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初探论文_王春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初探论文_王春雨

四川省南充县古镇中心小学 邮编571633

摘要:良好的新课导入是教师教展示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全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也是一节课顺利进行的的基础,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情绪。

关键词:直观导入、多媒体导入、生活导入、情景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定场诗”,是课堂的第一个高潮。俗话说“万事贵乎始”、“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良好的新课导入是教师教展示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全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同时,良好的导入也是一节课顺利进行的的基础,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情绪,从而使学生在一上课就很愉快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那么,什么样的课堂导入才是有效且能促进学生发展呢?下面是我近几年在这方面做的一点探索。

一、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就是利用图画、卡片、课本中的插图、实物等将新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先让学生把六个梨分给三个同学,要求是不能切开且要分得公平,既“平均分”,他们很快就分好了。接着我还是让这同学按刚才的要求把10个苹果分给这3位同学,结果剩下一个苹果无法平均分。当这同学们一脸茫然时我趁机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的导入既温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提供了思维的凭借。

二、多媒体导入

2011年,我市农村完小都配上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课件集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色彩鲜明的动态视觉、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一体,为教师导入新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如教学“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出示一个半径分别为5厘米的红色的圆和半径为2厘米黑色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老师动态演示,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启发学生想:红色部分叫什么?两个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最后接着出示例题: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的面积是多少?两三分钟过后,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计算为:

 3.14×6×6-3.14×2×2

 =3.14×(6×6-2×2)

 =3.14×32

 =100.48(cm2)

答:它的面积是100.48cm2。

这样的导入,看着平平淡淡,由于自用了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化,让学生轻松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践行了教方法的课改思想。

三、生活导入 

数学源于生活,而传统的教学将学生限制在狭隘的教室里,反复从事着机械的模仿性训练,隔绝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热情,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天赋。因此,作为课改中的小学数学教学,就应着力凸现数学的应用价值,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材料,在新课导入时有意识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更加明白学习的现实意义,?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的思绪从嘈杂的课间活动中回到教学中来。如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内涵,我把一本精美的日历带到教室,随着学生的目光,我把日历翻动起来,日历一页页地翻动,星期几也从学生的口中读了出来,一个星期的七天也就不断地重复出现。翻着翻着教师自言自语地说:“怎么还不到星期八呀?”学生哄堂大笑后说:“没有”。我趁此机会问到“那星期的出现有什么规律?”“星期日过去是星期一,星期一过去是星期二……星期六过去又是星期日。”“星期日、星期一,一直到星期六总是重复不断的出现”。老师总结:“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循环现象。自然界、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循环现象还有很多,如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变换、日升月落等等,在数学中有一类数也是这样的:‘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不断地重复出现一个或一节数字,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循环小数’。”这样的导入,让学生从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很快地理解了循环小数的几个重要词:“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情景导入

情境是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我教学《打折》就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来导入新课:店主(由学生扮演)站在讲桌前,讲桌上放着两件衣服,身后的黑板上写着:“放血大处理”,“血”字是红色的。店主喊:“减减减,减到最低点,降降降,降到你心动。大家过来看一看,瞧一瞧,走过的、路过的不要错过,本店铺面已转,现不计成本挥泪大甩卖,所有服装两折处理,每件只卖48元……”一工商人员(教师本人)上场对店主说:“你这是违法行为,请把牌子收起来,不能这么喊。”店主:“我确实是两折处理呀!”工商人员:“你把衣服的成本价提高了多少标价?”店主:“我提高了500%以后标价的。”工商人员:“同学们,他将每件衣服按成本价提高了500%进行标价,再按两折处理,每件衣服卖48元,我们今天就来帮他算一算,他到底是赚还是亏?”出示课题《折扣》。这样的导入,情景来自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结合教学内容有意制造悬念,学生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小学数学导入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它是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为了让学生“收心”、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它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续知识的开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力争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并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我们一线教师最终的心愿。

论文作者:王春雨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6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初探论文_王春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