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昌县第三小学 737200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有意识设置一种模拟现实场景或情感氛围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课堂的情境教学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观念,有效的情境设计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联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 教学案例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结合教材内容又要紧抓学生特点,在课堂中营造出一种富有情趣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充分地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语文水平的提高。
本文结合本人实际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经验,提出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实践策略,以飨读者。
一、利用动画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拟音、音乐等音频信息为一体,生动形象,能为学生学习创设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内容与情感相统一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此种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大多数教师经常运用。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通过播放音乐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蕴涵哲理的特定范围(即情境),以此教学手段为教学契机与学生亲切交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让学生亲临现场,在田间、野外、养殖场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案例:《小动物过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师在教学《小动物过冬》时,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多地了解小动物过冬的知识,先查阅资料,找出一些小动物的相关过冬资料,并按照方式的不同把它们分类。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喜鹊”“鸽子”与课文中所讲动物的过冬方式不同,又继续查资料,把找到的所有课文中没有涉及的动物的过冬方式整理出来,录制成音频资料,准备展示给同学们。当把这些准备工作做好时,忽然想起:农民伯伯家中养的羊、猪、狗……它们又是怎样过冬的呢?便亲自走近学生去问,他们也知道得寥寥无几。于是,教师和学生亲自到生活中去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下来。
第二天上课,结合学习拓展时,在录音情境中,同学们通过读文、听音,联系生活知识,说得头头是道。因为有了课前的充分预设,所以这一节课上得很成功,孩子们也在问、读、想、说、听、辩、记的过程中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知识。
三、在“真思考”中唤醒情境
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学突出“思”,给儿童拓宽了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潜在智慧得到充分的开发,让学生在其中进行一系列的思维、联想和想象的活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炼问题,树立“主问题”意识,所提出的问题切合学生的实际,更能够符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可用言语为学生描述一个真情境,引导学生的深思,进而深入了解文章。
四、分角色扮演体验教学情境
为了增加情境教学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为学生设计不同场景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在揣摩角色个性、语言、情感等特征中加深对文章人物性格塑造的理解。让学生站在文章塑造人物的立场体会整个故事的情感,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和真实的印象。
教学案例:《地震中的父与子》。
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安排学生扮演故事中的父亲、儿子阿曼达、消防队长、警察等角色。虽然有的角色语言不多,但是要将这一句台词中包含的焦急、担心、无奈和命令等复杂的情感表达出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教师在学生正式汇报表演之前,应该引导他们对其中包含的感情和情绪进行仔细揣摩。在角色扮演结束后,要请班级其他学生对汇报表演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让表演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的评价中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五、创设联系实际的生活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生活为背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语文知识、感受人文气息。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选用创设情境教学方法,能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使教学环境变得更为活跃、有趣、生动,同时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弥补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杜绍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
[1]梁辰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黑河学刊,2015,(01)。
[2]黄明仁 论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的艺术性和实效性[J].科学导报,2014,(13)。
论文作者:李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1月总第2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学法论文; 知识论文; 语文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1月总第24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