,现期通货膨胀水平依赖于预期通货膨胀和现期产出水平,产出系数依赖于价格调整频率。
④随意性政策规则指中央银行在当期的目标是使当期的二次损失函数最小化,相应的政策规则仅在当期有效,以后不再具有任何约束力。
⑤如果中央银行的目标不是准确地实现一个特定的通货膨胀值,而是保持通货膨胀稳定,一般称为“灵活性”通货膨胀目标。这种灵活性使得中央银行有机会在通货膨胀目标和产出缺口目标之间进行权衡,意味着政策不是着力于快速实现通货膨胀目标,因为快速实现通货膨胀目标的代价是暂时性的产出缺口损失。在“严格性”通货膨胀目标下,中央银行不关注产出稳定目标。
⑥一般,实际观察到的通货膨胀持续性来源于:一是货币增长率的持续性。如果货币增长率具有持续性,通货膨胀就会表现出持续性,通货膨胀行为反映了货币增长率的行为。二是货币政策执行方式。如果货币政策执行方式导致货币增长出现高度序列相关性,那么通货膨胀行为就会反映这一点。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主要关注通货膨胀持续性的第二个来源,也即当货币政策冲击不具有序列相关性时,通货膨胀的反应却遵循一种具有高度序列相关性的形态。
标签:货币经济学论文; 凯恩斯主义论文; 菲利普斯曲线论文; 货币政策论文; 央行论文;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论文; 名义利率论文; 货币论文; 经济学论文; 凯恩斯理论论文; 产出缺口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预期理论论文; 基本面分析论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 通货膨胀论文; 边际成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