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学习外部报酬的内部激励效应研究_英语论文

小学英语学习外部报酬的内部激励效应研究_英语论文

小学英语学习中外部奖励的内在动机效应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学习论文,动机论文,效应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小学英语教学及其评价体系中,外部奖励是教师激励学生学习动机时常用的方法。根据奖励的内容,外部奖励可分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包括口头表扬、积极反馈、点头、微笑等方式。物质奖励包括小红花、橡皮擦、三格本、奖金等形式。正如罗曼·文森特·皮尔所说,我们多数人宁愿被赞扬毁灭,也不愿意被批评挽救(Henderlong & Lepper,2002),所以表扬常常成为教师强化英语学习动机或行为的一种手段,目的是通过外部奖励促进英语学习动机发生积极变化,达到英语学习自动化的状态。但是在这种行为主义理论的动机模式下,外部奖励能否促进内在学习动机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在当今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不少教师对外部奖励存在过度功利化的思想。在奖励时他们较少关心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更多地关心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再加上教育行政部门对惩罚、批评的限制,对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推广,不少英语教师出现了滥用奖励的现象,并且奖励越来越变得物质化。滥用奖励的一个后果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受到损害,不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得外化,对英语学习任务的第一反应常常是“有什么好处?”。针对以上外部奖励中所存在的内在动机问题,本文首先简要综述外部奖励的相关研究,然后引入认知评价理论,在该理论视角下,探讨外部奖励损害或促进内在英语学习动机的机制、英语教学中外部奖励的动机误区及外部奖励的动机原则等问题。

      二、认知评价理论回顾

      针对外部奖励的内在动机效应,国内外有不少学者进行了一些研究。Cameron & Pierce(1994)研究发现,口头表扬能够促进内在动机,当完成任务是为了有期待的物质奖励时,才对内在动机有消极影响。Henderlong & Lepper(2002)认为口头表扬具有促进或削弱内在动机的双重功效。有些研究认为物质奖励会激励人们从事许多活动,提高其行为的绩效,即便他们本来无意从事这些活动(Murayama & Kuhbandner,2011)。但是,deCharms认为,物质奖励会削弱内在动机(Hitt等,1992;冯竹青、葛岩,2014),对内在动机产生所谓的“侵蚀效应”。可见,外部奖励的内在动机效应似乎出现了矛盾的研究结果。然而,认知评价理论为研究外部奖励的内在动机效应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

      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是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的六个分支理论之一,该理论主要分析社会情境因素对个体内在动机的影响,认为不同的外部事件通过对个体的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的差异而对因果关系知觉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内在动机。

      认知评价理论有三条基本假设(Deci & Ryan,1985;Ryan & Deci,2000)。第一,人有自我决定的内在需要。任何外部事件,只要能促进对一项活动的内因性知觉就被认为行为的原因在自己内部,就会增强从事该活动的内在动机;或者只要能促进对活动的外因性知觉,即认为行为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就会降低内在动机。第二,人有证明自己能力的需要。任何外部事件,如果能增强个体的能力知觉,就会增强内在动机;如果降低了个体的能力知觉,也将导致内在动机的降低。当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结果感知为成功地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时,将会促进胜任感的产生,增强内在动机。第三,在交往中人有获得归属感的需要。当外部事件使个体感觉到周围环境给予的关爱、理解和支持时,会产生归属感,增强内在动机,反之,会削弱内在动机。

      认知评价理论将诸如表扬、物质报酬等外部事件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信息性的、控制性的和去动机的(Deci & Ryan,1985)。信息性的事件指给予个体积极的反馈,使个体能在进行选择的情况下做出自我决定(如安排难度不同的课后作业供学生选做等),个体能体验到胜任所从事的活动,或者使个体懂得如何更好地胜任该活动(如指导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等)。这类事件促进个体内因性知觉,提高个体的自主感和胜任感,因此会增强个体内在动机水平。控制性的事件(如对后进生学习的不信任性监督,单词或句子听写错误时要求抄写30遍以上等)迫使个体依特定方式学习或行动,个体感到因被控制而决定其行为,会提高个体外因性知觉,降低自主性,因而降低个体内在动机,可能造成个体的抵抗或表面的服从。研究者围绕控制性的事件对内在动机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威胁性的惩罚、限置期限、强制性目标、竞争等(Deci & Cascio,1972;Amabile等,1976;Deci等,1981)都会削弱个体的内在动机。去动机事件意味着无效的事件,经历着去动机事件,如过高或过低的学习目标、负面的学习反馈、贬低性评价等的个体会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因此会削弱内在动机。可见,凡是能满足学生能力、选择、自主和归属性需要的外部事件,都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知评价理论通过三条基本假设和对学习中外部事件的分析,为促进内在动机提供了一个理论模型。

