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论文_韩莹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论文_韩莹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刘洞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442525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这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理想的发展,教学缺乏应有的效益。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新课标中的角色定位,创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良好的情感交流

“爱屋及乌”这一成语告诉人们情感具有迁移功能,而“亲其师,信其道”更明确指出,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倾向性。小学生的情感迁移尤为强烈。因此,要培养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充满自信,也使师生之间在感情上彼此信赖、支持,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课堂环境。如我们班上的小宇同学,上课老爱开小差,总跟我对着干,怎么罚他,他也不怕。后来我找他谈了几次心,才了解到他刚插班来到这里,没有学生喜欢和他交往,他觉得被同学冷落了,才做些同学们不敢干的事情来吸引大家注意。后来我在课堂上特意给他多点发言的机会,课后对其他学生做好思想工作,让一些学生多和他一起玩耍,慢慢地小宇已经成为我班上的优秀学生了,不单是数学科学得好,语文和英语也挺好,关键是在课堂上不再搞乱了。总之,情感交流使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从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

儿童是知识的创作者,当他们主动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时,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因此,教学不是简单的“给予”,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课始,我问同学们手里是否有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通过一小段时间的观察,生甲和生乙出示三角板说:“我们俩的完全一样。”

接着我又问,他们可以拼成怎样的图形,大家动手拼一拼,通过拼接,同学们告诉老师说,可拼成平行四边形。老师说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那么该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通过一连串的问疑,引导学生很快地说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于是,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老师再以鼓励性的语言给予肯定,使学生带着成功的喜悦学会了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

三、捕捉课堂的精彩瞬间,因势利导

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因势利导,修改原来的预设的教学过程或内容,自然地将意外变为动态生成,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片段:

我问:四分之二和二分之一的大小相等吗?

生1:化成小数都是0.5,所以它们都相等。

生2:这种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如果它们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话,就不能很快地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生3: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除数分之被除数,就是说,被除数相当于分子,“÷”相当于分数线,除数相当于分母,还学习并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字商不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于是得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然后,我在黑板上出示3个相同的正方形,用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表示出四分之二、二分之一,发现它们也确实相等,验证了以上生3的想法,并告诉同学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至此,从预设到动态生成,可谓波澜起伏,学生在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多角度、多方面地探索新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展。

四、优化设计,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开展,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要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紧扣。其中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练习,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只有提高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才能保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精心的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在备课中要注意,在关注教学设计的同时,也要关注课堂练习的设计,做到优选训练题材。要学会多思考,在思索中完善课堂练习的设计。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呢?首先,要用好教材里的习题,做到“用准、用足、用好”。因此,我们授课教师应认真研读好教材,合理应用好教材里的习题,这样才会使学生从基础开始,逐步提高。其次,要设计一些教材外的习题作为补充,对所选题目要进行精心设计,即哪些题目适合作为课堂练习,哪些题目适合作为课堂反馈,都需要教师去认真设计。

2.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是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关键

(1)课前复习练习。在上课前复习练习时,应该及时检查学生的复习工作的效果,适当进行点评,巩固知识。新授前的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性及极强的针对性,是为新授作铺垫的。

(2)课中巩固练习。新授课中的“做一做”可以很好地检查学生对新授知识掌握情况,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及时加以巩固,以免部分学生掉队。教师要多巡堂,及时指导中下等学生练习,注意选择练习的层次性,要精心设计练习,关注中下等学生的需要,使学生一个也不能掉队!

(3)课后提升练习。泰戈尔说过:“生活不是一条人造的运河,不能把它禁锢在几条规定好的河道之中。” 学生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在作业的提供上,为学生提供作业“套餐”,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根据每天的教学情况,我将作业按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可选B,次者可选A。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类,此种设计可避免作业的枯燥乏味,以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五、优化课堂教学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构建开放的评价体系,要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评价的方式既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等方式,也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活动报告、建立成长记录袋等方式。在评价的语言方面更多样化。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这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教师的课堂评价的重要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良好的情感交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善于捕捉课堂的精彩瞬间、优化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氛围,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才能保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论文作者:韩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  ;  ;  ;  ;  ;  ;  ;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论文_韩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