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思政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文/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新雅小学吉庆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根本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目前,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发现,实施围绕任务展开学习的“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首先需要将各种格式的源数据转换至包含NIS模型的ArcGIS海图数据库中。其次将ArcGIS海图数据库中的数据提取并克隆到本地桌面端的专题海图生产数据库中,专题海图生产数据库是一个包含了NIS模型的Geodatabase,并根据感兴趣区域(图幅范围)对数据进行批量裁剪。然后,基于专题海图符号库和注记配置规则,对数据进行符号化和注记配置。最后,对地图添加标题、图廓、经纬网等整饰信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未来总是属于年轻人。中国石化青工委正在联合有关部门加快实施人才强企工程,以增强“八种本领”为重点,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促进各领域青年人才脱颖而出,青年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青年人才队伍,助推中国石化决胜全面可持续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
一、任务驱动,激发学习热情
设计科学有效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围绕“社区需要我们共同参与”中《选出自己的当家人》需达成的教学目标:1.了解居委会选举在社区居民生活中的重要性;2.了解居委会选举的不同方式进而了解直接选举的优越性;3.养成关心社区事务、热心社区服务的态度;4.初步养成社会生活中民主、平等的意识等,结合学校及学生家庭所处的社区实际,设计了“居委会是如何产生的”调查问卷设计、“居民对居委会有什么期待”调查问卷设计、小记者行动起来、居委会选举模拟表演、居委会宣传海报的设计与制作等九项任务,并在课前将标注有“每项任务需三人以上共同完成”的“任务认领表”粘贴在了班级宣传栏上。十几分钟后,所有任务就都被学生认领了。但详细浏览认领表后,发现有几位学生没有参与到任务认领中。于是,重申小组合作的基本原则: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合理分工、取长补短;虚心学习,发挥长处的基础上,对任务小组进行了微调,并将还没认领任务的学生穿插到不同的任务小组中,保障人人参与学习。既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又对小组成员的组成进行“干扰”,表面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如此做法其目的是在关注学生个体不同需求、不同知识经验、不同认知水平、不同信息技能的前提下,组织分组,确保每位学生都受益。同时使不同特质的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共同进步。
二、导航路径,明确学习方向
只知道任务名称,不知道任务路径,便难以高效完成任务。学生认领到关于“选出自己的当家人”等各项任务后,老师不对任务的主要意图、具体要求和内容等做明确的说明,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探讨得出答案,其中老师会作过程性引导。首先,老师将有关与“居委会选举”等任务相关的文本、视频资料及网页链接等,以学习资源包的形式上传至班级主页,请学生自主下载或点击阅读,独立思考、初步感知。然后,组织各任务小组结合资源包内容及各自已有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经验,紧紧围绕“居委会选举方式种类”“直接选举的好处有哪些”等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学习和探究,对比分析任务的具体环节、执行任务的方式方法及各环节的时间节点,并形成初步解决方案。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信息技术图片和视频等资源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与学习路径,让学生在更加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加深对“居民选举方式”及“直选优越性”等学习任务的认知和理解,为更加高效和优质的完成学习任务奠定基础。
三、跟踪指导,挖掘学习资源
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疑虑,如“居委会直选有怎样的优越性、居民平等和民主地参与社区事务有什么好处”等小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承担起任务指导者的角色分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但教师不可以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只可以提供思路与建议。如执行“居委会选举模拟表演”任务时,经过前期讨论小组已经找到了“调查居委会选举制度——调查候选人的任职资格——调查选举流程——草拟竞选发言稿”的任务路径,但在跟踪任务小组草拟竞选发言稿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三位“候选人”的发言稿说辞都大同小异,亮点不多,原来他们都是根据在网络上查询到的政府部门颁布的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要求而撰写的“个人优势”,于是,老师建议他们采访下社区居民,了解居民心中的好居委会工作成员都具备哪些人格及工作品质,比如关心民生、热情周到等,并提醒他们要善于挖掘学习资源,看看其他任务小组(如“‘居民对居委会有什么期待’调查问卷设计”小组、“小记者行动起来”小组)可能会有一些可以共享的任务成果。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居委会选举模拟表演”任务小组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表演获得了大家的称赞。同时,老师要关注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任务的难度差异及任务小组的能力差异,导致任务完成得有快有慢,有好也有坏。对于那些任务完成得既快又好的任务小组,老师要适时引导其思考一些扩展性的问题,并将此作为附加任务布置给他们,如此便可为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在附加任务的执行过程中,老师不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由地设计与创新,因材施教。
四、成果展示,拓展深化体悟
成果展示环节是学生展示、分享学习成果的舞台,是学生对任务驱动学习体验过程中的感悟、习得的回顾与小结。成果展示前,老师应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多方辅助资源,例如软件设备、社区物理空间等,将各自小组在执行“如何选出自己的当家人”各项任务过程中如何克服困难、如何鼎力合作、如何收获体验的过程呈现出来,与其他小组分享成功经验,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及拓展学习视角的需求。成果展示后,各任务小组会将任务执行过程记录单及成果展示的PPT、文稿、舞台表演照片或视频等上传至班级主页,用于成果共享。任务驱动教学法打破了教科书“学习结果范例”的设限,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即使任务结果差强人意,但任务分析与执行过程中每位组员都为此付出了智慧与力量,那么整个任务就是有意义的。如此,学生参与任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激励和强化。
责任编辑邱 丽
标签: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学生主动参与论文; 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论文; 教师为主导论文; 应用论文; 学思论文; 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新雅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