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理论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判断,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个判断实际上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征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所以不能认为这个理论体系今后就不再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的今后总体走向仍然是不断发展的和开放的。
这个重要判断还表明,对这个理论体系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我们把十七大报告与前几届党代会报告进行比较后可以清楚地看出,十七大报告并没有像十四大报告那样,从九个方面来论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没有像十六大报告那样从四个方面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这就是留给我们的研究空间。有鉴于此,首先需要解决如何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有利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出全面的概括,有利于把握这个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笔者认为研究这个理论体系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要从点和面的结合上来研究和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对于已经形成体系的理论需要从立体即“点”和“面”的结合上加以把握。这是因为任何理论体系都包含这几个基本要素:世界观基础、核心和基石等,马克思恩格斯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这里讲的“点”就是指我们要研究这个理论体系的主题、精髓和核心等。这里讲的“面”就是指我们需要从若干个方面来概括博大精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这里讲的“面”也就是指,对在回答这个理论体系的主题、精髓和核心等所形成的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观点的合乎逻辑的概括。十四大和十六大就是从如上所述的“点”和“面”的结合上来概括邓小平理论体系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这对我们今天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启示意义。
二、要着重研究这个理论体系的主题、精髓和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也就是这个理论体系所要回答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对于这个主题的认识目前有几种观点。一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指发展。三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该说这些观点都是从不同角度出发来阐述自己的看
法,都有一定道理,并不是截然对立的。笔者认为,这个理论体系的主题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重大历史性课题是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首先遇到的。列宁对此做了宝贵的探索,由于列宁过早去世没能解决这个问题。此后的苏共几任领导人并没有搞清楚这个重大问题(戈尔巴乔夫另当别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必须回答这个主题即首要的基本问题,这是由近代中国历史状况所决定的。近代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性课题,党的文献对此已做了多次论述:一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第一个历史性课题我们已经胜利解决,与此相适应产生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现在,大家公认第二个历史性课题就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正在解决。而要解决这个历史性课题,无疑要探索和把握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规律。我们党在探索和解决这个历史性课题过程中提出并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科学地回答了这个历史性的课题。当然,我们讲“科学回答”也意味着对这个历史性课题的探索还没有完结,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会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可以用16个字加以概括,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我们认为这16个字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因而也是这个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战略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有其共同的世界观基础。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16个字既是这三大理论成果的共同世界观基础,又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每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处在重要关头,我们党总是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来领导人民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坚定向前的。也就是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排除各种错误倾向干扰又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当然,我们党会根据不同时期实践提出的要求,对这16个字的把握是有所侧重的。正如列宁深刻指出的,“因为具体的社会政治形势改变了,迫切的直接行动的任务也有了极大的改变,因此,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学说的各个不同方面也就不能不分别提到首要地位。”毛泽东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上个世纪80、90年代,邓小平针对当时束缚我们改革开放的主要思想障碍是僵化的观念,因而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举世关注。江泽民特别强调要与时俱进,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也就是说经过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和矛盾的凸显期。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全党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去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共享发展。总之,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一精髓,才能在不断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发展。所谓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指它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无疑是处在这样的地位。因为发展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理论成果的红线。邓小平理论无论是分析当今时代主题,还是制定中华民族实现腾飞的目标。无论是总结以往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还是谋划未来现代化发展战略,都始终贯穿发展这个核心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同我们党的性质、执政理念和人的全面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指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把发展落实到“三个代表”上来,才能保证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并且指出要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达到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共享发展和平发展的目标。正因为如此,我们把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三、要从“面”上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判断一个理论是否已形成体系的重要标准,就是看这个理论是否回答了它所研究领域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如果回答了,就说明已经形成理论体系;如果没有回答,就说明还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的科学概括,也就是从“面”上来概括这个理论体系,从而也就勾画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轮廓。当前有几种代表性的概括:一是把这个理论体系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14个理论加以概括(简称十四论)。二是用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场革命等9项内容加以概括(简称九个“一”)。三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归纳为16条原则(简称十六条)。四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概括为十个方面: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根本目的(简称十方面)。尽管上述的概括不尽相同,但从研究方法上看,都是努力从“面”这个切入点上来概括这个理论体系的。
笔者认为可以从6个方面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六论)。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它是回答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等重要问题,是这个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二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它是回答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基本特征等重要问题,是这个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它是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手段等重要问题,是这个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四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它是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活力等重要问题,是这个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五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它是回答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以及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是这个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六是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理论。它是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根本特点和发展模式等重要问题,是这个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还有其它丰富的内容。因为它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但是,笔者认为这三大基石和三大理论无疑是这个理论体系最基本的内容。
四、需要联系其它“两大基本问题”来回答这首要的基本问题
前已述及,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即首要的基本问题。要深入和全面地回答这首要的基本问题,还必须联系“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简称“两大基本问题”)。
要联系“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来研究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首先,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要求。在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锻造的锐利思想武器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包含着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原理。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论述了共产党的先进性问题。后来在总结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教训以及在与形形色色社会主义流派的论战中阐明了这个重要原则:无产阶级要组织成为独立的政党,这是取得革命胜利和胜利后进行统治的基本条件。列宁在领导十月革命和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政治原理。
其次,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结论。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我们党内农民出身的成员居多数等状况,提出了要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这是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指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算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这个重大命题。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指出,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根本变化,面临两大历史性课题,党要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根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之,在总结80多年党的历史经验基础上我们得出了极其重要的结论:中国革命能否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党。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要科学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还要联系“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首先,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特别是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以市场汇率计算,2003年至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13.8个百分点,并预计2007年要达到18个百分点,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
在成绩面前,在别人的喝彩声和赞扬声中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也就是说一定要看到这3个“没有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阶段性特征是我国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现阶段的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没有变,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长期性没有变。正因为如此,在今后,发展仍然是我们的兴国之要。但是必须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共享发展。舍此,不但无法实现持续发展,甚至还会遭受重大挫折。
其次,这是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的要求。二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在自我调整的过程中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从而也带动了经济全球化。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时期的大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问题。如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发展与社会公平,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从而使发展陷入困境,有的国家走了弯路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国家在反思产生发展困境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发展观,在这新发展观影响下,当今世界已形成了新的发展潮流,这就是不但重视经济发展,而且也重视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还重视人与自然界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今后又好又快发展,也必须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决不走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的老路,只能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共享发展、和平发展这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新路。
当然,我们应当看到,要联系这“两大基本问题”来深化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并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也还未达成共识,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努力做好这篇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化和拓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的研究远没有终结。
马克思在理论研究中有一个深刻的方法论思想。他指出“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①也就是说,处在今天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比较成熟的阶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产生于20世纪初,而几乎在整个20世纪不断被提出和不断加以回答,今天我们也还处在不断认识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此外,认识规律必须经历从一般规律到特殊规律的过程。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认为要这样研究中国战争问题:先要研究战争的规律,而后研究革命战争的规律,然后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就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而言,也存在着3个层面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规律。对于这三个层面规律的认识应该说,现在我们已经知之较多,知之较深,但还不能说已经完全把握了,更不能说已经穷尽真理。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我国理论工作者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础上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推向新的境界。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