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发展_邓小平理论论文

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发展_邓小平理论论文

试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理论论文,创造性论文,试论论文,领导集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年来,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经受住来自国际的和国内的、政治的和经济的、社会的和自然的大风大浪大险的严峻考验,全面推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运用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其中在理论上使“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则是其创造性发展邓小平理论的最主要体现。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主要表现在取得了新的理论成果和总结了新的历史经验两大方面。

一、新的理论成果

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且成为其立论的实践基石。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强调:面对艰巨任务和种种矛盾及疑虑,要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自觉性、坚定性,“关键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为此,党的十五大报告在十三大报告结论判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列出专门篇章作了全面、系统、全新的阐发。一是九大基本特征的概括更详尽更全面了,增加了人民生活、科教文化、地区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内容。二是强调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有程度统一起来”的新思路。三是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及其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基本制度。这就使初级阶段理论更加具体化和深化。

2.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找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金桥,这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个崭新的创造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第三代领导集体执政的十年,是在前十年打破旧体制基础上,创造新体制的十年。改革的重点由放权让利转向制度创新。主要是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三代领导集体不仅在十四大报告中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重要的是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在理论上和方针政策上构建了这一体制的基本框架——“三大制度、两大体系”:现代企业制度、“一主多辅”分配制度、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并就相关问题作出具体规定,对新的经济体制勾画出一个清晰的蓝图。特别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关系上,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突破性发展。1996年经济实现罕见“软着陆”和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风险就是明显例证。十五大提出的基本纲领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特征的历史性概括,是迄今为止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最全面的概括,尤其是十五大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五大突破性思路以及“配套改革、系统攻坚”、“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大放小”,“三改一加强”,“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等一系列创新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关于市场经济所有制结构认识上的重大突破,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方向改革、目标、原则、方针,为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改革系统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也为解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以及“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澄清人们困惑疑虑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一言以蔽之,为破译中国的“世界之谜”(“弗里德曼之谜”)、解决中国的“世界级难题”(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3.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理论。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他对前两步目标作了较多论述。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则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特别是十五大报告中,对“第三步”发展战略作了进一步细化,可称之为“新三步”目标规划,即2010 年比2000年GDP翻一番、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建立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建党100 周年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建国100 周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种细化,使我们对“第三步”发展目标更加具体、明确,易于操作。更为重要的是,党中央提出了为实现奋斗目标而必须要实行的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在经济体制上,必须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必须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江泽民发表的被誉为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著名讲话,更是全面地丰富、深化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发展战略的思想。在十五大上,又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两只翅膀或两个车轮。

4.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邓小平提出的“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1994年初,江泽民提出了新时期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的总方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还提出了关于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强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关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等许多重要思想,为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增添了丰富内容,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尤其在1996年10月十四届六中全会在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决议的基础上,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又一次专门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发展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切实增加投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七大方面、三十个问题都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发和规范,对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十五大报告更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作为专门篇章加以阐述并写入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崭新观点,进一步明确了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这在党的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5.关于党的建设理论。邓小平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告诫“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要搞好”。第三代领导集体正是以此为指导,聚精会神抓党建,并有一系列的崭新理论成果相继产生。首先,1994年9 月十四届四中全会专门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建设提高到新的“伟大的工程”的高度,就党建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各级领导干部等重大问题,作出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和规范,尤其是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党建的总任务和总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而成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其次,十五大进一步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并就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作出了进一步阐述和规范,并把反腐败提高到“是关系党和国家生存死亡的严重政治斗争”高度来告诫全党。再次,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三讲”形式,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头戏。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党建的基础、灵魂和根本始终摆在首位,这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的原则。

以上是就“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的主要理论观点的大体概括。此外,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农村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科学教育、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一国两制”,以及在外交、统战、民族、宗教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

二、新的历史经验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十五大后我们党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是迈向新世纪的宣言书。它高度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充分阐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深刻总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其中特别是对20年来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的、宝贵的经验,以十一个“必须”,上升到理论高度、规律高度加以全面、系统、科学、深刻的概括总结和精辟分析,进一步深化、发展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邓小平理论的根本问题或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的认识,充分反映了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有不少过去所没有的新提法、新认识、新理论、新成果。把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20年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涵盖了邓小平理论最主要、最基本的观点和原理,同时又根据新的发展、新的实践,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据此可以说,十一个“必须”的基本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是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现代化的宝贵经验,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巨大精神财富和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振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作出的杰出贡献,是对全人类社会的重要贡献。

