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腾冲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腾冲 6791000)
【摘 要】:职校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决定人生德操高下、品性优劣的特殊阶段。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因此,做好职校生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说于己是功德无量,于人是受益终生,于国则是播下和谐发展的希望火种。
【关键词】:职校生;第一学期;班主任;思想教育
职业教育承载着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而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初中生、高中生和职校生学习过程和目的不一样,高中、初中注重的是高考的结果、中考的结果,是以升学为主,为大学、高中培养学生,而职校生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职业学校针对的主要是不能升学高中的学生,主要是为培养一技之长而开设的。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学生刚进入职校,从初中生转变成职校生在思想方面有很多的变化,笔者认为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可以利用班会课和晚自习和学生一起学习《弟子规》、《为人处世二十九字节》、《养成良好习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道德风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
1 职校生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腾冲市职校近几年生源情况看,职校学生80%以上来自农村,年龄约16岁左右,99%以上刚初中毕业,学生思想波动较大。主要表现为,一是有的学生刚进校门,不适应职校生活,进职校的学生往往认为前途渺茫,从而导致心理迷茫,情绪不稳定,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集体观念,意志力交叉,自私自利。二是缺乏独立自主吃苦耐劳的精神,生活上互相攀比,讲究吃穿,超前、超高消费。三是打架、喝酒、玩游戏现象严重,做事不计后果。四是学习没有进取心、上课睡觉、逃课、旷课现象普遍。五是缺乏礼貌、骂人、破坏公物现象突出。六是部分学生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无组织无纪律,自由散漫。
2 职校生第一学期思想教育的内容
2.1学习《弟子规》,养成良好道德风尚
《弟子规》已流传了三百年的时间,它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求学和待人接物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曾经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地传统读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今,诵读《弟子规》,并落实在生活当中,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它对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也有莫大益处。可以说,《弟子规》仍然具有强大的时代意义。
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弟子规》所弘扬的“泛爱众”“亲仁”实际也包含有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
公民道德建设的落脚点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在《弟子规》中,“长者先,幼者后”“己有能,勿自私”的要求,反映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凡出言,信为先”“凡是人,皆需爱”等内容,反映了诚实守信、服务人民等职业道德的要求;“入则孝、出则悌”“衣贵洁、不贵华”等反映的是尊敬长辈、勤俭持家等家庭美德的要求。
不管学生以前有没有学习过,利用约前三周的时间带领着同学一起学习弟子规。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讲信用的原则;和大众相处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2.2 学习“为人处世”,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所谓的为人处世之道,其实就是如何做人,怎样适应社会需要的简单道理。为人处世之道,并没有固定的模式,看似很简单,实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要学会为人处世之道,诗情画意地行走人生之路,还真不是一件很简单,很容易的事情。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对人间万象和人生百态,只有学会并掌握好为人处世之道的技巧,才能在处理社会工作和人际关系上,如鱼得水,愉快畅游;反之,则举步维艰、进退两难。
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每天要进行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在交往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联系,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绝大多数职校生这是他们最后的学校生活了,从职校走出去以后他们就步入社会了,在步入社会之前应多学习为人处世的一些道理。为人处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读懂一个字诀,受用你一生。利用三个星期的时间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为人处世“二十九”字诀,指导教育学生为人处世的修养,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3 学习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
拿破仑。希尔曾说“习惯能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有言:“习惯是人生的主宰。” 习惯即命运,成功从培养习惯开始。习惯对我们的人生有着绝对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决定了我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左右着我们的成败。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而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人的失败往往由于自己的某种缺陷所致。那么,好的习惯就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钥匙,而坏的习惯是通向失败的敞开的门。健康人生的基础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管是美好的品德,还是较强的学习能力,一切都基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职校生正直青少年时期,正是习惯形成时期,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因此第一个学期重点和他们一起学习《养成良好习惯的成长故事全集》这本书,本书从保持积极面对的心态、积极进取独立不依赖、勤于创新等入手,从不同方面阐释了青少年养成好习惯的种种道理和方法。
3 结论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对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承担学生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总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知识结构,做到既传授给学生理论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入职校以后能重新认识自己,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来衡量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做人的准则,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
论文作者:郭勉艳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8年第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职校论文; 学生论文; 习惯论文; 为人处世论文; 的是论文; 腾冲论文; 弟子规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8年第1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