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市第十五小学
一、课题的界定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但学校的孩子都是来自农村,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出来,他们走出农村,走进城市,而他们的子女,就成了留守儿童。我们学校就是这样一个拥有众多留守儿童的学校。再加上从初一开始,由于初中学科具有抽象度高、知识范围广、技巧性强、思维要求深刻等特点,会使一些学生由于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不适应,逐步丧失学习的兴趣。更主要的是这些学生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学习感到害怕,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那么究竟什么是学困生呢?综合专家的意见,学困生通常是指那些落后于全班其他同学的学生。他们的速度比同学慢,需要更多的重复练习,花更长的时间做作业,进步比较慢。学困生常常不被老师和同学尊重,老师经常称他们为“差生”。事实上,他们并不是“差生”,只不过学得慢一点。许多学生不愿意跟他们一起学习或玩耍。因此,他们变得不喜欢学习,经常违反校规校纪,有时甚至逃学。这些学生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方法不当,而且受到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大部分是托付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少数是托付给亲戚照管,甚至有个别留守儿童是自己照管自己,更有甚者,我班还有一名女生,每天中午还得回家给弟弟做饭。大部分留守学生儿童只能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较为频繁的是三四天一次,大多数是一周一次。而和照顾他们的亲戚之间因为缺少亲情,不方便和他们沟通交流,往往会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压抑。另外爷爷奶奶往往对孙子辈的十分溺爱,他们大多对孩子的物质要求尽量满足,而对孩子的学习、心理各方面疏于教导。因而造成不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尤其是不能适应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知识、能力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既然他们的智力正常,而且有些人的其他学科成绩相当优秀,只要“对症下药”,采取合适的帮助策略,他们的学困是可以转化的。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研究本课题的人数比较多。虽然在学困生方面研究的同类课题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但每个地方与每个地方存在着差异,具有矛盾的特殊性。我校可以借鉴一两点,但还不能切实解决我校的实际情况。而且在义务教育阶段,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育教学环境也得到了相应改善和优化的同时,仍然存在着学困生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由于教学环境条件、教师素质、学生自身素质能力,再有大部分的家长文化低下,对孩子的教育少之又少,所以某些学生在某一学科或某几科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学习障碍或困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可见,初中教学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开展探究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工作,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探索价值的。本课题从我校的实际出发,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社会老师和家庭和学生内因方面找到一些有利于学习困难学生发展的方法,为教育者提供一点改善学生学习困难的对策,使学生健康茁壮成长。这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民主教育理念,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向重要举措。
此次课题研究试图立足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适合于农村初中学生解决学困状况,让每个学生在初中阶段都学有所成。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每年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学困生,“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道德素质。新课程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要求。”
学困生在班里所占比例虽小,但影响甚大。直接影响班风、纪律和正常的教育工作,若教育不当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严重不良后果。所以,如何教育转化后进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也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学困生的转化是社会、家长、学生的需要,需要广大教师善于利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的生成资源,给这些原本同样可爱的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使每个学生有所发展。
“学困生”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我们以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为原则,每个学生都能考上高中为目标,所以应该研究和转化“学困生”,着力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学困生的观察、调查、帮助,采取各种适合学困生的方法,使他们走出学习困难的处境,学好英语和政治,成为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总结经验,为我市农村学困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做法;为教育部门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首先,课题组成员要对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包括家庭状况,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其次,课题组成员要对学困生的心理及思想方面因素寻找原因,进行面谈。接着,通过学困生成因分析,选择合适的转化手段,对学困生跟踪指导转化,形成转化学困生经验,并进行交流,总结各学科学困生的方法,并进行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
希望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有以下的效果:
1、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2、要深化分层教学的研究
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制订高低不一的教学目标,这里包括近期学习目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从认真听课、记好笔记、独立完成作业入手,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们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
3、要加强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4、要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课题研究中对学困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强化养成教育,促使学困生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5.要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部分家长对子女关心不够有些家长整天忙,对其子女的学习不闻不问。因此,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很快就对学习失去兴趣。有些家长则是望子成龙,认为没有比孩子能进重点大学更重要了,孩子们的心灵往往承受不起如此的重压。通过访谈家长及学生,及时发现家教中的新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新对策,从理论上、思想上、方式方法上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我们可以利用微信群,实现与家长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真正意义上实现家校互动的双向性,使学困生转化工作得到了家长的积极配合。
6.要使教师教学观念转变
我们针对学困生问题组织成员积极展开理论学习,依托个人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地交流,从而更加关注学困生及转化学困生时所遇到的问题。教师的备课、授课、作业批改等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围绕学困生去进行,从学困生的角度去思考,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让学困生成为教师关注、关爱的重点,真正做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7.加强情感沟通
加强情感沟通,强化情感教育,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
首先,作为父母要多与自己的孩子电话联系。一周至少与自己的孩子通两次次电话,这样不仅能是父母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还能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情。毕竟父母的地位在孩子心中是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其次,作为老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不能羞辱、挖苦、讽刺学生,更不能用体罚的手段解决他们身上的问题,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之产生逆反心理。只有尊重学生时,学生才会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关心自己的荣誉,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同时他们也会信任老师,愿意向老师倾吐内心的苦恼和疑惑。
作者简介:王丽艳(1983.11-),山西省原平市,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
论文作者:王丽艳
论文发表刊物:《学习与科普》2019年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学困生论文; 学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孩子论文; 家长论文; 学校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学习与科普》2019年3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