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传统教学中,中学生对历史 学科形成的概念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平 时根本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考试时就突 击背几天去应付。要扭转这一局面,历史教 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法,自觉遵循“教为主 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因 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 历史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是社会学科 的必修课,有其他学科不能取代的功能。
〔关键词〕历史课堂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
反映过程,是在表象、概念基础上进行分析、 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认识活动的过程。 历史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法,自觉遵循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 原则,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 生懂得历史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是社 会学科的必修课,有其他学科不能取代的功 能。从而逐步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提 高学习历史课的兴趣;进而再引导学生学会 分析、归纳、概括、综合等思维方法,促使学 生主动拿起“思维”这一武器,积极运用各种 思维方法和逻辑形式梳理各种历史事件、历 史人物,分析各种历史现象、历史关系,并重 新归类组合,形成眉目清晰、条理分明的历 史网络图,自觉摈弃死记硬背的陈旧学习方 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1 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1.1 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 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所谓多样 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 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 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 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 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 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 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 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历史 教师必须借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 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 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 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2 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 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 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 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 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 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 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 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 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1.3 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 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 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 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新教材增加的 阅读课和活动课,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历史教师可以在组织指导这两种新课型的 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培养。当然还可根据新大纲要求开展好其他 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比如课堂讨论、辩论,收 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 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小历 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 件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给学生空间,调动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的积极性
2.1 给学生思维和研讨的时间与空间,让 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通过相互启 发来尝试解决问题,不做学生思想的“保 姆”。
2.2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思维结 果表达出来,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大多 数学生得到思维训练。
2.3 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每个学生的个 性特征知识结构思维类型不尽相同,研讨起 来观点各异。教师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感受 到教学氛围的自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思考 问题,切不可把教师个人的观点强加到学生 头上。
2.4 学生发言时,应延迟判断,不轻易打断 学生,让学生把话说完。不批评不讽刺,让学 生在研讨的整个过程中都没有紧张感。
3 解析课本的知识结构,探究教材编写者 叙说历史的思维模式
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存在一种弊端,就是 只让学生机械地接受课本中的历史知识,至 于这些知识是怎样得来的,运用了哪些思维 方法,知识与知识之间有何逻辑联系,学生 往往都了解甚少,因此,容易形成生搬硬套, 死记硬背书本结论的习惯。有效的方法是引 导学生对课本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探究教 材编写者的思维模式,进行摸清知识之间的 各种联系,从而加深对教材的了解。分析、探 究教材的思维模式,就是感知和理解编者意 图,留意从教材中发掘、提炼出思维方法。从 小的方面讲,要弄清教材每一个历史问题的 思维方法;从大的方面讲,要理清整个子目、 章节和各个单元的思维结构。包括史实与史 实之间有什么联系?论据与论点之间有什么 逻辑关系?编者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是如何 组织史实、运用史料,通过分析、比较、归纳、 概括、综合等方法展开论证,进而得出结论 的等等。
4 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对提高学生素质也 有良好的作用
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是没有社会的现 代化。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进步,现代教育手 段不断更新,CAI 出现及运用带来了教育教 学的现代化,作为“第四媒体”而存在的计算 机网络也正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角。布鲁姆认 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源,是学生学习 知识,增长智慧的一种动力。在历史课堂中 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能够唤起学生认识、情 感、兴趣的情境,提高教学效率,改变知识的 呈现方式和呈现途径,扩大教学规模,增加 课堂容量,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现代化教 学手段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素质,为他们 以后接触和掌握现代化科技水平打下良好 的基础。
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作为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广 大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加倍努力,同时 也是教育界广大同仁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摒弃过去陈旧的教育观 念和教育模式,以突出学生素质教育为主, 才能使未来的中国以尖端科技屹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
作者单位:河北省南和县第三中学
论文作者:卢良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5
标签:历史论文; 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过程论文; 学科论文; 方法论文; 结论论文; 《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1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