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水资源质量现状及保护对策_长江论文

长江三角洲水资源质量现状及保护对策_长江论文

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质量状况及保护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江论文,水资源论文,对策论文,三角洲地区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摘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其工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由于水资源保护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内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造成不同程度的质量性缺水问题,已影响到人民身体健康与工农业生产,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关系到区内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本文在评述区内水资源保护现状基础上,就存在的问题从保护规划、立法、水行政管理以及科研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

主题词 水污染 水环境 水质分析 水资源保护 综合治理措施 长江三角洲

1 概况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从地理范围来划分,是以江苏仪征为顶点,以太湖为中心,通扬运河以南,杭州湾以北的广大地区,面积约4万km[2]。按1992年6月国务院召开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规划座谈会上划定的范围,三角洲主要范围为上海、江苏沿江地区和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包括南京、镇江、扬州、南通、苏州、无锡、常州、上海、杭州、嘉兴、湖州等11个城市,面积8.06万km[2],人口6216.94万人。国家计划部门将浙江省的宁波、绍兴、舟山三市也划分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这样全区有14个城市,面积9.92万km[2],人口7272.22万人(1992年)。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区内江南运河纵贯,湖泊罗布,水网稠密。同时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商业繁荣,人口稠密,城镇毗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6.25%,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3.1%,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1%。工农业生产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2 水资源质量状况

长江三角洲区内不仅有长江、太湖等大水体,还有黄浦江、秦淮河等支流,水资源从量上来说是相当丰富的,素有“水乡”之称。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未经充分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区内各水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质污染。

2.1 各水体水质状况

(1)长江

区内长江沿岸主要城市有南京、镇江、扬州、南通、上海。据有关资料统计,1991年上述城市的废污水排放量达31.5亿t, 其中大多数城2区通过63个直接排污口排入长江,其它的则先排入秦淮河、黄浦江等支流再排入长江。废污水中含有CODcr、悬浮物、挥发酚、石油类、 氨氮等污染物,其中CODcr 43.26万t,悬浮物67.29万t,挥发酚480t,石油类1.12万t,氨氮4563t。目前长江整体水质尚好,达地面水Ⅱ类标准,但南京、上海、南通、镇江等江段均存在明显的岸边污染带。污染带长度达200余公里。此江段由于受潮汐影响,污染带较宽,最宽可达1700m。

(2)太湖

根据太湖流域水保局进行的水质评价,1992年太湖Ⅱ类水(全年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面积1585km[2],占全湖面积的67.8%;Ⅲ类水面积259km[2],占11.1%;Ⅳ类493km[2],占21.1%。表明太湖水质已受到一定的污染。同时,太湖富营养化问题也比较严重,总磷全年均值0.064mg/L,为中——富营养化水平;总氮全年均值3.14mg/L, 为富营养化水平。

(3)主要支流及河网

区内河网密布、运河纵贯,主要支流有秦淮河、黄浦江、浏河、苏州河、东西苕溪、太浦河、望虞河等,另有环太湖河道十多条。以下是按1992年水质资料评价的各河道水质。

①秦淮河

丰水期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均为Ⅴ类,镉、溶解氧均为Ⅳ类,枯水期水质更劣。整个秦淮河常年水质发黑发臭。

②江南大运河

区内江南大运河全长312km,全年Ⅲ类水只占17.0%;Ⅳ类水占27.1%;Ⅴ类水占14.1%;劣于Ⅴ类的水占41.9%,水质污染严重。

③太浦河

水质受酚污染严重,常年为Ⅳ~Ⅴ类。

④黄浦江

黄浦江每天接纳上海市大部分未经处理的污水300万t,黄浦江全年水质Ⅳ类占69.4%,Ⅴ类占30.6%。汛期劣于Ⅴ类的水体占41.8%。主要超标物包括溶解氧、非离子氨、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1992年黄浦江黑臭期超过200天。

