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前后路手术入路的手术指标及预后对比观察论文_张磊磊

赣榆区中医院骨伤科 江苏连云港 222100

【摘 要】目的:观察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前后路手术入路的手术指标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前外侧入路(ASA)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经后外侧入路(PSA)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脱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经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手术优良率,降低了患者术后脱位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预后效果

近些年,我国老龄化进程越来越显著,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严重退化及下肢肌力下降,再加之老年患者在生活中不注重营养补充,因此导致骨质疏松,使得老年骨折现象越来越常见[1]。而全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股骨头和髋臼置换,主要在临床中治疗关节炎疾病、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现象。但在临床手术中具有较多种手术入路方式,包括前方入路、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等,而临床中运用最广泛的为前外侧入路(ASA)和后外侧入路(PSA)[2]。基于此,我院就前外侧入路(ASA)和后外侧入路(PSA)的手术指标和预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下是我院具体的分析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参与本次研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55-78岁,平均(60.1±1.1)岁,其中股骨头坏死8例,股骨颈骨折1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7例;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52-76岁,平均(60.8±2.2)岁,其中股骨头坏死6例,股骨颈骨折1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9例。上述患者均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并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初次实施髋关节置换术。两组患者上述各项资料情况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本研究资料可比。

1.2治疗方法

在实施手术前,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检查,即通过股骨正侧两面X线片对髋部进行检查,同时在手术前半小时注射抗生素,并做好麻醉处理工作。

观察组采用经前外侧入路(ASA)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将髂前的上棘至大转子连线中点部位作为手术起点,切口与远段骨平行,且在臀肌与阔筋膜张肌之间,先切断臀中肌,将关节囊内收外旋位截骨切开,取出股骨头,暴露髋臼,采用人工髋臼进行置换,打开屈髋内收外旋,实施股骨端假体置换,置换术结束测试稳定性良好后修复切断的臀中肌前束,并一一缝合。

对照组采用经后外侧入路(PSA)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将股骨干和髂后上棘方画点,作为手术切口,一一切开皮下组织和阔筋膜,以钝性分离臀大肌,将关节囊外旋肌切断,将股骨头分离,采用股骨侧和髋臼侧实施假体置换。置换结束后测试稳定性等良好,再修复外旋肌,然后逐层缝合。

两组患者在术后均实施置管引流工作,然后将切开的组织逐层缝合,同时还要指导患者实施肢体康复训练,预防下肢出现血栓。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量表[3]对两组患者术后5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较好,70分以下为差。优良率=优率+良率。

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脱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优良率、术后脱位率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患者手术各项时间均采取( )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统计结果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各项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1。

2.2手术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优良率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00%(P<0.05)。见表2。

2.3术后脱位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术后无脱位不良现象,术后脱位率为0,对照组术后脱位2例,术后脱位率为8.00%(2/25),( 2=2.083,P=0.149)。

3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老年患者群体中,主要源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各器官出现退化,骨质疏松等问题比较常见,对老年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但不同的入路手术方式使得患者术后的身体康效果各不相同[4]。

在本次治疗研究中,我院对2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经前外侧入路(ASA),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均比对照组短,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脱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经前外侧入路(ASA)实施全髋关节置换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治疗的各项时间,同时也能提高患者手术的优良率。主要源于经前外侧入路(ASA)实施全髋关节置换,能够充分暴露患者的髋臼和股骨近端,方便人工假体的置换,所以手术用时短,并且无需采用其他辅助工具,手术期间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小[5]。同时对患者的坐骨神经损伤程度小,手术操作也无需经过患者的血管神经,所以避免了手术期间患者出血现象,此外,手术结束后患者的缝合时间缩短,因此患者术后身体康复效果良好,下床活动时间相对比较短。

综上所述,在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中采用经前外侧入路(ASA),能够缩短患者手术的各项时间,同时也能提高患者手术优良率,降低了术后脱位率,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文辉.不同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08):43+45.

[2]张子琦,王春生,杨佩,等.直接前入路与后入路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比较[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8,32(03):329-333.

[3]陈检文,董立明,吴兴凯,等.全髋关节初次置换微创前外侧手术入路的现状[J].医学综述,2018,24(04):755-759.

[4]周甲彬,韩桂全,崔冠兴,等.前侧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血清学层面对比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8,24(02):134-138.

[5]乔高山,朱成栋,朱乐银,等.SuperPATH微创与常规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比较[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8,15(01):52-54.

论文作者:张磊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

标签:;  ;  ;  ;  ;  ;  ;  ;  

全髋关节置换前后路手术入路的手术指标及预后对比观察论文_张磊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