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题组教学;数学核心素养;应用研究
引言:目前,很多的初中数学课堂以及教材都设计了很多的题组联系,常见的题型有口算题组、计算题组应用题组等等,这些题组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等各项能力。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下文进行相关的分析。
一、题组教学的概念以及教学优势
(一)什么是题组教学
所谓的题组教学指的是围绕一个训练目标,然后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问题,将知识技能以及方法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感知题组内题目的解题规律,同时发现题组内蕴含的知识结构。
(二)题组教学的教学优势
从学生心理的角度来看,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主要寻找已知条件和结论之间存在的路基关系,这一过程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唤醒学生已有的、已知的知识储备;其次是思维在反复的试探中由模糊到明确;最后是连接条件和结论,形成一个思维的接通,得到收获、达到目的。通过这一过程我们能够得出,题组的设计应该是遵循学生的思维共性的,其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并且由浅入深的。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应该是循循善诱,不断的使其摸索出思考问题的规律,解决问题并且得到进步的。
其次,进行题组教学,能够较好的避免习题的教学变成教师的一言堂,使得习题的教学没有分类和针对性,避免为讲题而讲题。题组教学应该是让课堂变得更加的开放和灵活,使得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发展,增加课堂的互动。并且尊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带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思维,从而最终也达到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最后,进行题组教学的设计应该遵循如下的特征。首先是其设计应该是遵循一个问题性的原则,由于题组教学是几个具有相似性的数学思维问题在一起作为一个数学载体的,通过对于初中生的引导和探究我们能发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深化对于某一种题型的理解还有掌握,问题性是其一个重要的特征。其次是激励性。初中题组教学的设计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还有激励性的,其设计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几个问题的堆积讲解,而是应该出现出相似习题的辐射功能,同时也能够显现出习题练习的趣味性,继而使得学生能够深化思维,进行有效的探究,使得习题教学能够变的更加有趣和高效。
二、题组教学的设计策略
初中数学的题组教学,我们首先可以进行教学设计的归纳,对于题型进行总结,有的题目是结论相似,有的是改编条件相似,还有的是结构相似等等,教师应该对于这些题目进行总结和归纳,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并且解决和归纳问题。
(一)对于相似结论的题目的探索
在题组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利用一些例题,并且将这些例题的条件不变只改变结论,来进行题组的设计,这一过程重点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提炼和总结解题的方法和途径,学会举一反三,并不是仅仅是我们学会例题就可以了。有时候,仅仅是学会了例题,同学们可能还会觉得题目比较简单或是枯燥,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巧妙的设计和备课,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们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再创造或是举一反三,也有利于学生们的创新思维的形成,学会运用数学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因此,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经典和相似的例题,然后再进行教学。对于一些比较经典的例题,我们要学会揣摩题目的思想意图,通过习题的讲解和点评,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并且充分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递进式的问题题组教学
由于学生的进行数学的学习一般都是由浅入深、有简单到复杂的,素以对于其数学题组教学的设计也应该是逐级递增的,由于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更应该重视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培养,以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了,目前我们需要做的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学会自主探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递进式的题组教学模式是非常的适合初中生来进行数学学习的。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一步一步的探究中,更好的学习。
例如我们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教学,这时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根的求法,继而我们就可以来顺利的求助两根之和还有它们的积。我们以如下这道题为例:分别求出方程x2+3x+2=0,x2-5x+6=0的两个根以及它们的和还有积,然后再来观察根与系数的关系。然后可以请同学之间形成学习讨论小组,互相给同学们出一道方程题,然后再来计算两根之和、两根之积,然后再来观察根与系数的关系,加深练习和印象。然后我们可以再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方程,请他们来猜想两根之和两根之积,再来观察根与系数,在上一题目的基础上,加深难度。继而提出问题,找出这些方程中根与系数之间的规律,并且来探究这一规律对于那种的一元二次方程来说是成立的。
(三)重视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
数学较强的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性等使得很多的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因此,教师可以运用题组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只有学习的兴趣提升了,自身才能够更好的去学习数学,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教学的环节也需要教师进行优化和设计,我们还是以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为例,具体的教学环节共分为四个环节。
首先第一个环节,我们应该明确我们本节课的设计意图,重点和难点,然后自主的学习和了解本堂课的内容,通过课本的学习,拥有记忆,做好深入学习的准备。第二是导入的环节,这一环节我们可以设计的内容丰富一些,也可以同实际生活先后结合,例如七年级的同学们组织去春游,30座的车租金是240元,40座的租金是300元,一共租赁了8辆车,求七年级一共有多少学生?两种车分别租了多少辆?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普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进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同时也对于二元一次反感方程产生了一定的认识。
然后是通过学过的内容继续来做一些其他的习题,根据上一题目解题思路的提示,进行新题目的分析。继而多做几道类似的题目,进行复习和巩固。最后,是给同学们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他们抒发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教师适时的指导。
三、前景与展望
综上所述,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媒介是题组教学,通过题组教学,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各项思维能力的提升,帮助他们循序渐进的来学习数学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掌握更加科学的解题方式,教师也给学生们留出了更多的课堂时间以供学生们进行探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罗增儒.指向素养教学的课堂研修[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20):11-22.
[2]陈志辉.学习机会视角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3]沈文星.初中数学相似题组教学方法探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04):80-81.
论文作者:赵艳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数学论文; 同学们论文; 这一论文; 过程中论文; 习题论文; 题目论文; 例题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