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华民族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诞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成果。近代以来,人们探索现代经济运行模式基本上是两种:一种是市场经济,一种是计划经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搞市场经济,而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原来都搞计划经济,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存在决定意识,这个客观事实就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一个观念,认为社会主义等于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等于市场经济。这样一种固定的观念,一直深入到普通老百姓的脑子里。不仅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家是这么讲的,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家也是这么讲的。《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在表述市场经济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大多为私人所有,主要是经过市场作用来指导生产和分配收入。”这成了一个权威的定义。这样一种教条主义、固定观念流传很广,影响很深。使这一种教条主义站不住脚的,并不是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对市场和计划的无穷的辩论,而是生机勃勃的社会实践。

可以这样说,计划和市场都是人们用来把握现代化经济运行的两个好东西。这两个好东西单独使用都产生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也都暴露出严重的弊病。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就萌芽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市场经济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在这个阶段,市场经济靠的是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经济运行自发地进行调节。在这种调节下,社会生产力发展很快。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讲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种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家中论述得比较清楚的是亚当·斯密,他写的一本书叫《国富论》,他崇拜“看不见的手”,他是反对国家干预的。他的口号是:“什么也不管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但是这种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造成了盲目的自发的无政府状态,靠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破坏,强制性实行社会经济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大资本集团之间残酷的竞争,造成国家和民族之间严重的冲突,甚至引发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重大的灾难。这一种情况很早就引起有识之士的担忧,他们看出了问题,提出了很多改良的主张。十九世纪后期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就是这种改良主张的集中表现。到本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放任自流的市场经济的弊病就看得更清楚了,于是凯恩斯主义开始盛行起来,这是市场经济的第二个阶段。凯恩斯主义是对亚当·斯密理论的修正,他是主张国家干预的。后来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就是运用这个理论,也就是搞点计划性。因为过去教条主义的影响,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引起很大争论,甚至有的人攻击他搞“社会主义”。因为有人攻击他搞“社会主义”,罗斯福出来辩解,他说:为什么我们非要把自己说成是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呢?美国是一个大国,完全可以容纳好几种同时并存的制度,有足够的智慧来使这些体制得以利用,我们不必勉强用教条主义的框框来衡量每一件事情。这种观点应当说是有见地的。美国从罗斯福时代以来,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干预逐步完善了。二次大战以后,法国也搞了经济计划,到现在已经搞了十一个五年计划,日本也制定了十一个五年计划。他们的计划跟我们计划经济的指令性计划是不一样的。资本主义开始的时候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后来进行改良或者叫改革,加上国家的干预,加上一定程度的计划性,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实践。小平同志总结了这么一种世界性的社会实践,说了一句话:“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计划经济实际上是针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毛病提出来的。我们现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应当把计划经济说得一无是处。对于初生的、处于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计划经济可以比喻为一个摇篮。社会主义的新生儿就是在计划经济的摇篮里生存下来的。因为它能够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进行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规模重点建设,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象50年代中国搞的156项重大工程,就奠定了我国的工业基础;后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两弹一星”,使中国的国力和国际威望迅速增长。计划经济实际上确实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苏联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西方很多国家,这也表明了计划经济的历史性成就。但是,计划经济作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摇篮,它毕竟是有局限性的。经济发展了,科技发展了,经济规模扩大了,这个摇篮就不适用了。不但不适用,而且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的毛病也显露得越来越清楚。人们开始看到,这种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不能再继续下去。因为要真正实行计划经济,必须有两个重要的条件:第一,中央计划部门要能够掌握全社会的所有的经济信息,然后加以计算。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因而,做出的计划就很可能带有主观片面性。我们几十年经济运行当中经常发生大起大落或者不符合国情的情况,就是不能全面掌握经济信息的一种表现。第二个条件,要使计划真正能实行得下去,必须假定全社会的单位和个人利益完全一致,这也是不可能的。单位和个人的利益是有差别的,单位和个人的利益跟国家的整体利益也是有差别的。生产者、经营者不能根据自己的利益来执行计划,不能参与计划的决策,只是被动消极地执行中央机关的决策,他的积极性就发挥不出来,甚至被束缚了。计划经济后来生产率比较低下,这是一个根本原因。