⑤苏州河

全年水质为Ⅴ类的水体占25.3%;劣于Ⅴ类的占74.7%,主要超标项目为溶解氧、挥发酚、生化需氧量、非离子氨和高锰酸盐指数。致使苏州河全年黑臭。

⑥东、西苕溪

东苕溪全年水质Ⅱ类水占18.7%;Ⅲ类水占38.7%;Ⅳ类水占42.6%。非汛期出现的Ⅴ类水占4.9%。

西苕溪全年水质Ⅱ类水占23.8%;Ⅲ类水占26.1%;Ⅳ类水占34.7%;Ⅴ类水占15.4%。非汛期出现劣于Ⅴ类水质的水体占24.0%。

⑦望虞河

按溶解氧、非离子氨和挥发酚来评价,全年水质均为Ⅳ类。

⑧浏河

全年水质为Ⅳ类,主要超标物为非离子氨、部分河段挥发酚超标严重。

⑨丹金溧漕河

全年水质为Ⅳ类,主要超标物为非离子氨。

⑩环太湖进出口河道水质

环太湖进出口河道水质有机污染比较严重,一般为地面水Ⅲ~Ⅳ类,有的甚至超过Ⅴ类。评价结果见附表。

(4)其它湖泊

区内除太湖外,还有淀山湖、阳澄湖和北湖、玄武湖等较大湖泊,它们的水质状况也日渐恶化。

淀山湖面积63.7km[2]。全年水质Ⅲ类占52.1%,Ⅳ类占47.9%,主要超标物为非离子氨;阳澄湖面积119.0km[2],全年水质为Ⅲ类, 水质一般;北湖面积187.0km[2],全年水质Ⅱ类占25.0%,Ⅳ类占75.0%, 主要超标物为非离子氨;玄武湖全年水质为Ⅳ类。

以上4个湖泊中淀山湖、阳澄湖、玄武湖已呈富营养化, 北湖为中——富营养化水平。

2.2 区域内主要水环境问题

(1)生活及农业污染增加

区内人口密度近1000人/km[2],在很多地方都已形成城乡一体化。 人口密度大而生活污水处理又跟不上,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化肥、农药被大量使用,目前化肥使用量达6~8kg/km[2],农药使用量0.1~0.2kg/km[2], 残留的化肥和农药(约一半)流入水体。生活和农业污染是造成区内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

(2)工业污染增加

附表 环太湖各进出口河道水质类别

河名(断面)

汛期非汛期

全年

太浦河平望Ⅴ

Ⅴ Ⅴ

胥口 Ⅲ

Ⅱ Ⅲ

梁溪河蠡桥Ⅴ

劣于Ⅴ Ⅴ

太氨运河黄埝桥Ⅳ

Ⅳ Ⅳ

南仓河宜兴Ⅳ

Ⅲ Ⅲ

合溪新港 Ⅲ

Ⅲ Ⅲ

三里桥港 Ⅲ

Ⅳ Ⅳ

鼓楼港鼓楼桥 Ⅲ

Ⅱ Ⅱ

瓜泾口Ⅳ

Ⅲ Ⅲ

月城河望亭Ⅲ

劣于Ⅴ 劣于Ⅴ

直湖港白芍山 Ⅳ

Ⅴ Ⅴ

漕桥河漕桥Ⅳ

Ⅳ Ⅳ

泗安溪夹浦劣于Ⅴ

Ⅴ Ⅴ

长兴港Ⅳ

劣于Ⅴ Ⅴ

新塘港Ⅳ

Ⅳ Ⅳ

区内近十年来,工业产值翻了两番多,江河水质也下降了1~2个等级。以国营大企业密集的上海市和以中小企业相当集中的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形成了黄浦江和江南运河北段两大污染带,南京、镇江、南通、上海的排污又形成长江近岸污染带。城市工业污水形成的污染带对饮用水源取水口造成了严重威胁,并扩散到附近河网,使河网水质恶化。区内乡镇企业发达,有的乡镇企业规模不大,但单位产值的污染排放量却为大企业的几倍,而且大都处于失控状态,乡镇企业的排污加剧了河网污染,农村河网水质日益恶化。

(3)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太湖及其周围中小湖泊均为平原河网洼地形湖泊,集水面积不大,水量交换系数小,一旦入湖的营养成份增加,由于水体流动缓慢,在光合作用下,易发生藻类繁殖,导致富营养化的发展。自70年代以来,入湖的氮、磷不断增加,湖泊富营养化不断加剧,化肥、农药及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增加了江河营养物质的负荷。从70年代到90年代初的20年中,湖水中磷含量增加15倍,氮含量增加6倍, 区内湖泊不同程度地存在富营养化问题,导致湖泊功能的衰减。

(4)省、市界之间的污染扩散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分属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区内都是水网交错的往复水流区,而江南运河、苏州河等航道和主要污染河道又穿行其间,因此省市际边界水污染必然相互扩散,由于污染扩散已引起省市界乡镇间的用水矛盾。

2.3 水质污染对用水的影响

长江近岸水域、黄浦江、大运河、太湖及其周围的较大湖泊是区内主要水源地,河网地区的河道也担负着乡镇的供水任务,而水质污染已严重影响到饮用水源取水口,致使一些取水口一迁再迁。如上海市在70年代新建了长桥水厂,80年代将市区取水口移至临江,现在又计划上移至约20km以外的松浦大桥。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水厂取水口以前在运河或就近地区,现在都已迁至太湖或长江。而太湖因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影响到取水口的水质,严重时甚至堵塞取水口,造成供水困难。1990年7月无锡市太湖取水口就发生过这种情况。 区内乡镇企业的排污往往使水网分段受污,许多河段已不能作为饮用水源,迫使一些乡镇改用地下水。水质污染还增加了自来水厂水处理的难度及成本,一些取水口搬迁后,输水管线增长,投资增大,无形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水质不合格的供水还影响到工业产品的质量,污水灌溉导致农业减产。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质量性缺水问题,已明显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3 水污染控制情况

