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针刀;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诊疗体会
狭窄性腱鞘炎可发生于多个部位,而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其主要表现为腕部桡骨茎突处疼痛且该处活动因疼痛受到限制。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拇指或者腕部的频繁活动,拇指相关性组织在桡骨茎突腱鞘里受到反复损伤及摩擦,从而发生增生、水肿等无菌性炎症反应。目前,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方法有局部封闭、小针刀、药物贴敷、针灸等,而小针刀和局部封闭法较为常用。本文以我院2016年6月到2019年7月间收治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172例作为观察对象,研究小针刀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共计172例,其中男性患者84例,女性患者8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44例,年龄区间为25~76岁,平均年龄49.12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患病5.3个月,单侧75例,双侧1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44例,年龄区间为26~76岁,平均年龄49.16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患病5.2个月,单侧74例,双侧12例。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二)诊断依据
1.桡骨茎突处出现肉眼可见的隆起,并伴随有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前臂及拇指处,在腕部或者拇指进行活动时,疼痛加重,使腕部及拇指活动受限;2.压迫桡骨茎突处可出现明显压痛,触摸过程中有时可发现结节,结节触感较硬;3.握拳尺偏结果显示阳性。
(三)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针刀治疗:患者取坐位或者仰卧位均可,患手握拳并尽量尺偏放于薄枕上,触摸并轻轻按压桡骨茎突腱鞘隆起处,在局部疼痛明显处进行定点标记,根据疼痛面积大小可做1~2个标记。定点结束后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然后开始手术,手术操作时,针刀的刀口线要与肌腱的走向保持平行,且刀体与皮肤垂直。针头刺入皮肤到达表层腱鞘处,先纵向切开2~3刀进行疏通,然后行横向剥离。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针刀刀面可穿过肌腱,到达骨面,然后进行纵向及横向的疏通与剥离。待刀下有松动感后,提示可出刀。
对照组采用封闭治疗法:体位及定点方法同观察组,在标记处进针,注射1%的利多卡因2ml与曲安奈德10mg。注射完毕后,按摩局部。
对观察组及对照组均叮嘱患者24h内不能沾水,并且尽量减少腕部及手部的活动。
(四)统计学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研究结果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疗效标准
痊愈:患手尺偏及提重物时无疼痛感,并且活动灵活。显效:患手尺偏及提重物时有轻微疼痛,但不影响正常活动。好转:患手尺偏时有疼痛感,不敢提重物,但相对于治疗前有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变。
(二)治疗结果
对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随诊结束后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4.88%,具体情况详见表1:
三、讨论
小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以中医理论作为基础,同时吸取了西医的相关成果而形成的全新治疗方法。中医学中对该病的发病原因概括为肝肾气血不足、筋脉不能得到血液足够的滋养,同时加之风寒湿邪的侵袭从而发病。从现代解剖学上看,桡骨下端茎突处的腱鞘比较狭窄,而外展拇长肌与伸拇短肌在由桡骨到茎突的绕行过程中会形成一定角度,所以在手指及腕部频繁活动,如腕部频繁向尺侧屈曲、拇指频繁外展等,就会使该角度变得更大,从而增加肌腱的摩擦与劳损。受到劳损的肌腱会发生无菌性炎症,在肌腱不断的活动、挤压下,炎性组织由肿大而萎缩,致使病变组织发生功能障碍并在触碰时出现疼痛。
小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操作简单、见效快、创伤性小,而且避免了封闭式治疗方法容易复发、开放性手术创伤性大的缺点,是一种被患者普遍接受的治疗手段。我院通过对172例患者针刀治疗法与封闭治疗法的疗效比较,进一步确定了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确定了该方法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平,肖德华,郭韧,闫明哲.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7(21):1674-7860.
[2]李皓圣,苗润昌.小针刀配合手法推拿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77):1671-3141.
[3]田军,李珍.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236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4(12)):1007-5798.
论文作者:沈剑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桡骨论文; 狭窄论文; 患者论文; 针刀论文; 腕部论文; 腱鞘炎论文; 肌腱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