综观十一条基本经验,处处充满着辩证法的光辉,至少有四大鲜明特征:

一是全面性、系统性。十一个“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勾画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貌和一系列最基本的问题,是一个立体式多侧面多层次的框架结构。首先,从系统与要素关系看,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又包括理论和实践总纲与具体方针政策;既包括党内党外,又包括国内国外;既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又涵盖了科技、教育、民族、军事、外交、统战等方面。这就突出地体现了从总体上、相互联系上和精神实质上全面、准确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性。这十一条基本经验既是对十四大概括的邓小平理论“九个方面”主要内容的继承和展开,又是对这九个方面权威概括的丰富、深化和发展。仅以第一个“必须”为例,即“必须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它是十一个“必须”的思想基础,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二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每一步前进,改革和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

其次,从要素与要素关系看,这十一条基本经验之间也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思想路线是基础、精髓,贯穿于改革发展全过程,是我们前进和发展的总源泉;基本路线是我们“理论和实践的总纲”,纲举目张;根本任务是“总纲”所要求的,也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两个文明的共同进步,既是动力、目的,也是保证;基本方针是总揽全局的改革、发展、稳定的战略关系;和平的国际环境是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根本出发点既是党的宗旨,也是根本的价值标准和一切工作根本原则,是立党之本、执政之本;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再次,从要素与子要素的关系看,每一条经验本身也都坚持了全面性、系统性,体现了辩证法。诸如:在贯彻思想路线时,“既要防止和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做法,又要防止和反对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还“必须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最主要的是要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它们“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发展生产力,既要见物,又要见人,既要重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在改革开放上“必须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同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避免发生大的社会震荡”,还要坚持“三个相结合”的原则,“使之相互推动,相得益彰”;在基本经济制度上必须坚持公有制、其他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并实行先富共富的“大政策”;在建设民主政治上,要重视民主与法制的结合,注意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两个文明建设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处理好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上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的辩证关系;在维持和保持安定团结政治局面上,“要始终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争取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上,既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发展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又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上,要“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合起来”,并注意处理好各阶层利益与共享发展成果的关系;在党的建设上,要处理好坚持、加强与改善的关系,提高干部政治素质与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关系;等等。

由是观之,这十一个“必须”的基本经验,其实也是全面、系统、总体、科学地揭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观“规律群”,即推动我们事业前进的最基本的条件和最基本的原则。

二是成熟性、深刻性。首先,十一条基本经验是由2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举世瞩目巨大成就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毋庸置疑,在新时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讲话》列举了十项)基础上抽象、概括和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具有可靠的、坚实的实践基础,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性认识。

其次,十一条基本经验是经受住大风大浪大险严峻考验的成熟真理。改革作为一场新的革命,20年历程经历了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的种种风险和考验,我们党都一次次地胜利地经受住了考验,并且在拨乱反正、力挽狂澜,创造性地处理、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处理一些重大关系中提炼出来十一条基本经验,这就足见其经验是来之不易,也是深刻成熟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执政十年来,不仅胜利地经受住了政治上三次重大考验,而且近年来在经济上经受住了亚洲风波的考验,在自然上经历了1998年嫩江、松花江和长江特大洪涝灾害的考验。而1999年5月,又一次经受了国际重大突发事件的考验。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野蛮袭击我驻南使馆暴行发生后,党中央又一次高瞻远瞩,因势利导,强有力地驾驭国际国内形势,清醒、果断、正确、妥善处理这一重大事件,给全党全国人民以信心、力量和巨大鼓舞,也使我党第九条基本经验即“必须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中的八项方针政策和经验胜利地经受了考验,进一步证明其成熟性、深刻性。正是在以上一场场考验中,不仅我们的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且党在驾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观规律、应对各种风险、克服种种困难的经验、能力和才智,越来越系统、越高超、越成熟、越丰富。

再次,十一条基本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问题的认识和规律的揭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邓小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但是并没有穷尽这个真理。十一条基本经验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重大而现实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它进一步深化了对这个根本问题的认识和规律的揭示。这就是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已由一级本质深入到二级本质,已由“是什么”进入到“为什么”和“怎样做”的深层次领域。十一条归一条,即“二十年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经验的根本,也是经验的真谛,又是其成熟性、深刻性的源泉。