      三、外部奖励对内在学习动机的效应

      实施外部奖励在小学生英语教学中是一种普遍现象,然而外部奖励对内在英语学习动机会同时产生一些正面和负面的效应。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A)中,Let's talk话教学为例,分别分析外部奖励对内在英语学习动机的负面和正面效应。

      (一)外部奖励对内在学习动机的负面效应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形式口语化,学习方式多采用“说、做、玩、唱、演”等方式,整个学习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英语学习动机。但是在教学评比的压力下,教师将一些教学活动和奖励设置得过于功利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例如,对于上文中Let's talk的教学,一般教师会在讲解新知识后进行较多的操练活动,通常是从机械操练到意义操练,从整体操练到分组操练,再到两人组操练或到最后的分组表演等。在此操练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教师通常采用精神的、物质的外部奖励。但是如果奖励运用不当则会削弱内在学习动机。下面分析外部奖励损害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的四种情况。

      第一,外部奖励泛滥会削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如果教师在操练过程中使用过多的外部奖励,如表扬、鼓掌等,会使学生产生被控制、被引诱的感觉,降低其自我决定感。这时学生对知觉的“原因感知点”将从内部向外部转移,并可能产生部分的外部目标定向,如学习英语也是为了得到奖励,从而降低了自己的内在动机。对有较强的英语内在学习动机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不断地给予大量的外部奖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能会发生变化,由原来的“我喜欢英语所以我要学”,变成“我喜欢英语再加上有奖励”两个方面的原因才要学,一旦外部奖励减少,学习的积极性就可能下降。

      第二,利用外部奖励来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会削弱内在学习动机。当绝大多数学生对对话的内容已经熟练,但教师又以外部奖励的形式诱导学生继续进行操练时,学生会产生被控制的感觉,这时外部奖励会阻碍自我决定的需要,结果会损害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第三,阻碍产生能力感会削弱学生的内在英语学习动机。例如,当教师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设置了超出大部分学生实际情况的过高的学习标准或奖励标准时,学生在操练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这时会损害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第四,存在偏见的外部奖励会削弱内在学习动机。例如,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奖励因学生的成绩、性格、相貌、家庭背景、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公平的现象时,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受冷落、被疏远、受威胁等感觉,他们没有了归属感,这也会削弱他们的内在英语学习动机。

      可见,外部奖励对内在动机削弱作用的论断是基于以下前提的:如果对学生已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奖励强化,一旦奖励结束,他们对这些活动的内在动机可能会低于得到奖励前的水平或变成由外在动机支配。所以外部奖励需要区分两种情况,一是对学习英语内在动机不足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或者用奖励吸引学生投入到他们不感兴趣的活动中;二是对趣味性学习活动中的学生或学习英语有内在动机的学生如何进行奖赏。对于前者不用担心奖励会损害内在动机,对于后者需要研究如何使用外部奖励,才能避免损害内在动机。另外,外部奖励对内在动机的消极作用可能源于奖励不当。当外部奖励不能与学生的三种心理需要相结合,并且阻碍学生的三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也会削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二)外部奖励对内在学习动机的正面效应

      教学中的奖励有两种主要功能,功能之一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使教师能获得他们希望得到的学生反应。功能之二是为学生提供信息,使他们在奖励中得到一些积极的、有益的反馈(Deci,1975)。当奖励的信息功能被强化时,可促进内在的学习动机;而当其控制功能被强化时,则会削弱内在的学习动机。

      Henderlong和Lepper(2002)运用五个概念变量解释了如何运用表扬促进内在动机的发展。(1)体现真诚性。只有真诚而诚实的表扬才被相信,才可能有效果。(2)关注归因方式。考虑表扬对归因方式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可以提高内在学习动机。(3)增强自主感。当表扬会降低自主感并强调参与任务的外部原因时,会损害内在动机。(4)增强胜任感和自我效能感。当表扬能增强能力感和自我效能感时,它能促进内在动机。(5)确定适合的行为标准和期望。当表扬的标准和期望切合实际、具体明确时,它能促进内在动机;否则,会损害内在动机。下面以上文中Let's talk部分的教学为例,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对外部奖励激发内在学习动机的效应进行分析。