计划经济的这些毛病人们也逐渐看出来了,就进行改革,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提出改革。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呢?却经常不太清楚。但是人们逐步看到这一点:市场经济配置资源比较有效,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比较有效。日本、德国在战后发展那么快,亚洲的“四小龙”发展那么快,就是实行市场经济的结果。所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基本趋势都是引进市场经济的机制。哪个地方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好,经济发展就快,反之,经济发展就慢。中国经济改革突破口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就在于使亿万农民变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成为市场主体。之后在改革中又创办了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没有国家投资,因而也不受计划经济的束缚,一开始就是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乡镇企业也就成为市场经济的一种主体。改革从农村推广到城市之后,市场作用不断扩大,生产力发展很快。小平同志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过程又说了一句话:“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从上面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演变过程,一个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演变过程,都可以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不是主观的偶然的东西,实际上是整个人类社会现代化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这一点是看得比较清楚的。

计划和市场这个问题差不多争论了一百年,真正拨开迷雾、解开疙瘩的是上述邓小平同志说的两句话。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论述,江泽民同志在和党中央其他同志交换意见的基础上,于1992年6月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主张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明确确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对这场百年争论作了很好的总结: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建立新的经济体制关键要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它是一种崭新的现代经济运行模式。要建立这样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困难很多,任务非常艰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实践发展的结果,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不是无源之水,不是神秘之物,而是我们眼前活生生的事实,是我们可以掌握、可以认识的东西。所以对它不要感到很神秘,应该对建立这样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充满信心。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回答得很清楚。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的,正是这一点,使它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当然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来说都是相通的。但是它跟不同的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就有本质上的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就是建立紧密联系的两大体系和三大制度。两大体系就是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三大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社会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这个基本框架有两只手,一只是看不见的,一只是看得见的,就是市场和计划。市场和计划在这里是互补的,而不是互不相容的,它们在不同的层次上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本形式,主要是在微观经济领域、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作用。计划则是在整体的宏观调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经济布局等方面发挥作用。这里说的计划,跟原来计划经济中指令性计划是不同的,可以叫指导性计划,换句话说叫国家宏观调控。看不见的那只手就是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市场竞争。看得见的这只手就是计划,就是国家宏观调控。

