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响应国家政策,针对田园综合体提出的时代背景、发展历程,认为田园综合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继农业产业园、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全域旅游之后农业发展进步到更高阶段的产物。结合西安现代都市农业规划设计院多年来开展的规划设计实践,总结了田园综合体建设及运作思路,从规划角度探讨了田园综合体规划体系的构建,以期为新时期全国的田园综合体的规划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与模式参考。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规划体系;
前言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繼农业产业园、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全域旅游之后农业发展进步到更高阶段的产物。
一、概述田园综合体的概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经过连续14年中央一号文件及各级政策的引导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产业布局逐步优化、市场个性化需求分化、市场空间得到拓展,农村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生产供给端各环节的改革需求也日趋紧迫。但是,长期以来,都市农业的发展往往只侧重于农业发展的某个方面,或产业、或休闲、或居住,忽略了农村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问题,需以全局性的眼光来规划来治理,如果从单一的立场或思路进行治理,势必会因为发展不平衡而陷入困境。在此形势下,“田园综合体”应运而生,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二、田园综合体建设及运作思路
2.1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思路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要深度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倡导低碳、生态等科学理念,以乡村旅游资源为基础,以休闲商业为配套,以休闲地产为核心,以高品质服务为保障,进行综合开发。
根据田园综合体的主体架构——农业+文旅+地产,田园综合体应围绕“三个核心”,着力于“五区”的建设:三个核心为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景观,五区为农业产业区、生活居住区、文化景观区、休闲聚集区、综合服务区。
农业产业区:生产性主要功能部分,为综合体发展和运行提供产业支撐和发展动力的核心区域。生活居住区:城镇化主要功能部分,农民、工人、旅行者等人口相对集中的居住生活区域。文化景观区:是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以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和优质农产品为基础的主题观光区域。休闲聚集区:满足客源各种需求的综合产品体系,使城乡居民能够享受休闲体验乐趣。综合服务区:城镇化支撑功能,为综合体各项功能和组织运行提供服务和保障的功能区域。
2.2 田园综合体的运作思路
田园综合体的经济技术原理就是以企业和地方合作的方式,在乡村社会进行大范围整体、综合的规划、开发、运营。
企业承接农业,就可以避免实力弱小的农户的短期导向行为,可以做中长期产业规划,以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方法提升农业产业,尤其是发展现代农业,形成当地社会的基础性产业。
打造新兴驱动性产业——综合旅游业,也可称文旅产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在基础产业和新兴驱动性产业发展起来后,当地的社会经济活动就会发生大的改变,该地区就可以开展人居环境建设,为原住民、新住民、游客这3类人群营造新型乡村、小镇,形成社区群落。所以田园综合体最终形成的是一个新的社会、新的社区。
三、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关于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的探索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把田园综合体试点列入建设重点,掀起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热潮。在建设田园综合体的浪潮中,“规划”势在先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何搞好田园综合体规划,对于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成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对农业规划的研究太少,相关理论、法律、规范还没有完善和出台,编制体系还不够完善。在这样的契机下,急需要对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模式进行总结,对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优秀案例进行经验借鉴。
3.1 规划体系构建
田园综合体内涵丰富、业态多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西安现代都市农业规划设计院经过多年的规划实践,认为在新形势下,田园综合体规划应包括:全域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相关专题研究等。
在规划中,应综合考虑田园综合体的区位优势、资源类型、用地条件、设施基础、宏观政策与市场环境、农业产业发展对策建议等因素,科学定位田园综合体的主题类型、主导产业和主要功能。定位应遵照“理念先进、因地制宜、特色鲜明、效益显著、持续发展”等原则,突出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为指导,尊重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充分体现地域特色、产业特色和产品特色,注重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空间布局方面,田园综合体规划应确定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产业园区(含工业和农业)、交通网络和交通枢纽的空间规划布局,明确规模及具体位置,确定特色小镇、美丽乡村、非农产业园区等建设用地规模和刚性空间增长边界。明确城镇居民及村民在综合体内进行住宅建设的用地和建筑控制指标。
四、西安市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与建议
西安市从2005年开始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2011年在全面完成以“普惠制”为特征的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基础上,全市启动了新一轮新农村建设,按照“四个集中”的总体要求,随后从2013年开始,全市着力开展了以“美丽乡村”为提法的新一轮新农村建设探索和实践,并根据市领导指示精神和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部署,分别进行了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美丽乡村创建村的相关工作。
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西安市开展了国家农业示范区、都市农业示范园区、七万亩设施蔬菜基地、二十万亩精养鱼池基地、赏花游示范基地等项目的建设。休闲农业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并彰显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4.1 推进田园综合体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
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进一步对国家农业示范区、都市农业示范园区、赏花游示范基地等进行提档升级,拓展基地功能,实现从单一生产基地向生产、休闲旅游、观光体验等方向发展,推进全域田园综合体的打造,使田园综合体成为主要载体,变农田为田园旅游景观、变农村为民俗旅游村,变农民为旅游服务者,力争实现西安休闲农业的全域旅游。
4.2 鼓励大学生参加田园综合体建设
创业创新是田园综合体建设内容的一大亮点。当前,西安市提出“百万工程”即“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应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有激情、有创意、有思想等优势,结合互联网+田园综合体战略思维,大力推进创意农业、智慧农业、体验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通过DIY个性化定制、品牌农业概念设计、大学生创业农场开发等途径,将田园综合体作为大学生留汉、回家创业的重要平台,大力加强田园综合配套设施建设,为他们在西安工作、生活提供帮助,提供人才公寓,并解决安居、医疗、教育等问题,是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组成部分。
五、结语
总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前提之一,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既要关注乡村景观风貌的打造,又要增强乡村文化的打造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强化田园综合体的乡土美学价值,传承西安古文化。
参考文献
[1] 黄颖.近郊型新农村“城乡田园”规划模式研究:以重庆市都市区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12.
[2] 张诚,徐心怡.新田园主义理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J].小城镇建设,2017(3):56-61.
论文作者:易博文,张敬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综合体论文; 田园论文; 农业论文; 乡村论文; 西安市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产业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