      在学习Let's talk部分的师生操练、生生操练的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常常以口头表扬的方式认可学生的进步,表扬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同学间的互助等,这些以口头表扬为代表的精神奖励通常具有明显的信息性特征,具有积极的反馈效果。当学生受到教师的口头表扬时,常常也会感到自己的能力或表现比较突出,这时会增强自身的胜任感,并可能同时产生归属感,进而增强内在动机。但是,在口头表扬中如果过分强调学生的认真、努力时,这时的表扬具有显著的控制性特征,它会暗示学生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习,可能会导致学生为了得到表扬而参加某项学习活动,所以口头表扬有时也会削弱内在动机。那么,口头表扬到底何时被学生理解为信息性的或者是控制性的,这主要取决于口头表扬时的人际情境。这里的人际情境是指课堂中的人际氛围,这种人际氛围会影响学生对自我决定感的知觉。当学生感觉到有过多的外部压力时,人际情境通常被认为是控制性的,这种情境下的口头表扬可能削弱内在动机。因此,“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并不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正确的真理。

      在学生操练的过程中,教师有时也发放五角星、小红花等方面的物质奖励。物质奖励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引诱或协议,即诱导学生去参与某项学习任务或表现出某种行为。如果没有这些物质奖励,那些自控能力较差、找不到学习兴趣、依赖性较强的学生可能不会去做这些事或表现这种行为。因此物质奖励会使这些学生产生外在动机,如果此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产生了能力感、自主感、归属感,学生也会逐步产生一些内在动机。因此,就整体而言,物质奖励会被个体感知为控制性的,也会导致高初始内在动机的削弱。但是,物质奖励同时也能有效传递一些信息性的内容,例如,在学习能力、课堂表现或成绩进步等方面得到教师的认可。如果教师在实施物质奖励时凸显信息性的内容,并且学生对物质奖励的感知主要为信息性的反馈时,物质奖励也可对内在动机发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并不是物质奖励本身而是其对于学生的意义对内在动机产生影响(Deci & Ryan,1985)。可见,物质奖励的动机效果并不是由奖励行为本身决定,而是由教师运用奖励的方式、学生理解奖励的方式决定。

      实践证明,当外部奖励不以控制性方式呈现而是凸显信息性特征时,或使学生能体现能力感时,会促进内在学习动机。Cameron和Piere(1994)研究发现,口头表扬能够增强内在动机;物质奖励的作用依不同条件而变化,当无奖励期待时,物质奖励对内在动机没有损害的影响;当物质奖励是根据学习表现水平或任务完成与否来发放的时候,奖励对内在动机也没有负作用;只有在任务伴随情况下的物质奖励(即不论表现如何,只要有学习活动就给奖赏),才损害个体的内在动机。张剑、郭德俊(2003)研究认为,外部奖励与内在动机的实验研究已获得了一些一致性的结论:非必然的外部奖励(即英语学习活动的结果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得到的奖励)较那些必然伴随的奖励(即只要有英语学习活动就能获得的奖励)对内在动机更少地造成损害效果,更多地产生促进作用;未预料到的奖励较预料到的奖励对内在动机产生更大的积极效果;无形的外部奖励(如口头的、社会的)较有形的奖励产生更多的促进作用与更少的削弱作用;为个体提供明显的能力感的奖励对内在动机产生更多积极的效果;被期待的有形奖励会削弱高初始兴趣活动中学生的内在动机,而对很少或无兴趣活动中的内在动机不产生影响。可见,外部奖励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双重影响是由奖励的内容和教师运用奖励的方式以及学生对奖励的不同感知来决定的。

      四、英语教学中外部奖励的动机误区和动机原则

      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外部奖励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学生对外部奖励也有不同的感知,它们对内在动机有损害或促进作用。因此,外部奖励并非万能,其动机作用也会有限,并不是奖励频次越多、价值越高,对学生所产生的内在动机作用越大。所以,教师应设立恰当的奖励密度和水平。然而,有些教师因不了解外部奖励的内在动机效应,而实施了一些错误的奖励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重形式而轻实效。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外部奖励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口头又有书面,既有精神又有物质。一方面它们对激励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些奖励距其促进内在学习动机的功效还相距甚远。一是奖励内容泛化。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的表扬常常是“Good!”“Wonderful!”“Well done!”等等。此时,学生不知道自己具体在哪一点或哪些方面值得表扬。这种内容空洞的表扬不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不利于促进内在学习动机的发展。二是奖励对象错位。在课堂上受到教师奖励的常常是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或者是学习中有内在动机、课堂上活跃的学生。然而根据外部奖励的目的,更应该得到较多外部奖励的是成绩较差、内在动机较少的学生。

      其次,重结果而轻过程。由于受教学考评的影响,教师奖励的常常是学习或测试的结果,而较少奖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和乐趣。这种奖励行为最终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更多的外在动机,并使学生产生短视行为,急功近利,较少关心学习过程,更多关注学习结果。其实,任何好的成绩都是与学生的努力过程相关联的。结果固然重要,过程绝不可缺少。只有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汗水、经历的痛苦、得到的快乐加以奖励,他们才能获得更多的学习兴趣,也才能达到促进内在动机的目的。因此,外部奖励应重过程,轻结果,维持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行为踏实、长久,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

