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成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互关系及启示
卫宇浩
(中共长治市上党区委党校,长治 046000)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互关系;启示
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逐渐成为日益复兴的社会主义强国,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得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产生于建立新中国的实践当中,又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两者相互促进,是一个相互发展的辩证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和发展的客观依据。实践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要想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就必须与我国的实践结合起来。对此,毛泽东同志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在批判教条主义的错误时曾提出:要“宣传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那么什么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呢?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中得到创造性发展。毛泽东说:“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当需要在乡村时,就在乡村,当需要转到城市时,就转到城市。”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党逐渐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企业若想保证其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对于财务会计的工作应给予高度重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财务会计的作用。而发挥财务会计的作用应该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实质和目标,然后结合经济信息通过系统的分析后做出系列的计划方案。另外财务会计工作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其对于生产流程也有一定的涉及,因此需要将财务会计工作普及化,而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领导对于企业的资金流动要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做好管理工作;二是销售部门在进行销售工作开展时,对于产量和资金流动要很好的掌控;三是市场部门要及时了解市场经济活动的变化,借此给财务部门提供有利的市场经济变动信息以便更好的做好财务会计工作。
(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关 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问题,马克思主义提供的基本原理是:首先,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其次,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巴黎公社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实践就是在这些理论指导下完成的。
我们党在革命初期照搬了俄国道路,导致我们走了一些弯路,毛泽东后来认真思考并总结了错误发生的根本原因:我们党“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经过不断地思考和总结,逐渐提出了符合我国具体实践的正确革命道路。
二、新中国的成立,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创新
(一)新中国的成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与创新扫除了障碍
对于难以合成的化合物可以通过脂肪酸的酰卤与醇在吡啶等碱催化下反应制备;亦可以在脱水剂的作用下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制得[6],常用的脱水剂有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等(DIC)等;此外,脂肪酸钠盐也可与环氧氯丙烷等反应制备甘油三酯化合物。其反应式依次如下:
1.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
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推进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前提和实践环境,为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打下了一个良好的政治基础和国际环境。
合理的合同条款设置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量清单风险。依据工程项目各分部工程要求,共有可调总价合同、固定总价合同、单价合同等几种类型。为了避免合同漏洞导致工程招标方规避工程价款索赔风险,可在合作协议签订期间,利用可调总价合同控制分部工程实际工程量与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差额在±5.0%以内,若工程量上升幅度在标准限度外,则需要依照综合单价的95%执行。
2.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严重打击了世界殖民体系,从而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宝库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在实践中逐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以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认识,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初步积累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经验,同时也经历了一些挫折和教训,这些都为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实践基础,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实践经验。
三、从新中国的成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中得到的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
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我们党的历史上,都曾出现过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导致革命事业遭受重大挫折的严重错误。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它提供的是科学的方法,而不是教条。必须正确对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方法不动摇,另一方面也必须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来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理论,要结合我国实践和时代特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源于实践,社会实践在不断发展,理论创新也应不断推进。为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认识和把握中国国情,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实践证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所在。
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的一面,老师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进行表扬和鼓励,运用激励的语言来赞美学生,让学生在获得被人欣赏的满足感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32,333.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06
标签:新中国成立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相互关系论文; 启示论文; 中共长治市上党区委党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