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管理创新_管理创新论文

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管理创新_管理创新论文

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管理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循环经济论文,管理创新论文,模式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之间矛盾的加剧以及生态科学的迅速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迅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体现者和执行者。面对循环经济的兴起,企业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创新。

一、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管理创新的动因与内涵

目前,我国每年工业生产给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企业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产品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奶%,若降低一个百分点就能够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尤其是近几年,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绿色壁垒”、“环保主义”的兴起成为我国许多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外市场面临最多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当前资源相对短缺、环境问题严重的情况下,企业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重新审视自然资源的价值,建立以自然资源稀缺为出发点的循环经济模式,将物质流动方式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单向线形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再生资源”反馈式循环发展模式,实现由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在从传统经济模式下的企业管理到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实施企业管理,追求的是一种人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管理哲学,这就需要提升原有的管理水平,即需要进行管理创新。

所谓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管理创新,就是要在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管理目标、管理方法、管理思想、质量管理标准以及管理手段等各方面进行创新,通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贯彻“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原则(简称3R原则),使物资和资源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经济环节得到合理、高效和循环利用,尽可能地减小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和谐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二、循环经济模式下管理创新的特征分析

1.管理理念的创新——绿色管理理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企业管理理念也先后经历了从数量扩张阶段到质量扩张阶段再到服务扩张阶段的转变。众所周知,工业生产在为人类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不可再生资源日益短缺,自然灾害频发,各种污染、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排放日益加重,已经直接危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子孙后代的生存问题。能够喝到干净水,呼吸新鲜空气,吃放心食品,享受绿色环境已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人们对自己的生存条件、产品安全、周围环境越来越重视,绿色消费需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但以绿色壁垒为代表的非关税壁垒问题却日益突出。欧美等发达国家要求产品从研发设计、生产到流通、消费、循环利用等各个环节都必须符合环保标准。绿色消费和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这给现代的企业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鉴于目前的情况,企业以“质量”、“服务”为主要管理目标的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改进和创新,建立适应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绿色管理理念。纵观世界企业的发展,绿色管理已是未来企业经营管理的必由之路。企业要通过构建绿色管理体系,强化绿色消费与市场竞争理念,提高科技水平,改善经营,从而使企业资源利用与效率最大化,“三废”排放及环境保护最优化,产品生产绿色化。企业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绿色企业经济效益核算体系。该体系的评价指标是绿色利润=销售利润-环境代价或成本,将企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反映到经济核算中,以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形成一套综合反映企业经济利润、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指标体系,使企业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实施管理创新,这是企业管理理念上的一大突破。

2.管理文化的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管理文化体现了企业全体员工的核心价值观,是员工行为的指南。它能够有效地规范员工的行为,激发员工内在的工作潜力,提升企业的精神文化内涵。放眼全球知名企业,内部关系和谐、相互协作交流、知识共享一直是他们得以成功的关键。然而对于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低、资源相对缺乏的现状,这就要求企业将和谐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出现正好适应了广大企业进行管理文化创新的需要。循环经济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缓解经济增长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循环经济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主题很容易为企业员工所接受,成为员工新的价值观念,进而形成企业新的管理文化。管理文化的这一创新有助于培养员工注重节约、爱护自然资源、杜绝浪费的品质,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塑造绿色环保的企业形象。

3.管理目标的创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传统的企业管理强调通过对现有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来实现经济利润的快速增长和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将企业的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企业过分强调经济利益的管理目标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是,对现有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这会给企业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但也会造成生态失衡、污染严重、环境破坏等问题,而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又会导致经济、社会与环境系统难以持续协调发展,最终也会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

循环经济强调经济、社会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生态效益,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和互动为目标,把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之一,实现企业和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随着人们对环保问题和绿色消费的日益重视,市场对企业的环保行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集约型生产的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良好的环境管理成为赢得企业竞争优势的又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管理的目标不再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是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丰收,这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的企业只有顺应时代经济发展的潮流,在循环经济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管理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管理方法的创新——3R制造管理法

构建生态型企业需要企业实行3R制造管理。循环经济的“3R制造管理法”是由美国杜邦化学公司借鉴生态循环而首先创立的,即要求企业在生产管理中投入原料减量(Redace)、废弃物再利用(Reuse)和原料循环利用(Recycle)。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控制方法,目的是在生产中用相对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标,从而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和减少污染;废弃物再利用属于过程控制方法,是为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物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利用;原料循环利用属于输出端控制方法,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末端处理负荷,要求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以后能够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

5.管理思想的创新——企业联盟合作

企业一直将竞争作为其管理思想的核心,采用各种方式展开竞争。与同行业企业的销售竞争、与上游企业的原材料采购的议价竞争、与下游企业的产品代理竞争,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恶性竞争的陷阱中不能自拔。而企业间开展合作也只限于一些微观层面,实质意义上的全面合作很少。如今,循环经济模式给企业间合作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企业在科学技术研发方面资金有限且回收期长、风险高,因而企业间可以成立合作研发中心,共同研发高新技术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开发新产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在技术上也可以相互引进、强强合作、优势共享,利用对方先进的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有毒有害副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合作,使企业的废弃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与资源,以此为基础建立企业间物质能源的相互转移与供求体系,以确保物质和能量在企业内部、生产环节以及整个社会循环流动。这既有利于双方企业,又有益于社会。

