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当前国际跨国公司发展战略新趋势——兼议对中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国公司论文,中国论文,发展战略论文,新趋势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国际跨国公司正处在兴盛时期。全球跨国公司已发展到3.8 万家,拥有分支机构20.7万家,员工约7300万名。90%以上的跨国公司来自发达工业国家,它把触角伸向全球发展中国家,并力图控制那里的市场。国际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生产总值的40%左右, 国际贸易的50 —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工艺研制的80—90%,以及国际投资的90%,国际跨国公司如此庞大规模和雄厚实力正在左右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我们认真研究分析当前国际跨国公司发展战略新趋势,从中探索其发展规律,经营战略和运作特点,紧密联系中国跨国公司实际,可以获得启示。
跨国公司发展战略四大新趋势
当前国际跨国公司发展战略新趋势可以归纳概括为四大趋势。
跨国公司发展战略新趋势之一。跨国公司从简单一体化战略向复合一体化。
独立子公司即在东道国经济中比较独立运行的子公司。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可以说已走过这个跨国公司发展战略初始阶段,而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部分跨国公司正处在这个阶段。
简单一体化战略——跨国公司主要寻求外源来参与国际生产。母公司通过对子公司的所有权或通过与当地公司的非股权安排,如分包合同来控制外源化生产,分包合同使跨国公司能集中于价值链的某些部分,而分包商则集中于其他部分,通常为劳动密集部分的生产。分包公司将它们自由与跨国公司或其子公司联系起来,成为跨国公司生产体系的一部分。通过分包包排与母公司联系的公司通常不能独立存在,而必须通过建立职能上的联系而一体化人母公司的价值链,因此,组织外源化国际生产要求许多公司职能实现一体化。出口加工区通常是这种外源化生产的基地。在很大程度上外源化是由成本驱动的。如美国耐克(Nike)公司鞋和服装的生产分包给40个不同的地区,主要是南亚和东南亚,设计和市场营销由母公司负责。原型经修改后的方案通过传真给所有地区的分包商,由耐克公司职员到现场予以质量控制,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销售。单个分包商依靠母公司提供设计、标准和市场,所以,它们无法独立存在。
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和一些新兴工业区的跨国公司发展战略正处在这种形式和阶段。由于国际科技革命发展迅速,国际化生产纵深发展,世界经济区域化的扩张,国际市场争夺激烈,国际竞争迫使跨国公司寻求新的发展战略。
复合一体化战略——复合一体化的前提是公司具有将生产或供应转移到任何一个更能获利的地点和能力。在复合一体化下,任何地方运营的任一子公司都可以独自与其他子公司或母公司一起,为整个公司行使职能。复合一体化要求将各种职能行为,不仅仅是生产,还包括研究与开发、金融、会计等,安排到各自能最好地实现公司全盘策略的地方去。美国的IBN公司的高温超导研究安排在瑞士进行, 以利用在国外可获得技能优势。汽车业跨国公司在零件的生产和最终产品的组装方面已实现了复合一体化。如日本丰田在四个东南亚国家中有零配件的生产网络。在金融业方面,许多跨国公司清偿管理和金融功能的其它方面被置于最能符合公司正体需要的地方,利用信息技术方面的创新。金融功能的一体化可以发生在母国或者国外子公司。如PireMMlli 公司通过其在瑞士的子公司协调并保证它的全球金融承诺。这一子公司对整个跨国公司的金融活动负责。其它如采购、会计、培训、法律等方面,有不少跨国公司正在实施复合一体化战略。
中国跨国公司目前基本上正处在独立子公司初始阶段,在条件具备后应该尽快升级为简单一体化阶段。中国的大型企业集团如中国银行、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华润公司、中国首都钢铁总公司、上海宝钢总公司、广东、海总公司、深圳赛格公司、珠海珠光总公司等,已有不少集团公司步入或正在试验跨入复合一体化高级形式的阶段。
跨国公司发展战略新趋势之二。创办新企业战略向兼并收购战略发展。
投资建设和创办新企业的形式,进入90年代已退居次要地位,并逐渐为兼并收购形式所取代,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1992年开始至今,国际跨国兼并收购热潮滚滚,来势汹猛。