三是主体性、创造性。十一条基本经验集中体现了立足于“中国人”、“中国角度”、“中国特色”、“中国模式”的主体及地位来“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总结”、“走自己的路”的主体性思维方式,也必然是最具创造性,“敢为天下先”的思想方法。主体性当然不是主观性,也不是一般的“人性”,而是与客体性相对应的主体的本质属性和能力,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与非对象化的双向统一,即“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它既包括实践主体性、认识主体性、价值主体性和审美主体性等活动的主体性,也包括依次上升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三个基本层次的活动者主体的主体性。例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本身就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否则十一个“必须”是无法求得的,强调要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新学风,要“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又如在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上,强调了“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要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再如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强调“必须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还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强调要培育“四有”新人,要“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丰富的创造力”。此外,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强调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本质特征是创新,其重要特点在于创新求异,在思维领域中追求的是“创新”、“独到”和“最佳”,它勇于标新立异,以获得首创性的、独具真知卓识的思维成果。新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就充分体现了创造性。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就强调总结经验“要有自己的特色”、“就是要有创造性”。江泽民曾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1998年6月又重申这一观点。 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尤其是领导集团综合素质竞争的时代,各种竞争已集中为领导集团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因此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且更是领导者尤其是领导集团的灵魂。制定政策执行政策需要创新,解决新问题新矛盾需要创新,集中群众智慧也需要创新,总结经验更需要创新。《讲话》所概括和总结的十一条基本经验,就充分体现出第三代领导集体是具有高度创造精神、丰富创造力、辩证创造思维的领导集体。这里的“经验”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感性认识经验,更不是经验主义的经验,而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基础上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加工后上升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本质性、规律性的真理性认识,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科学理性认识。

四是指导性、前瞻性。十一条基本经验不是通常感性认识经验即个人的或仅仅小群体的带有一定重复性和表面性的狭隘经验,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反馈经验思维,而是全党全国人民经过改革开放20年艰难探索、风浪考验,由第三代领导集体系统总结、科学概括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层次的宏观规律性真理。因此,这些重要历史经验,对于正确处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性、前瞻性意义。正如江泽民在《讲话》中所指出的,“二十年来,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并结合实践的发展充分运用这些经验,对于把我们的事业继续向前具有重大的意义。”正鉴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宝贵经验比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十一条基本经验对我们事业的指导性、前瞻性是全面的,但是就当前而言,突出的有两点:

一是十一条基本经验能指导我们进一步全面、准确、科学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纲领。基本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这既是邓小平的政治遗嘱,也是20年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最可靠的保证。此次,《讲话》把之又进一步上升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之新的高度。十五大提出的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的展开,也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而“基本经验”进一步对基本纲领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更具体的阐述,提出了贯彻基本纲领的若干重要原则,使之更具操作性。我们认为,“基本经验”提出的重要原则,是进一步贯彻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准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前瞻意义。

二是十一条基本经验能使我们进一步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尤其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素质有直接的指导和前瞻作用。世纪之交,我们党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接新的挑战、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使命。《讲话》强调指出:“二十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必须认真研究自身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学习和提高,善于改进和加强领导。”其中,特别要求我们必须尽快从思想、组织和作风上做好干部队伍的充分准备。但是,与我们面临的新任务新形势要求来看,从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现状来看,还有不适应甚至很不适应的方面。为此,《讲话》在论述第十一条基本经验即党建问题时,用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专门讲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这是耐人寻味的,也是有强烈针对性的。尤其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令人振聋发聩的论断:“二十年来改革和建设的历程说明,面对新时期的艰巨任务和可能遇到的风险,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强调“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使广大干部经得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关系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党的建设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认为,这对今天的党的建设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党已经找到了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以整风的精神深入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这个锐利的武器,成为完成党建这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的重要举措和创造性探索,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工作的头等大事。全党全国人民对此寄予厚望。

总结经验不是一次完成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虽然已经总结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十一个“必须”的基本经验,但相对这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而言,我们只能是在干中继续学,在实践中继续摸索,不断地继续总结,继续创造出新的经验,认识和探索出它的二级本质三级本质。

标签:;  ;  ;  ;  ;  ;  ;  ;  ;  ;  ;  

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发展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