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依照罗马的相关儿童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可以将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分为:新生儿功能性便秘、婴幼儿功能性便秘、儿童功能性便秘以及青少年功能性便秘。
(一)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前提条件
1.儿童每周的排便次数≤2次。
2.儿童在能够控制自己的排便功能后,儿童每周至少会出现1次排便失禁的情况。
3.儿童曾经具有大便潴留的病史。
4.儿童以往出现过排便疼痛的经历,或者儿童出现过排便困难的病史。
5.儿童身体直肠部位存储了较多的粪便团块。
6.儿童排出的粪便团块甚至能够阻塞住马桶的出口。
(二)诊断要求
当四岁以下的儿童出现至少两种上述症状,并且发病时间在1个月以上的儿童,通常能够诊断其为儿童功能性便秘。此外,患有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患者,还会出现易激怒、食欲下降等情况。但是,随着患者体内粪便的排出,儿童的此种伴随情况会逐渐消失。
诊断四岁以上的儿童功能性便秘时,患者需要满足上述诊断标准中的两条及以上,并且患者没有出现肠易激综合征等诊断标准后,并且儿童在诊断之前病情发作时间在两个月以上,每周至少发作一次时方可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主要是一组腹痛、排便习惯、腹胀以及大便性状异常的症状。患者出现肠易激综合征与患者自身的排便习惯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大多数患者在排便之后均会明显感觉症状有所缓解。
二、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一)保守治疗
1.饮食调整
对出现功能性便秘的儿童,需要调整儿童的日常饮食,为患儿的饮食中添加部分液体或者富含丰富纤维膳食的食物,便于儿童的肠道进行蠕动,帮助儿童功能性便秘患者顺利排便。
2.排便习惯锻炼
医护人员以及家属需要帮助儿童逐渐养成定时、定点、规律的排便习惯。
3.手法协助治疗
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患者可以进行肛门指诊,并对儿童遵医嘱给予适当的排便栓剂或者洗肠手段。
4.药物治疗
根据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情况选择适当排泄药物。医生选取药物的主要原则为,药物存在的毒副作用较小以及难以产生依赖性的药物作为首先药物,比如膨松剂、微生态制剂以及渗透性泻剂等药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训练是近几年新流行的一种生物治疗方法,是利用电子工程技术,将某些不容易被察觉的生理活动,变为声音、图像等能够被感知的信息。通过这种技术,患者可以了解到自身的生理活动,以此进行调节,能够有效改善异常行为。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有无痛苦、能忍受、无不良反应等多方面优点,容易被患者接受。
生物反馈治疗方式,是让患者从认识自我开始,在认识的前提下,经过反复练习,逐渐控制自己的一些生理活动。可以采用游戏法对患儿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过程中,要让患儿调整排便动作,尽量使其与正常儿童看起来无异常。
要想保证生物反馈治疗的正常进行,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方面:(1)患儿要全力配合。(2)能感受到肛门外扩肌进行收缩或者松弛。(3)终末效应器官必须有一定的反应性。(4)患儿要能感觉到直肠被牵拉的感觉,并且尽最大可能控制排便的动作。通常对儿童进行的生物反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五大点:
1.加强患者肛周肌肉力量的生物反馈锻炼
此种生物反馈治疗手段适用于,收缩状态下的肌电振幅以及向量容积较低的便秘患者。将肛探电极插入肛管内对患者进行监视,并将其显示在屏幕上。
2.改善患者的直肠感觉阙值的生物训练
常用于直肠感觉阈值较高的便秘患者人群,将带有气囊的测压导管插入患者的直肠内,对患者的阈值进行降压措施。
3.缩短患者括约肌反应时间的生物反馈训练
利用膨胀的内气囊升高患者的直肠感觉阈值,当患者感觉到直肠膨胀后,指导患者立即收缩肛门的外括约肌,从而锻炼收缩时间延长的患者。
4.建立肛门周围括约肌收缩的生物反馈训练
此种方法能对便秘患者的直肠进行生物训练,使患者直肠内一旦出现轻微的膨胀感时,肛门括约肌直接产生反射性收缩。
5.改善患者的排便动力生物反馈训练
常应用于排便动力异常的患者,尤其是术后出现便秘的患者。
(三)生物反馈治疗的适应症
1.盆底肌功能失调型便秘
根据相关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大约有一半的便秘患者会出现盆底肌功能失调情况。所以,对于患有功能型便秘的儿童,使用生物反馈治疗方法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2.结肠慢性传输性便秘
3.大便失禁患者
对于此种情况的便秘患者,需要加强患者的括约肌协调功能,并改善患者直肠的感觉意识以及肛管的收缩压。
4.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
首先需要缓解患者盆底肌肉的疼痛感,并有效减轻患者的紧张性疼痛。应用生物反馈治疗方法,能够让儿童功能性便秘患者无痛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并且治疗后不会遗留下相关疤痕。
论文作者:向利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患者论文; 儿童论文; 功能论文; 生物论文; 直肠论文; 反馈论文; 括约肌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