世界经济三极——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跨国兼并交叉活动日益频繁,交易量和交易额逐年增加,尤以美国为突出。美国梅里尔·林奇公司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1994年美国公司宣布的公司兼并案比1993年增加14%达到2997件,交易额高达2267亿美元。自1995年初以来,8 个月的时间,美国已宣布了价值2700多亿美元的合并和收购。美国兼并热潮吹遍全球,欧洲和亚洲公司同样被卷入兼并浪潮中。1995年第一季度全球用于兼并公司的金额达1352亿美元,比1994年同期增加26%。
现就全球主要产业的兼并活动作一扫描。
汽车工业的兼并活动。法国标致收购雪铁龙和西姆卡。美国福特收购奎亚。通用收购萨博。影响很大的兼并案有法国名牌雷诺和瑞典澳尔汽车公司合并,组成拥有20万员工、轿车年产量居世界第六、货车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大型汽车制造康采恩。
电讯工业的兼并活动。美国这方面的兼并最为活跃而且是大手笔。继美国无线电话公司出资25亿美元买下南卡罗来纳州戴尔——佩奇公司的无线电话业务,以及摩托罗拉公司的移动无线电能讯业务,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出资126亿美元购买麦考无线电话公司; 美国大西洋贝尔电话公司于1993年11月宣布将花费260亿美元兼并电讯传播公司, 等等案件之后。进入1995年美国电视网大兼并举世瞩目。美国三大电视网有两家在两天之内宣布将被兼并。
1994年9 月《亚洲周刊》称全球制药业兼并收购加剧。 据统计, 1994年世界医药公司收购兼并的资金超过300亿美元。 美国葛兰素医药公司(世界第二大医药公司)在1995年1月23日宣布准备耗资94 亿英镑将英国第四大医药公司——韦尔康姆公司购为已有。1995年8 月美国最大药品制造商之一,厄普约翰大药厂将同瑞典一家竞争对手合并,他们达成协议价值130亿美元。这一巨额交易, 反映全球制药业竞争之剧烈。
运输业的兼并活动。1994年6月柏林顿北方公司斥资27 亿美元购进太平洋桑塔费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铁路系统。在本世纪60年代,美国大约有30家大铁路公司,几经兼并收购,现在只剩下12家,垄断趋势在加强。
金融业的兼并活动。金融王国——瑞士连年来兼并之风日益高涨。瑞士银行公司连续收购三家同行;诺文银行,朗让塔尔银行和普亚地方农业银行。之后,瑞士银行又收购多起银行。到1994年上半年,瑞士联邦地方银行已减少了22%。
踏入1995年以来,美国银行兼并之风选起,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斥资之巨是前所未有的。仅8个月时间,美国已有199起银行兼并案,其中包括美国历史上最大的11起中的6起。引起轰动的兼并案, 要推美国美华银行和大通曼哈顿银行于8月28日宣布合并。 合并后的新银行名为大通曼哈顿银行的总资产将达2970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银行并将使美国银行重新跻身世界20家最大银行之行列。这一合并案宣布的同一日,克利夫兰花旗银行宣布将以21亿美元收购匹兹堡的因特格拉金融公司。接着美国国民银行于9月5日宣布,同意用价值16亿美元的股票购买南方银行公司。
其它诸如游泳、食品、商业、高科技等行业无不例外,不同程度地卷入兼并收购浪潮。
这次国际兼并与以往兼并热潮在实质上有着根本的差别。(1)这次兼并主要是以扩大企业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控制销售渠道,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盈利为目标。被兼并者则以实力雄厚的公司为靠山,避免遭受淘汰之忧。这与80年代的兼并活动是以融资兼并方式吞并其他企业;或者在兼并后便将新公司资产分割出售,牟取股市进出差价厚利,有着根本性的不同。(2)这次兼并非是“大鱼吃小鱼”, 而是更多的大企业兼并大企业的“大鱼吃大鱼”的尖锐斗争。(3)这次兼并是在自愿基础上两厢情愿情况下进行的,既有竞争者,也有非竞争者。兼并后企业数量减少,资金巨聚,垄断加强。
这次国际兼并活动如此活跃,究其动机有:(1)兼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兼并尤其是混合兼并可以减少企业经营风险。(3)兼并可以使企业获得某些竞争优势,且有利于企业实行“本地化”的捷径。(4)兼并多数由于兼并双方于估价与出价的差异而引起的,这会引起投机商从中渔利。 (5)兼并出于法律方面的考虑,利用合并来避免一些法律条文的约束。
当今国际兼并收购活动,西方评论家认为对那些生产能力大大过剩的行业来说是一次健康调整。笔者认为国际兼并有其积极一面,但并非完美无缺。无可疑议,由于兼并规模越来越大,垄断也就越来越强,其负面效应也就越来越明显。美国国际银行委员会主席丹·泰勒最近指出,美国50家大银行控制大约35%的银行,也许最终美国50家大银行将控制85%的资金。泰勒预示,今后五年美国的银行数目可能会从10000 家降至2000家。大兼并高垄断必然产生负面效应,即机构压缩,员工裁减,消费者利益受损,如美华和大通曼哈顿两大银行合并成立新银行,即将关闭上百家分行,75万名雇员中的1.2万名将被解雇, 银行业的服务价格也将可能提高。这种负面效应并非孤立的、个别的,而是在整个经济领域产生连锁负作用。
