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建筑物的建设难度及复杂性越来越高,导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频繁出现,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建筑质量造成巨大威胁。BIM技术凭借其可视性、动态性及模拟性等优势,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BIM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的效果,从而提升工程施工的水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者给予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应用思考
BIM 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提高了工程质量,使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各类安全隐患降低。该技术极具优越性,为设计图提供参考意见的同时,充分发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资源优势,使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更加安全统一。无论施工单位,还是工程管理人员,都要明确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价值,加以应用,使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兼具。
1 BIM技术和安全管理的含义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可以说正处于快速发展状态下,但随之而来的安全事故也是频发不断,而施工安全管理作为建筑管理中的主要环节内容,管理质量水平如何逐渐受到各界人士高度重视,需建筑企业能始终遵循现代化安全管理原则,选择恰当合理的管理方法手段,针对施工安全管理期间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展开深入分析,从而提出可行性应对策略,彻底消除以往存在的不安全隐患,避免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风险事故,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展开创造良好条件。据调查显示,以往传统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是以事后管理经验为主,虽然对施工现场环境、设计图纸及安全措施都展开了全方面管控,但仍无法深入了解工程项目安全施工情况,达不到预期安全管理效果。特别是在人员数量较多且流动性较大情况下,更是容易出现各种不稳定性隐患,在这种情况下BIM 技术的产生应用就极其重要,根据其自身具备的可视化和模拟性优势可构建较为完善安全管理模型,帮助操作人员展开各种工序的模拟试验,便于使其准确预见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自身养成良好应变习惯,并且各部门之间还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制定提出可行性较强的措施方案,大大降低失误发生的机率,达到施工安全管理最佳效果。
2 BIM安全管理特点
可视化。该技术以网络计算机为载体进行虚拟操作,通过BIM 信息模型构建,使各类设计、施工信息等更加清晰。依据三维空间模型,及时判断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风险,提前控制,规避各类安全事故混合质量问题,达到良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效果。动态化。该技术又一大优势在于依托已创建BIM 模型,对各环节工程信息、资源、实施过程等进行集成,并对施工设备行走路径、吊车半径范围等施工过程加以模拟,灵活调整BIM 模型中的相关数据,便于风险源判定。模拟性。BIM 技术具有仿真特点,确保工程实践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且能够借助三维工程模型直观感受现场安全情况,明确不良安全状况等,增强工程管理者及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3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借助BIM 技术,合理布置临时设施、进行三维碰撞检查、虚拟操作等,在第一时间了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不良影响,减少不必要的工程安全及成本浪费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 合理布置临时设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包含很多临时设施,其布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乎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等,将BIM 技术应用到临时设施布置过程中,可帮助施工单位对所需各类施工设备、材料等资源进行准确估算,并对临时设施进行评估,确定其是否安全以及施工过程是否方便等,在第一时间发现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已有施工方案,科学分解安全生产过程,将其分解为维护和周转材料等建造结构模型,通过建模,呈现各构件尺寸、重量、连接方法、布置形式等,并以此为依据,对施工设备、机具、方法等进行灵活选择,使建筑工程施工和安装过程更加便利。例如,一建筑工程耗资巨大,施工初期,管理人员借助BIM 技术,对施工现场布置、大型机械及措施布置方案、每个月所需资金、施工材料、劳动力等情况进行预测,体现发现问题,并加以优化。
3.2 进行三维碰撞检查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复杂,工序多,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兼顾每一个施工环节。设计人员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提前规划管线位置,以免出现各部件相互碰撞的情况。以往2D 图纸不够直观,数据作用有限,增加了碰撞检查难度,稍有不慎便会出现偏差,各种漏洞层出不穷。依据实际工程情况,充分发挥BIM 技术可视化优势,执行三维碰撞检查工作,使各流程设计更加规范,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碰撞风险降到最低,避免各工序之间出现冲突,减少返工问题。同时,一线施工人员还可以借助该技术中的碰撞功能,对3D 结构方案加以优化,开展施工模拟实验等,避免了不必要的质量、安全等问题。例如,将施工车辆行走线路、物料堆放场地、材料吊装、基坑施工等各工序内容、指标等相关数据输入到BIM 模型中,模拟吊装设备架设情况及挖掘机行走情况等,看其是否会发生空间碰撞,以此为参照,执行具体施工工作,及时消除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3.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虚拟操作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实践中,充分发挥BIM 技术优势,模拟建筑工程项目建造过程。借助这一虚拟方式,便于施工管理部门、一线施工人员等对建筑工程施工信息、工程情况等进行全面掌握,在该基础上,对建筑设计及施工方案进行科学分析,确定其是否具备可行性。该背景下,要依托BIM技术,依托虚拟建造,直观呈现建筑模型中的各项物理特征,便于施工人员、客户等直观了解项目实施全过程。具体工程实践中,还要依据外部环境、地形、气候等特征,依据工程变化,对建筑安全施工方案进行灵活调整,从根本上规避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类安全风险。例如,在三维可视化功能基础上加上时间维度,进行虚拟施工。直观对比施工计划和实际工程进展,并进行有效协同,使施工方、监理方等了解工程进展,发挥BIM 技术优势,通过施工方案、施工模拟、现场视频监测等,对安全、返工、整改等不良问题加以控制。再比如,依据建筑项目资料,针对高处施工方案,制定安全专项方案,采用BIM 系统,对施工数字模型进行构建,自动分析每个楼层结构空间形体,查找危险洞口,进行安全预警,并对安全防护栏杆进行自动设置,将位置标注清楚。在4D 模拟中,设置栏杆的安装、拆卸地点和日期,并对防护工程量进行自动计算,始终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可视化监控,并对各类安全措施和计划等进行灵活调整。
4 结语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始终是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确保建筑施工安全是施工管理人员不懈的追求。由于建筑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工序繁多,施工安全隐患较多,使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也相对较大。此时引入BIM 技术,利用其虚拟化、可视化等特点,能够通过构建建筑模型,直观的展示建筑施工全过程,帮助管理人员更加清晰的了解建筑施工各个环节,从而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将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从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铭甲.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5):201-202.
[2]黄湘寒.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06):99+101.
论文作者:傅银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论文; 模型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