3.1 规划治理状况

从80年代初开始,长江三角洲区内就开展了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方面的规划工作,先后完成了长江干流水资源保护规划、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并于1989年6月至1990年5月分别通过水利部与国家环保局组织的审查。以上规划对长江三角洲的水资源保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对策与措施。长江干流水资源保护规划将南京、上海江段列入岸边污染带重点治理江段,并建议在“八五”期间,对50%的入江污水采用人工强化型氧化塘土地处理系统,其余建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划定水源保护区并对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垃圾堆场、有害化学物品的仓库、堆栈、码头等进行治理。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由江苏、上海、浙江三省水利、环保部门及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共同完成,提出的水资源保护措施更加详实,规划1991年至2000年兴建如下工程项目:沿太湖主要城镇湖州、长兴、宜兴、无锡、苏州等建二级污水处理厂,建环太湖大堤工程,望虞河引水工程,太湖富营养化防治工程等;黄浦江中港排污工程,竹园排污工程,太浦河工程;江南运河常州市6.5万t/d二级处理厂(2座),26万t/d一级处理厂、龙虎塘至长江的干管和江边排放工程,戚墅堰、湖塘、北湖、刁庄建二级处理厂(处理规模共11万t/d),湖西引排工程,无锡市43万t/d污水处理厂,犊山口引水工程及武澄锡引排工程,苏州市扩大城市污水处理厂,改建望亭电站等,嘉兴市建10万t/d二级处理厂,杭州市第三污水干管外排钱塘江工程, 三堡抽水工程等。这些工程实施后,水源将得到有效保护,各水体可望达到规划的水质目标。

长江干流规划通过审查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进一步组织编制配套的区域或城市水资源保护规划。鉴于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八五”期间,长江水保局申报过“长江南京至上海段水资源保护规划”项目,但至今此项规划工作的实施还没有开展。太湖流域治理项目总投资64.62亿元, “六五”期间上海市组织进行了“黄浦江综合整治规划研究”,对黄浦江的治理提出了一些措施,“七五”和“八五”期间安排了一些项目,流域内其它城市也安排了一些项目。“八五”期间竹园排污工程已经完成,望虞河工程、太浦河工程也已开工,累计完成投资26.64亿元,余下工程拟在“九五”期间立项。

3.2 管理体制现状

长江三角洲区内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机构主要有长江、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各省、市环保及水利部门,其中环保部门侧重于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水利部门主要进行水量调度及水质监测。作为水利部、国家环保局双重领导的流域机构在流域水质监测网络、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及其它如排污口调查,近岸水域水质调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职权范围和法律依据不明确,管理缺乏权威性,在诸如流域内地方水利、环保部门的协调、省界河流、重点水源保护区、重大污染源、主要排污口等必要的管理上还缺乏有效办法。

3.3 污染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不能充分发挥现有各部门的作用。

(2)缺乏配套的区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已有的规划难以实施。

(3)污染治理投入资金不足,按实施规划所作的经济分析, 长江三角洲区所需要的水资源保护投资占国民经济收入的0.3%以下, 这应该是完全可以承受得了的,但由于认识问题,规划项目资金难以落实。

(4)一些地方及部门局限于各自的利益, 对工业污染源特别是一些乡镇工业污染源控制不严。

4 对策及建议

(1)抓紧进行长江南京至上海段水资源保护规划的修订及区内各城市的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九五”期间应列入区内重点污染源治理及南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杭州等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

(2)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协调和决策重大环境问题。 目前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委员会已经成立,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也应尽快成立。

(3)发挥现有水资源保护机构的作用,加强管理。 首先要加强水利部、国家环保局双重领导的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和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的作用,通过修改水污染防治法或其它途径明确其担负的流域内水资源保护的职责与权限,使其至少具有以下权利:协调流域内水利、环保部门协作进行水资源保护及流域内重大污染源的治理;重要水源保护区的监督管理;牵头组织实施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等权利。不能遗漏象入江排污口管理这样的水资源保护重要环节,各部门应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划定重点水源保护区,以保证最基本的供水水源和水质。 区内初步选定的重点水源保护区应包括:长江沿岸取水口水域,望虞河、九曲河、得胜港、太浦河及黄浦江上游段、洮湖、北湖、东西苕溪诸水库以及其它河流上中游。

(5)尽快制定并颁布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和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对水源保护区、污染源治理、管理机构及权利、奖惩办法等予以明确规定。

(6)加强区内主要环境问题的研究。 主要包括:长江近岸水域污染对水源的影响及防治对策,太湖富营养化问题治理对策。河网地区水污染扩散规律,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等。

收稿日期:1995—06—21

标签:;  ;  ;  ;  ;  ;  ;  ;  

长江三角洲水资源质量现状及保护对策_长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