跨国公司发展战略新趋势之三。跨国公司向跨国战略联盟发展
随着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目标,跨国经营方式正朝着跨国“联姻”方式发展。这种跨国战略联盟已成为一种新的国际竞争形式。它已日益改变着国际市场格局和国际竞争格局。
跨国战略联盟是指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出于对整个世界市场的预期目标和企业自身总体经营目标的意愿,采取一种长期性联合与合作的一种经营行为方式。它的特征显示出联合是自发的、非强制的,联合各方仍保持着本公司经营管理的独立性和自主经营权,彼此依靠相互间达成的协议联结成松散性的整体。初级形式如零部件组装,成品返销,专利转让和技术培训等,要求双方较为密切的配合。高级形式是创办合资企业。其他高级形式的合作项目常以协议和合同等法律文件规定参与各方的责权利,不再建立新的生产经营机构。跨国战略联盟大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汽车业是最早出现跨国“联姻”的产业。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福特和日本马自达的“联姻”。这两大汽车巨头的合作始于1979年。福特取得了马自达25%的股权。两家公司在某些项目相互合作,但又相互竞争并保持着独立的管理机构。10多年来,两家公司共研制了10种新车型。两家公司还联合在墨西哥的埃英西路建造和设计了一个装配和盖印厂,利用高效的协同生产技能为美国市场生产两种新车型。福特和大众汽车公司将其在阿根廷和巴西的各自经营联合成了一家合资企业——Autolatina。在葡萄牙,福特和大众还共同拥有一家生产多功能客车公司。在汽车业这类跨国“联姻”还有现代与三菱、克莱斯勒的三方联盟;大宇和通用、铃木、五十铃的四方结合。
航空业进行跨国合作主要是喷气式客机和空中巴士。西欧和美国两大航空集团的跨国联盟,轰动全球,西欧集团成员是法国、德国、英国和西班牙四国共建欧洲空中巴士公司。美国集团成员是波音与富士、三菱和川崎重工。两大集团联盟共同投资40亿美元,联合开发更为高级的777喷气客机。最近,波音宣布与法、德、英、 西班牙四国航空公司耗资60亿美元,共同研制载客量达700多人的新型客机。
电子业的“联姻”。美国IBM和法国CSF联合销售微处理芯片,和日本东芝合作开发静态随机记忆芯片。这在1992年7 月间成为世界传媒头条新闻。1995年6月6日美国IBM、 德国西门子和日本东芝宣布他们耗资10亿美元的联合半导体研制计划,经2年多时间, 成功地研制出一种先进的计算机存储芯片比目前最先进的芯片领先两代。这是计算机芯片跨国联盟的突出成果。
美国两大军工集团——洛克希德公司和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在1995年3月15日芝加哥正在宣布合并组成全美最大的军工企业。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总部设在贝塞斯达,拥有资产100亿美元, 公司下设空间与战略导弹、电子、航空和情报与技术系统等几大部门,员工17万名。1994年两家公司的销售额共有110亿美元, 超过美国第一大军工企业麦道公司销售额75亿美元。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动因可以归纳为:(1)据西方信息, 现在开发新一代记忆芯片需10亿美元,建一家工厂生产新一代芯片需10多亿美元,研制一种新车型通常高达20多亿美元。如此巨资就是一个大公司也不胜负担,而开发成功率并非百分之一百,风险系数很大,二个以上大公司联盟共同开发研制新产品,可以共负经费,同担风险,分享成果,各自优势互补,降低成本,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跨国经营方式。(2)双方技术与经营优势互补,加快技术革新,缩短研制新产品时间,降低成本。(3)通过计算机预定联网体系达到进入市场的目的。(4)有利于获得增殖的资源。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跨国公司很少在他们认为自己具有核心优势的部门进行联合。
跨国公司发展战略新趋势之四。国际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加速向服务业发展。
新型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型产业加速发展,导致国际直接投资在增长过程中加速向服务业倾斜。
