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占民 武双林 辛嘉 王晓龙 雪峰
(内蒙古牙克石市人民医院CT室 内蒙古 牙克石 022150)
【摘要】目的:探讨X线、CT与MRI对蒙古族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蒙古族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79例(120髋),分别采用X线、CT与MRI进行检查,检查后,比较三种检查方式所检测的结果。结果:CT与X线片检查的阳性率均明显低于MRI所检查的阳性率,比较CT和X线片检查的阳性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数据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方式可首选MRI进行诊断,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率与CT和X线片进行比较,均明显高于后两者,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早期检查;股骨头缺血坏死;影像学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033-02
蒙古族人民具有独特的传统生活方式,因摔跤、骑马活动而引起的外伤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蒙古族聚居地较为常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NFH)是骨科常见髋关节病症,多由于外伤、酗酒或长期使用激素等因素引起,约90%以上的病症均为外伤、激素、酗酒原因造成[1]。为探讨ANFH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笔者对79例蒙古族早期ANFH患者分别采用X线、CT与MRI进行诊断,其中MRI临床诊断率最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诊治的蒙古族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79例(共累计120个髋关节)。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中男45例,女34例,年龄24~65岁,单侧58例,双侧31例,多数患者发病较隐匿且为慢性进展。临床表现为腹股沟区与髋部疼痛,患者均出现髋关节肿胀疼痛,下肢活动受限或有活动障碍等。发病原因为外伤34例,长期服用激素19例,酗酒18例,无明显诱因8例,均未发生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骨折。
1.2 方法
均采用GE 800MA DR X线机检查,拍摄髋关节标准正位片,患者取仰卧位,双足尖内旋为15~20度,使股骨头与股骨颈充分显示。利用GE BrightSpeed 16排螺旋CT机扫描,层距为2.5mm,层厚为2.5mm,扫描范围为双侧髋臼上沿到股骨颈基底处。利用飞利浦1.5T MRI扫描仪检查,患者仰卧位,采取常规SE、FSE序列,对横轴位与冠状位进行扫描,同时以冠状位抑脂序列加以辅助,间隔为lmm,层厚为4mm。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病理检验结果,120髋中I期51例,Ⅱ期42例,Ⅲ 期27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比可知,MRI检查阳性率显著高于CT与X线平片,差异显著(P<0.05),且CT检查阳性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
附表 X线、CT、MRI检查分期比较(行列χ2检验)
方法I期 Ⅱ期 Ⅲ 期早期阳性率(%)
X线 6 13 20 32.5
CT 28 24 24 63.3
MRI50 42 27 99.1
χ2 =10.68 ν=4 P<0.05
3.讨论
蒙古族是世代习惯迁徙的游牧民族,骑马、比赛摔跤等活动是蒙古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方式,剧烈的户外运动偶尔引起的外伤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蒙古族人群中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病,原因为骨细胞所在陷窝变空,细胞核固缩,确实骨性成分,导致骨细胞死亡、骨髓造血细胞,以及脂肪细胞死亡的病理过程,诱发骨性关节炎和股塌陷,导致患者关节功能出现障碍,最终造成患者残疾。由于早期无典型症状,并且通过常规检查而无异常发现,通常在发展到中晚期后才表现异常症状。医学界大量临床试验证明,ANFH早期诊断可大幅度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2]。
X线平片与CT检查的方法为:利用密度差异对患者的病变加以显示,影像学常规检查方法为X线片,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细胞因代谢障碍导致水肿变性,死骨与活骨的密度与大体结构大致相同,ANFH骨形态与骨密度改变不明显,X线片密度的分辨率不高,导致阳性的检出率偏低。此外,与X线片比较,CT扫描密度分辨率较高,可在早期发现病灶,可很好的显示出患者的骨结构,并且可观察到囊性变和局灶性硬化,然而CT检查对早期的肉芽组织浸润和骨髓坏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阳性检查率不尽人意。MRI检查基础是骨、骨髓细胞缺血引发骨髓细胞坏死、水肿,导致坏死部位的含水量有所升高,病变区域出现长T1及长T2的异常信号,同时可于TlWI内发现“双线征”,而这即是股骨头缺血坏死MRI的特征性表现[3]。MRI能以多序列、多方位呈现病变处,便于操作人员对病变处展开多方位观察,同时能以多序列参数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与线索,故而其临床诊断率更高。部分研究人员认为,ANFN分期中Ⅲ期为股骨头缺血坏死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关键时期,若患者病变发展到明显的股骨头变形及碎裂塌陷时,则会产生不可逆病理性改变,而MRI对Ⅲ 期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由此表明,在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的诊断中,X线平片检查对其检测有所帮助;较X线平片相比,CT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参考及提示价值;MRI检查方法最具优越性,临床诊断率最高,且对关节间隙积液及合并髂腰肌囊性扩张诊断也有所帮助。因而在这三者中,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 肖云洪.X线、CT,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146-147.
[2] 谢忠伟.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影像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28):6253-6254.
[3] 巴拉珠尔.蒙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6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1:12.
论文作者:纪占民,武双林,辛嘉,王晓龙,雪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3
标签:股骨头论文; 蒙古族论文; 患者论文; 缺血性论文; 方法论文; 外伤论文; 关节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