      最后,重努力而轻方法。对于学好英语来说,努力固然重要,方法更是不可或缺。在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条件下,不经过勤奋学习和深度训练,想真正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但是,只有勤奋努力而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也不可能学好英语。因为单词的记忆需要方法和策略,听、说、读、写等技能的习得也需要适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策略,能有效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入门。因此,教师的奖励应由“重努力而轻方法”的做法转变为“鼓励勤奋并奖励科学的方法”。只有学会学习,学生才能提高自身的学能,才会满足自己的能力感,才会产生更多的内在学习动机。

      为了增强外部奖励促进内在动机的效果,除了避免一些动机误区外,外部奖励还应遵循一些原则。邹为诚(2006)对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提出了五个原则:一是惊喜常有,奖励要经常性,但奖励形式不能让学生预测到;二是小恩小惠,奖励要精神和物质并重,但物质奖励不能价值太大;三是实事求是,奖励要实事求是,让所有的学生明白获奖的原因,并且对这种奖励服气;四是全面公平,评估要全面;五是仪式简洁,仪式要简单,不要让学生脱离语言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遵循的奖励原则可以归为以下三点。

      首先,教师要坚持促进内在学习动机的原则,这是外部奖励的根本目的,也是小学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教育部,2012)。教师要改变以往滥用外部奖励、重形式而轻实效的做法,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学习的重点以及学习动机的动态变化,采用灵活多样、具有针对性的奖励(束定芳、华维芬,2009),来不断促进内在动机,而不是经常削弱内在动机。例如,对“游戏”“歌谣”“故事”等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可适当减少使用外部奖励。对听说模仿、单词辨音、规范书写等小学英语基本功训练方面的项目,要适当增加奖励的频次和力度,使外部奖励能够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增强学习效能,促进内在学习动机。

      其次,教师对学生进行奖励时要坚持个性化原则。小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学习兴趣(内在动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阶段,教学中的外部奖励应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等。在关注学习行为、培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奖励的内在动机效果又会受到个性差异的影响。阴国恩等(2000)研究指出,从性别角度,对女生而言,表扬比批评(负面奖励)更有效,而对男生而言,批评比表扬似乎作用更大些;从学习水平角度,表扬对学困生作用最大,对中等生次之,对优秀生最小,而批评对优秀生作用最大,对中等生次之,对学困生最小;从性格角度,对于内向的儿童,表扬的效果要好于批评,而对于外向的儿童批评似乎更有效。另外,同样的物质奖励,对于那些对英语学习活动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吸引他们参加活动的诱因;但对于已经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的学生来说则可能是一种控制,会降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可见,学生因自身差异可能会对同样的奖励内容和方式产生不同的心理感知,同一个奖励行为对不同的个体也可能具有不同的动机含义。因此,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确保外部奖励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奖励时要坚持公平原则。公平原则不是促进内在动机的条件,但它是影响内在动机的重要因素,因为外部奖励并不会在任何时候都具有促进内在动机的作用。如果奖励分配不当,它将对内在动机造成负面影响。大量实事表明,小学生会将自己在英语学习上的付出(包括努力程度、时间、热情、能力等)与所得(教师的认可和信任、教师的积极评价、课堂表现的机会等)和同伴的行为与所得进行比较。如果由此产生了不公平感,那么他们将会感到失落或愤愤不平,并会竭力去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状态,例如减少学习时间、减少努力程度、产生抵触情绪、对教师不信任等,从而使该奖励丧失其原有的动机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在内心应有明确的奖励标准体系,要使学生感到外部奖励实施公平;并且要尽可能减少社会性比较的奖励,同时增加促进学生发展的自我比较的奖励。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外部奖励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是一种普遍现象,然而有些教师对外部奖励的内在动机效应存在认识偏差和应用误区。本文从认知评价理论的视角,首先分析了外部奖励损害或促进内在英语学习动机的机制,认为外部奖励的环境因素、教师运用奖励的方式、学生理解奖励的方式是影响外部奖励能否促进内在学习动机的决定性因素;然后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分析了外部奖励的动机误区;最后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英语教学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应用外部奖励促进内在学习动机的原则。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从认知评价理论的视角理解外部奖励的动机机制,那么他们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有效地促进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逐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等目的。

标签:;  ;  ;  ;  ;  ;  ;  ;  ;  ;  ;  

小学英语学习外部报酬的内部激励效应研究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