1990年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有50.17%是在服务产业上。 日本在海外第三产业投资比例最高达67%,德国其次占59%,法国居三位占49%,美国列四位占47%。在主要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在服务业只占29.5%。国际投资于服务业加速的主要原因有:(1)世界各地对现代化服务需求增幅很快,而现代化服务绝大部分由跨国公司提供。(2)中欧、东欧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银行、保险、电讯、会计和法律等方面的服务。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先后实施市场经济,同样对服务业的需求日增。(3)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自由化开始不久,它很快就扩展到更多的国家和更多的部门,包括电话、运输和公共设施等资本密集基础设施。尤其乌拉圭回合通过《服务贸易总协定》和最近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多过金融服务贸易协定》,不仅是其成员国所接受,也为其他国家所共识。由此,服务业自由化将会在世界经济中加快步伐。(4)当今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有一半以上发生在服务业中,可是不到10%的服务性生产进入国际贸易。1993年世界服务产品价值超过12万亿美元,而服务贸易额仅为1.03万亿美元。可见许多服务产品的可贸易性是很有限的。随着电脑和电讯技术的变革正在使服务性活动的贸易性不断提高,这就成为服务业国际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5)服务业能在生产、就业、 贸易和消费等方面发生良性效应,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西方国家热衷于服务业的投资,其动因正在于此。
三点启示
在我们比较全面地分析研究当前跨国公司发展战略新趋势之后,从宏观调控和战略眼光的角度来考察,可以从中获得启示。
启示之一。当前国际跨国公司发展战略新趋势是适应国际跨国公司的发展规律。任何经济形态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基本发展规律。跨国公司的发展也有其规律性。国际跨国公司发展如此生机勃勃,是随着国际科技革命不断创新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广,是随着生产社会化进入生产国际化的发展而发展。它是高级的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已走过初始发展阶段和成长发展阶段,正在迈进兴盛发展阶段。面临兴盛发展阶段,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必然要观念更新、战略更新、措施更新,才能适应跨国公司巨轮向前滚动,才能驱使跨国公司向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向前迈进。于是,国际跨国公司新的发展战略应运而生,它具有强大生命力。跨国公司是企业的高级组织形式,并不涉及所有制。不论是姓“资”的跨国公司,还是姓“社”的跨国公司,始终都要沿着跨国公司的发展规律向前发展,超前和滞后,迟早要受到历史的惩罚。当然,中国的跨国公司具有中国式的特点,并不要完全沿着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道路走;但是,这不等于中国跨国公司不按国际跨国公司规律来办。如果这些粗浅的道理能取得共识的话,那么,当前国际跨国公司发展战略新趋势是可以给中国跨国公司启示的。
启示之二。当前国际跨国公司发展战略四大新趋势并非全貌无缺,但四大新趋势是其主流,是推动跨国公司前进的原动力。四大新趋势是不相悖的,而是相辅相成,共促繁荣,既可齐头并进,也可择优而行。就中国跨国公司总体而言,尚处在初始发展阶段。当然,中国大型企业集团已有跨国投资和跨国经营的实力和经验,对四大趋势可作选择性或先后有序在实验。对中国广大的中小型跨国公司则要因时、因地、因公司制宜,能升级的则升,条件未备,则创造条件,等待时机,稳健发展,切忌盲目性,招来损失。
启示之三。中国政府要从宏观管理方面加强对跨国公司的领导和协调,尤其是在发展战略上的引导。这是关系到中国跨国公司发展前途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大经贸发展战略成败的问题。跨国公司发展战略四大趋势,关键在于改变政策和组织机构以适应国际经济新潮流。世界银行最新发表的年度报告指出,全球化——世界经济的新变革。报告强调,“最有资格在全球化所提供的新机遇中获益的是那些成功地改变其政策和结构,以支持外向型经济增长的国家。这种观点是值得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发展跨国投资和跨国经营时认真思考的。
标签: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