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悦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康复科江苏南京210024)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4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24例患者。2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而24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方法。结果:24例研究组患者经过上述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20例(8333%),有效(症状有所减轻)3例(125%),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1例(417%),总有效率9584%,而50例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5417%),有效5例(2083%),无效6例(25%),总有效率75%,具有显著差异,P<001本组48例患者经康复护理后:吞咽功能恢复至IV级者25例(521%);吞咽功能恢复至III级者11例(229%);吞咽功能恢复至II级者10例(208%);吞咽功能恢复至I级者2例(42%)。结论: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护理;吞咽障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355-01
脑卒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吞咽障碍会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患者摄取营养及水分造成影响,甚至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主要是假性球麻痹或者球麻痹导致咽腭反射消失,出现舌肌肉、腭肌肉、喉肌肉、咽肌肉瘫痪,且常常会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感情失控。因此,吞咽障碍的恢复与合理、科学的康复训练息息相关。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4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男34例,女14例,65~82岁脑梗塞患者35例,脑出血13例,本组吞咽障碍程度:0级(完全不能吞咽)2例,占42%,I级(吞咽功能严重受损)12例,占25%,II级(吞咽功能中度受损)11例,占229%,III级(吞咽功能轻度受损)23例,占479%。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24例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而24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脑卒中后常产生较严重的心理和情感障碍,并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患者经常产生紧张、悲观、厌食甚至拒食心理,易激怒或抑郁,失去生存信心,所以护理人员应细心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使其认识到自我价值,教会患者控制和发泄情绪的方法,在康复护理时营造轻松、愉快、整洁的进食环境。
122护理评估:应该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主诉进行认真听取,同时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症状进行仔细地观察,如呼吸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出汗、痛苦面容等,以此来评估患者镇痛效果如何,疼痛是否加重或者减轻。一旦发现患者的术后疼痛较为明显、较为严重,那么应该定时给药,特别是第1次给药后,应该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动态变化和反应进行密切观察,以便确定其用药剂量。
123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护士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让患者感到满意和信赖。值班期间认真掌握所有患者的病情,勤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心理变化,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问题。有些患者由于病情的原因需要长期卧床,会出现失眠、疼痛等的可能。我们应定时检查皮肤、定时翻身并对手术创伤部位进行定时按摩,必要时给予气圈垫空,保证床单干燥、清洁、平整。
124加强责任心,严格管理,杜绝差错:临床工作中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循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工作中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掌握危重患者护理标准及护理工作制度;熟练掌握临床护理工作制度,加强“三基”技能培训,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技术成功率等一系列有效管理制度和措施,可以有效地杜绝差错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25体位选择:患者躯干呈45°仰卧位,颈部前屈位(下颌向下头位,chin down),偏瘫侧肩部用枕头垫起,护士站于患侧。(2)食物选择:先进食糊状食物,选择密度均匀、有适度粘性、不易松散的食物,如:米糊、蛋糕等,从小量开始,逐步过渡到普通食物,稀簿的液体最易误吸。(3)吞咽方法选择:①重复吞咽。②用力吞咽。③声门上方吞咽(supraglottic swallow):目的是使吞咽时声门下压力增加,防止食物进入气道。④液体与固体交替吞咽。⑤一口量:即吞咽的每次摄入口量,正常人约为20ml,对患者进行摄食训练时,如一口量过多,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残留;如一口量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一般先以少量试之(3~4ml),然后酌情增加。
2结果
表1两组治疗疗效比较[n(%)]
从表1可以看出,24例研究组患者经过上述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20例(8333%),有效(症状有所减轻)3例(1250%),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1例(417%),总有效率9584%,而50例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5417%),有效5例(2083%),无效6例(2500%),总有效率7500%,具有显著差异,P<001本组48例患者经康复护理后:吞咽功能恢复至IV级者25例(5210%);吞咽功能恢复至III级者11例(2290%);吞咽功能恢复至II级者10例(2080%);吞咽功能恢复至I级者2例(420%)。
5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发病率高,针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出现的不同问题,早期康复介入,通过不间断的训练,重建失去的运功功能[3,4],使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最大可能的恢复,同时,也有利于患者心理障碍的恢复,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的整体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在吞咽功能训练的同时,还需结合使患者尽早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如更衣、个人卫生、移动体位等,使康复训练更加实际,能尽快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同时也增强患者对康复训练的信心,调动患者对训练的积极性。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简单、易于操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在各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6,29(6):379
[2]大西幸子,孙启良.性脑卒中中层得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3):124
[3]刘红霞.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J].家庭护士,2008(27).
[4]谭明芳,张小敏,陈兴娇.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进食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07).
[5]吴红,吴瑞丽,李霞.脑卒中患者吞咽-摄食障碍的综合康复护理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09(24).
[6]唐予,唐世春.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06).
[7]陈璇,杜芳.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J]鄂州大学学报,2010(05).
[8]张庆华,刘占河,薛华.脑卒中致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4).
[9]郝秀梅,赵淑清.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09(06).
[10]莫静霞,赵月娃,邓彩冰.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J].吉林医学,2011(21).
论文作者:李悦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4月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8
标签:患者论文; 障碍论文; 脑卒中论文; 功能论文; 症状论文; 对照组论文; 方法论文; 《河南中医》2013年4月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