虽然市场机制对于配置资源是比较优越的,促进生产力发展是强有力的,但是它也有自身不可克服的毛病,这方面的毛病只有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加以弥补和完善。我理解,国家宏观调控主要是在这几个方面做好工作:第一,保证经济运行中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这一点市场机制本身是做不到的。第二,制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第三,研究制定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引导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升级优化。第四,培育市场体系,这里面包括反对垄断。因为市场真正要有效,必须是开放的平等竞争的市场,搞不好它就成了垄断的市场。一旦成为垄断的市场,价格关系就会扭曲,市场信号就会对生产者和经营者产生误导,市场机制就会失灵,所以必须靠国家的力量来培育市场。第五,创造现代化经济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社会条件。市场机制要健康发挥作用,基础设施得建设好,还必须有强大的国防,不然社会环境不稳定。另外,生态和人口的问题要处理好,社会公益事业做得好。因为搞竞争,企业往往只顾它自己的利益,哪怕社会环境受到污染也不管。这些事情必须由国家来管。道路的建设、城市的建设这些事,企业本身是不愿投资的,但是对市场运行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由国家来处理。第六,竞争这种市场机制往往会导致两极分化,就要通过国家的社会政策,使让一部分地方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能够协调起来,把握效率和公平的度。效率和公平不完全是一致的,有时注意效率就要影响公平,如果强调公平又会影响效率。只有国家从宏观利益上考虑,才能掌握好这个度。而这个度掌握不好,社会就不稳定。强有力的完善的国家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虽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当中也有国家干预,但它的力度比较轻、比较弱。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够对经济运行的偏差进行强有力的纠正,国家干预的力度比较强。对云南这样多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的贫困地区来说,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特别的重要。与比较发达的地区相比,有一些特殊的任务。实际上云南省委、省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实行的一系列重大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都是朝着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这个目标前进的。比如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这个条件,市场经济是根本发展不起来的。再有开发资源发展自己的支柱产业,这也是带领各族人民走向市场经济的重大步骤。另外是建立市场,象云南这样的地方,城乡市场是很不完善的,很多农村的市场就是草皮街,有的地方连草皮街都没有。有一点简单的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很缺乏。近几年以来,云南不但商品市场在城市建设得比较好,很多农村市场也已经建设起来,要素市场也逐步形成。特别考虑到云南的少数民族过去处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从经济上来说基本上处于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状况,要让他们适应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非常繁重的任务。我们一些民族还处于以物易物的状况,根本不知道市场经济为何物。按照常规自然地发展,从这种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到现代的市场经济,恐怕要经历几百年上千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但是在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之下,使这些民族比较快地从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不是做得到呢?从一些民族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应该对此有信心。像基诺族,过去就是个很落后的民族,现在由于国家的帮助,科技力量的投入,发展了砂仁等南药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生产,使基诺族一下子就跟市场经济联系起来,促进这个民族的进步。“三结合一体化”这个路子的提出,在云南各民族从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道路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前几天我到思茅走了一趟,到了江城的牛洛河,那么一个很偏僻、很荒凉的地方,哈尼族、彝族还有其他很多民族很贫困的农民,从四面八方集中到那个地方,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之下,进行规模化高起点的商品生产。一个很落后的地方、很偏僻的地方,现在出现了一个现代化小城镇。这种模式具有普遍的意义。“三结合一体化”不仅是茶叶基地建设的问题,象我们云南大量进行的烤烟、卷烟的生产,也是走的“三结合一体化”的路子。这个路子使很普通的农民由于生产烟、糖、茶、胶、果、菜、药等而跟国内市场、世界市场联系起来了。在云南要使各民族从原来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的起点上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实需要寻找一条比较妥当的途径,“三结合一体化”就是由群众创造、经过省委总结、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有效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路子。当然我们还要做很多的工作,特别是要注意培养一大批少数民族企业家大军,最近这几年在这方面已有成效。涌现出昆明钢铁公司的总经理、创汇最多的五矿公司的总经理等等一大批少数民族企业家。他们在社会主义市场当中,在国内外市场当中大显身手,这一点具有深远的意义。他们对各民族群众是一个示范,也是个鼓舞。所以也不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看得多么神秘,从我们自己的实际出发,根据中央规定的总体框架,努力去工作,在云南这样的地方,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把云南各族人民带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天地,应该说是有充分把握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社会主义的振兴,具有深远的意义。虽然现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未完全成型,还是初创阶段,但是它的生命力,它的无限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已经显示出来了。比如说几千年来,中国人都希望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希望粮食生产有个大的突破,但是一直没有实现。只是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使亿万农民成为商品生产者,成为市场主体之后,粮食生产才真正实现了突破,短短五六年,到了1984年全国粮食产量突破四千亿公斤,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那个时候人均占有粮食就接近世界平均数。用占世界总耕地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个历史奇迹。这个历史奇迹的出现,应该归功于农村市场取向的改革。再说乡镇企业的发展,多少年来一直讲消灭“三大差别”,即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使农村实现现代化,走向小康。但是一直找不到很好的路子。乡镇企业的发展,这也是市场取向改革的成果,使我们比较清楚地看到了消灭“三大差别”,实现小康的路子。市场取向的改革使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长时间居于世界前列。建国之后改革之前,我们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是6%,当然这速度还是不低的,但是跟我们改革以来的速度不能比,改革以来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是9%左右,在世界大国中是位居第一的,比世界平均发展速度3%要高出三倍。人们公认东亚地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而中国又是东亚发展的火车头。社会主义的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它的发展速度居于世界最前面,这个意义非常大。社会主义不可战胜的源泉就是它能以更高的速度发展生产力。我们现在终于找到了这个源泉,这就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中国改革成功的秘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提出了种种说法,但是真正说来,我们的改革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的党依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基本路线,制定和实施了正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战略布局,就是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从世界范围来看,有的社会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缺乏活力;有的社会比较有活力,但是很不稳定;有的社会物质文明相当发达,但是精神文明走向衰落,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的是社会稳定、社会有活力、社会的精神文明高度发达。而我们党制定的总体战略布局就是朝这个方面努力的,中国就是走出了这样一条新路。由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能够保持社会长期稳定;由于坚持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使我们社会充满活力,生产力发展很快;由于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使一个大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使十二亿人民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所以我们社会又有稳定性,又有活力,又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这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当然每个方面还不够,但我们已经清楚要朝这方面去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中最基础关键的一环。归根结底,只有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中华民族才能够全面振兴,社会主义才能重新振兴。在现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社会主义的振兴是联系在一起的、是融为一体的历史过程。而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为这两个振兴创造最坚实的基础。

标签:;  ;  ;  ;  ;  ;  ;  ;  ;  ;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