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业安全监管平台框架研究论文_周嘉声,汪立鹤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58

摘要:快递业的迅猛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同时,快递业增长快、主体复杂、流动频繁的特点对行业监管部门造成了较大的监管压力,国家政策对快递监管的要求,使得持续增长的行业安全需求与落后的监管能力间的矛盾越发明显。因此,需要汇聚省内快递业信息资源,建立一个省级统一的快递安全监管平台,满足快递安全监管需求。

一、研究背景

1 快递行业发展现状

2017年,我国快递总量突破400亿件,进入日均一亿件时代。截至2017年底,我国快件量已经连续4年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2017年中国快递发展普及指数为165.6,同比提高9.9%,环比提高7%,快递的普及程度整体呈现稳步提高态势,快递业准公共服务属性凸显。16个省(市)实现了乡镇快递网点全覆盖,民众使用快递更加便捷。

1.1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快递业的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在运作过程中有人货分离、递送便捷的优势。这个优势在方面亿万商家和人民群众的同时,确实也给个别不法分子利用快递渠道留下来机会。因此,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文件以规范快递业市场,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快递暂行条例》、《关于加强邮件、快递寄递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并明确在全国快递企业全面实行“寄递实名制、收寄验收、过机安检”;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坚持“单位负责”,落实寄递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坚持“属地管理”,落实邮件、快递寄递安全管理属地责任。

1.2 目前行业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快递业监管组织薄弱

快递业的高速增长使得快递相关的主体变得越来越复杂,行业涉及面也变得越来越广。目前邮政监管部门单薄的市场安全监管人员配备已经无法满足对于快递业市场的监管需求。

1.2.2快递业监管方式落后

目前,快递检查依旧以人工检查为主,检查依据不足,是否执行情况未知,执行程度不详,使得快递业监管存在严重的漏洞,对快递业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1.2.3快递业监管能力不足

快递业基础信息包括快递品牌信息、快递企业信息、企业分支机构信息、快递企业网点信息、快递企业人员信息等。由于人员变动多、网点更新快等特点使得快递业基础信息变化非常频繁。快递业监管部门落后的监管能力无法做到对于快递业基础信息的动态监管与智能分析,落实国家相关监管政策存在较高的难度。

1.2.4 快递行业监管需求

1)安全监管部门需求

“可溯源”:通过拍照、录入等不同方式,采集寄递业务信息,建立快件的溯源信息库,对安全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与交换,从而实现对快件寄递的信息溯源。

“可分析”:建立企业基础信息库,基于GIS辅助决策功能,可视化呈现企业分布、事件多发地、流动寄递热点分布情况等,为政府安监部门的安全监管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2)快递企业需求

“可服务企业”,实现企业流动点寄递的安全信息采集、上传和查阅,满足寄递验视等法规要求的同时,为快递恶意索赔等事件提供信息支撑。

3)社会公众需求

“可服务公众”,实现寄递信息的便捷上传,方便安全、快捷寄件,保护寄送物品财产安全。

二、平台框架研究

为契合快递行业的总体发展,基于快递业监管存在的问题,立足国家关于快件寄递安全管理的工作要求,建成快递行业安全信息管理的综合平台,为行业管理部门提供可溯源、可分析的技术工具,快递行业监管平台可由省级邮政管理局统一开发部署,面向省市两级使用,向上对接国家局,向下对接各市局,横向上则与省政府公安厅等其他安全管理部门进行数据交互。

系统总体架构图如图1:

总体上快递安全监管平台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与应用层。

图1

基础设施层:建设快递业安全数据中心。

数据层:建立面向快递业安全的数据资源体系,建立核心数据库,并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实现安全监管业务的协同。

应用支撑层:以用户管理等应用模块与组件,面向上层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支撑,同时为行业外提供标准规范的定制化服务。

