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意义论文_李莉,李振业

试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意义论文_李莉,李振业

白银市第八中学 甘肃 白银 730900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存在被动学习和创新不足的缺点。本土原创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基于复制、理解、运用、创新四层次能力发展模型,重构教学流程,在讲授、内化、讨论等主要教学环节,均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对分课堂;创新性;留白

教育强国需要满足创新驱动和创新性发展的人才支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落脚点在于促进创新性学习。课堂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让传统课堂发生实质性变化,有效促进创新,是一个根本性的难题。自主课堂、高效课堂、翻转课堂、慕课等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尚未得到公认的预期效果。2014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提出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基于创造性学习的原则和渐进自主原则,从心理学原理出发,重构课堂教学过程为层次递进的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过程,有可能为创新教育提供新的路径。

一、激发思考的引领性讲授

对分课堂的讲授是“精讲—留白式”讲授,聚焦于知识结构的重点和难点,把细节留白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内化吸收和讨论中完成。这种模式不同于传统讲授模式,主要体现在,“精讲—留白式”讲授中,不是教师给出知识结构,而是学生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自主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重在学生听课过程中的建构过程。对分课堂的讲授强调“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基础、动机和能力确定知识结构所涵摄的学科内容及其总体难度,确定诠释知识结构的材料。精讲与留白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渐进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对分课堂的讲授,通过建立知识结构,为学生设置一个创新性学习的总体框架,设计了关于价值、意义、方法的“学生心灵通道”,为学生创新性地将价值、意义、方法植入自己的“心灵通道”,留出充分的想象和探索空间,让学生在创新中获得成就激励,并通过回归生活,在生活中获得肯定和奖赏。

二、突出个性与新意的内化与讨论

内化吸收和讨论是学生最重要的自主学习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他们渐进地建构自己的“心灵通道”,赋予其个性,体现新意和创造性。内化吸收方面,内化吸收包括独立学习和独立做作业,通过个人建构,学生形成自己的个人作业。作业不要求学生给出标准答案,提倡用作业表达自己的思想,用行为把思想展示出来。作业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散和想象空间,尽可能促使学生新颖、独特地进行个性化建构。讨论方面,以小组讨论为主,通过随后的教师抽查、自由提问和教师总结进行凝练与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讨论中,学生形成集体智慧,但集体智慧也不要求给出标准答案,强调利用集体力量,在更高层次上建构出新成果。讨论成果表明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有可能自主地进展到较高阶段。小组讨论时,各成员共同分享彼此的作业,由于不同学生的作业不同,要形成集体智慧,就必须探究出共同的东西。

三、对分的创新:复制与理解

创新作为能力发展的最高层次教学实践表明,精讲时,学生最初接触到核心知识点,必然的行为只能是调动尽可能多的感官参与,尽力把握核心知识点,能够有个大致的印象。这是随后任何学习行为的基础。精讲过程中,学生得到的是知识框架的基本轮廓和理解、应用的大体路径。内化吸收时,学生要从对知识框架的把握开始,在精讲把握的基础上,尽力把核心知识点表述出来,当能够顺利地说出来时,学生对学习内容就具有了复制能力。复制(reproduce)指把教师讲授、呈现和展示的学习内容按照原有的形式进行复述或模仿的能力,也称为模仿。复制和理解往往交织在一起,在复制中理解,在理解中复制,最初是少量复制、少量理解教师呈现的内容,随着复制内容的增加,理解的内容也就增加。内化吸收时,学生会尽力完整复制出核心知识点,尽量理解知识框架的整体结构。理解(un-derstand)的结果,是对学习内容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能够把握所学习材料的意义。当学生理解了知识结构,明确了学习的意义,找到了方法,就可以在价值的引领下,把习得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运用(apply)指将学习到的内容和行为方式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新的问题。显然,运用是知识结构的创造性迁移。而如果这种迁移行为足够新颖、足够独特,就是创造(create)———运用的高级阶段。

总之,把对分课堂的三个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就会发现,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是一个逐渐获得对创新的控制权的过程:从复制到理解,从运用到创造。虽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所有主题上达到能力发展的最高水平,但在对分课堂模式下,创新性思维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现实,创新性行为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

[3]陈志超.闵永新.陈瑞丰.对分课堂模式下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渐进生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1).

【作者简介】李莉,女,中学一级教师,现任职于甘肃省白银市第八中学,主要从事英语教育教学研究方向。

论文作者:李莉,李振业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试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意义论文_李莉,李振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