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方友彬诊所 甘肃嘉峪 735100
【摘 要】目的: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护理人员执行医嘱发现药剂与患儿的实际年龄、病情不符合的患儿122例,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41例患儿由于药物剂量与患儿的实际年龄以及病情不相符,39例患儿由于穿刺过程中忽视对患儿病情的观察,19例患儿由于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属之间缺乏沟通,12例患儿由于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11例患儿由于输液期间巡视不及时以及缺乏必要得健康教育。经过对安全隐患发生因素的总结,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有效的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室采取专业化的管理护理服务,在输液前实行编号、姓名双核实制度,并给予健康教育,输液中对患儿的病情密切观察,对异常现象及时处理,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有效的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对策
静脉输液是指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者血液从静脉通道注入机体的一种注射方法[1]。随着医疗的发展,静脉输液已经成为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手段[2]。在儿科门诊中,患儿的病情变化较快,而且由于患儿太小,口服药物往往出现不配合的现象,造成药物的大量浪费,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因此,在儿科门诊中,医师将会首先选择静脉注射,使得儿科门诊静脉注射输液量逐年上升,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平均日门诊静脉注射均在600例次以上,4岁以下的婴幼儿占82.1%,为了保证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安全,我院对儿科中出现的护理事故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护理差错医技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护理人员执行医嘱发现药剂与患儿的实际年龄、病情不符合的患儿122例,其中男84例,女 38例,年龄0-5岁,平均年龄(2.9±0.8)岁,患者出现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药物的剂量与患儿的年龄不符或与患儿的体质量不符,护理人员的护理不当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属之间缺乏沟通,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输液期间巡视不及时以及缺乏必要得健康教育等。
1.2安全隐患分析
1.2.1环境因素
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患儿较多,同时患儿的陪护人员较多较杂,将会出现拥挤、嘈杂以及空气质量差等现象[3]。同时,患儿的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易哭闹,而且大小便次数多,若不及时进行清理,将会导致环境污染,并且同一输液室产生交叉感染率增高。
1.2.2药物因素
由于临床上所应用药物较多,每一种药物均有多种规格和制剂,同一种药物也会出现不同的商品名。医师在配药期间,对患儿的年龄、体重未能询问,对每公斤患儿的用药剂量不熟悉,将会导致药物剂量小,不能够起到治疗的效果,药物的剂量过大,将会导致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发展,医院的配药均采用计算机进行,一些医生对计算机的使用不熟练,将会导致的配药期间产生药物剂量误差以及单位错误输入等安全隐患,极大的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健康。
1.2.3穿刺因素
在静脉注射时,由于患儿的自控能力差,静脉血管较细,在穿刺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难度,对于较小的婴儿,护理人员在穿刺过程中,注意力将集中在穿刺上,忽视对患儿的病情观察,通常,患儿的穿刺以头部为主,在穿刺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面色以及口唇的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沟通因素
在儿科输液室中,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再加之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使得护理人员的情绪比较的急躁,在对患者的穿刺以及护理工作中,往往忽视了主动与患儿以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因此,护理纠纷事件极易产生。在本组研究中,19例患儿在穿刺过程中,未能够一次性成功经过护理人员未对患儿有效安抚及其家属的耐心解释,产生了护理纠纷事件,其中2例是护理人员在解释时由于语速较快,显得没有耐心,产生护理纠纷事件。
1.2.5巡查因素
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人员较多,患儿出现同名或者同音的名字较多,在进行输液时,护理人员叫患儿的名字时,家属容易出现错答的现象,将导致错误输液现象,将会引起严重的医疗事故[4]。同时,护理人员在输液后,未能够及时的进行巡查,容易出现针头拉出血管或者穿破血管等现象,导致药液外渗或者穿刺部位肿胀,对患者局部皮肤造成严重的损伤,将导致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
1.2.6健康指导因素
患儿在接受穿刺注射后,护理人员未能够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指导,使患儿及其家属在注射过程中,随意走动,或者随意调整输液的滴速,产生输液安全隐患。
2.结果
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41例患儿由于药物剂量与患儿的实际年龄以及病情不相符,39例患儿由于穿刺过程中忽视对患儿病情的观察,19例患儿由于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属之间缺乏沟通,12例患儿由于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11例患儿由于输液期间巡视不及时以及缺乏必要得健康教育。经过对安全隐患发生因素的总结,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有效的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
3.讨论
针对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我院将采取一下护理对策:(1)制定规范化的输液流程,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医师的的医嘱,并对医嘱单进行核对,在穿刺前,对患儿的年龄、姓名、药名、剂量以及患儿的病历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执行完毕后签名,增加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医院实施电子屏叫号系统,防止错误输液事件的发生[5]。(2)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熟悉各药物的禁忌症,能够为患儿及其家属说明药物的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穿刺过程中,既要保证穿刺质量,又要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3)在穿刺结束后,调好滴速,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讲,并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对产生的不良反应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4)护理人员要及时和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提高护理质量。
在研究中,对122例存在临床安全隐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穿刺因素、沟通因素以及巡查因素等。经过对安全隐患发生因素的总结,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有效的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儿科门诊输液室采取专业化的管理护理服务,在输液前实行编号、姓名双核实制度,并给予健康教育,输液中对患儿的病情密切观察,对异常现象及时处理,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有效的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沈娟萍.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管理措施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6(10):124-125.
[2]沈娟萍.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管理措施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6(10):56-57.
[3]杨秀清.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护理措施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09(05):457-458.
[4]张立威.儿科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及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9(25):396-397.
[5]吴立新,李苏静,张治萍,蒋文君.儿科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分析与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9(25):571-572.
论文作者:方友彬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患儿论文; 安全隐患论文; 儿科论文; 门诊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药物论文; 家属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