应用层:针对“可溯源、可分析、可服务”三个应用方向,建立相应应用系统,面向监管部门提供应用服务。

1 快递安监平台体系研究

1.1 应用服务

快递安监平台应用系统应该满足可溯源、可分析、可服务的的总体业务需求,为快递业安全监管提供应用系统支撑。

1)快递寄件溯源

快件寄递溯源应用系统能够提供寄递业务信息的查找、分析功能,如果寄递快件出现安全问题,就可以立即利用溯源系统追查到快件的寄递人、寄递位置与物品信息,从而支撑邮政管理部门准确掌握辖区内快递企业寄递安全制度落实情况,进一步坚实了安全监管工作基础、强化监管能力,直接促进收寄验视等重要防控措施的落实。

2)行业安全运行分析

需要实现基于GIS的安全数据分析需求。建立企业基础信息库,基于GIS辅助决策功能,可视化呈现企业分布、事件多发地、流动寄递热点分布情况等,一方面为政府安监部门的安全规划、应急救援指挥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一方面为企业业务规划、事件处置提供信息服务。

1.2 行业综合信息服务

需要在保障行业寄递渠道安全畅通的同时,丰富与创新安全服务的形式与内容,切实保障快递企业的综合效益提升与社会公众的安全便捷体验,实现寄递信息的便捷上传,方便安全、快捷寄件,保护寄送物品财产安全。

1.2.1 应用支撑

应用支撑平台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组件化的支撑中间件平台,提供业务支撑及业务协同相关的各类组件服务。通过提供一个良好的可扩展平台,以降低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复杂度、提高建设的可靠度。

通过标准服务总线向上层应用平台提供粗粒度的应用基础服务接口,对应用开发者屏蔽下层信息细节和计算模型;另一方面对跨部门、跨领域应用流程提供管道,并进行管理与监控,实现各应用系统间的高效协同工作。

1.2.2 信息资源规划

快递业安监平台信息资源体系规划建设包括五大核心数据库、数据资源体系管理系统和数据共享交换系统。

2 核心数据库

五大核心数据库包括原始数据库、基础数据库、综合应用数据库、共享交换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五大核心数据库在数据中心统一建设、统一资源分配,实现快递业务安全监管和数据的集中采集、集中处理、集中存储、集中管理和集中使用。

2.1 数据资源体系管理系统

资源体系管理系统以元数据管理为主线,配套以数据资源管理功能,形成较完整的元数据配置、数据和服务目录索引体系,实现对数据资源的有序管理,为后续的数据应用提供支撑。

2.2 数据共享交换系统

目的是通过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的系统间数据共享,将共享信息资源进行目录化、可视化管理,以松耦合的方式提供灵活、可扩、可控的信息资源发布、订阅交换方式,支持多级分布式的交换节点部署,面向市级、快递企业等提供通畅的信息共享通道。

3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数据中心底层机房环境和IT硬件设备,机房环境包括机房、制冷、供电、消防、机架等用来承载IT设备的空间环境;IT设备包括计算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等。另外随着上层应用的发展,可考虑建设同城和异地灾备中心,形成两地三中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架构,通过云计算技术对多个数据中心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架构,集中为上层应用提供服务。

3.1建设效益(期望的目标)

3.1.1 社会效益

建设快递业安全监管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弥补人力不足,能够实现监管范围延伸到整个快递企业的“神经末梢”,可以提高邮政管理部门收集获取信息、快速反应决策的水平,增强自身发现、预防和应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能力,对企图使用快递投递违禁品的违规违法人员形成有效威慑,从而对国家、社会与人民群众的安全保驾护航,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

总结

建设省级统一的邮政快递安全监管平台,能减少寄递业务运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推进寄递市场业务规范、有序开展,更好的保障国家与社会安全。

参考文献

[1]徐勇.快递业发展回顾[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8.

[2]吴波霞.基于快递行业市场监管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a

论文作者:周嘉声,汪立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快递业安全监管平台框架研究论文_周嘉声,汪立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