6.质量管理标准的创新——ISO14000标准

传统的工业生产是通过单一产品实行批量化生产,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的目的,但这样片面追求标准化的生产容易造成投入原料的大量浪费,不能够加以循环利用,而循环经济的生产必须向多样化、小批量的柔性生产转换,即向新的ISO14000系列标准转换。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传统的ISO9000质量标准仅仅是在企业内部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ISO14000系列标准把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管理扩大到包括企业生产环境的大系统,即企业不仅要在内部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还要保证外部的环境质量。这就要求企业尽可能地减少投入自然资源,实行清洁生产,尽可能减少排放废物,同时还要保证其产品的使用寿命周期,以减少产品消费后的废弃。ISO14000质量认证体系实质上是对企业管理和产品生产提出了循环经济的要求,即从循环经济大系统的理论出发,要求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有利于促进企业向生态型生产和有益于环境的高科技投资,促进企业向生态型生产和有益于企业内外部效益的有机统一。

7.管理手段的创新——清洁生产

企业传统的污染防治手段主要采用末端治理。末端治理手段就是要对企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进行处理,这是一种只投入而不产生经济效益的措施。末端治理手段花费了大量的包括消烟除尘、废水处理、废弃物填埋等末端处理设备的建设投资。这些昂贵的治污成本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却并未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使企业陷入了边污染边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恶性循环中。这种污染治理手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与此相比,清洁生产强调对生产全过程中污染的控制以及产品生命周期中污染的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的核心是从源头抓起、预防为主、生产全过程控制,要求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材料投入、产品生产、产品流通、产品消费、废弃物回收处理及循环利用等环节,通过不断加强管理和技术改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清洁生产的目的是使企业的管理水平、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废弃物的处理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并将企业内部的废弃物通过整个产业链来处理(如废弃物可以作为下游生产企业的原材料来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形成共生企业之间或产业之间的生态工业网络,建构区域和整个社会的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体系。这种管理手段从传统的“堵问题”、“防问题”开始转变到全面解决问题上来,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为此,企业需要组建完整的环境管理组织,实行企业内部分级管理、全员参与,充分利用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力量,调动广大员工的环保积极性,层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建立企业生态环境目标责任制,采用清洁生产和生命周期评估法(LCA),对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建立资源生产率、消费率、回收率、循环利用率等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制度,确保企业内外部协调有序的运行,把企业的生产经营责任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全方位的环境管理运行机制,变过去的管理单一经济系统为管理生态经济系统。

三、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管理创新的发展路径

循环经济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经济形态,是集经济、技术、社会生态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现阶段我国的企业管理创新大多停留在经济层面上,在环境管理上没有大的突破。推动以循环经济模式为基础的管理创新是一次伟大的尝试,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1.政府立法与政策激励

在法律层面,国家要加快修订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在总则中对循环经济作出原则性规定,在分则中对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回收、再用、再生利用作出明确规定。以摆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浪费”的传统经济模式,建立资源循环型社会,促进在生产、流通、消费、废弃等各个环节中物质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法规引导企业将“零排放”作为企业新的经营管理理念,逐步实现清洁生产和资源节约的管理目标。

在政策层面,以更具实效的经济手段和其他激励措施来促进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模式的管理创新。政府采用价格、信贷、征费等经济手段,完善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以及优先采购循环经济模式企业的产品,引导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同时,政府逐步调高各项排污费用和设置其他惩罚性手段反向引导企业自觉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强化生产流程管理,进行环境管理创新。

2.企业多赢观念

企业一直强调企业与消费者要双赢,而循环经济模式的出现,将使企业改变原有观念,形成企业、消费者、社会多蠃的管理理念,即企业在获取经济利润、消费者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最小化。瑞典议会于1994年确立了“生产者责任制”的原则,即生产者应对其产品在最终消费后继续承担有关环境责任。瑞典自实施废弃物循环利用“生产者责任制以来”,成绩显著。废弃物处理范围从最初的产品包装扩大到废纸、废轮胎、报废汽车和废电子产品。这种全新的循环经济模式,改变了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诸多固有观念。企业开始意识到,废弃物不过是企业再次循环利用的资源;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来提高生产效率;尊重自然规律而不是盲目地征服自然;粗放式经营方式必须被集约化内涵式经营管理所取代;“先污染,后治理”的经营模式必须坚决摒弃;急功近利、损人不利己的外部不经济行为将受到严惩。这种以循环经济为主线创造社会经济和谐的系统工程将促使企业不断深化管理创新,拓宽社会服务意识。

3.公众参与支持

公众追求绿色消费,享受绿色环境的需求将促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管理创新。公众对产品绿色要求的提高,更加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状况,无疑对坚持原有管理方式的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显然,公众的参与支持是企业进行循环经济模式管理创新的助推剂。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把“节约资源”与“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并列为基本国策,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学校教育和各种社团组织,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审美观。公众对循环经济的参与和支持,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标签:;  ;  ;  ;  ;  ;  ;  ;  ;  

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管理创新_管理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