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胜利而奋斗--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_国民经济论文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胜利而奋斗--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_国民经济论文

为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更大胜利而奋斗——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5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更大论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论文,周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20世纪,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前半个世纪在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革命的斗争中取得了划时代的胜利,后半个世纪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实现繁荣富强的道路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路线,开始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经过改革开放的实践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这个理论指引下,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民民主革命 社会改革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75周年。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民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伟大胜利。回顾这段历史,正如李鹏总理最近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4次会议上《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结尾,对我党的伟大历史功绩所概括的:“在快要过去的20世纪,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前半个世纪在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革命的斗争中取得了划时代的胜利,后半个世纪在社会改革和繁荣富强的道路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空前壮举。”关于前半个世纪在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革命的斗争中取得的划时代胜利,已多有文章论及。在全国人民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开始执行的时刻,本文试就后半个世纪在社会改革和繁荣富强的道路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谈些感想,以此作为向党诞生75周年献礼!

1

这里所说的后半个世纪,主要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从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尤其是经历了“十年动乱”,在左倾僵化思想的禁锢下,没能正确地认识我们的国情,背离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而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发展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虽然比解放前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就其发展程度来看,仍然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水平。它不仅同发达的国家相比是相当落后的,而且就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之需要,也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理应继续解放生产力和大力发展生产力。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做,而想急于求成,盲目求纯,以为单凭主观愿望,依靠群众运动,就可以把社会主义建设好;以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好。我们没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去大力发展生产力,而是盲目地脱离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去片面地改变生产关系,追求“一大二公”。坚持以“阶段斗争为纲”,把本来在当时条件下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却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给割掉了,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被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由此形成了的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和僵化的经济体制,以及同这种经济体制相联系的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结果,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缓慢,徘徊不前,甚至走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地总结和吸取了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我国近3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决然地从根本上冲破了左倾僵化思想的禁锢,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一系列问题上进行了拨乱反正,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引向了正确地发展道路,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按照实践检验真理的唯物主义观点,冲破种种理论禁区,打碎套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从左倾教条僵化思想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推动了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同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出人们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亿万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团结奋斗。人们立即掀起对我国束缚和影响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进行大胆的改革,迎来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根据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不可能去遵循一个统一的固定模式。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后,我党经过十几年探索和总结,逐步形成了包括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党的基本路线、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等一套科学理论体系。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和评价,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这一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革命时期,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总结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解放全中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道路。它指导全国人民取得了划时代的伟大胜利,使半殖地半封建的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飞跃,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大胆实践,在总结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这一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贯穿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它根据我国的国情,首先明确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对这一论断的伟大意义给予高度评价:“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问题,是我们制订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进而根据这一论断,确立了我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它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不论是改革开放以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还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出现的犹疑和困惑,都源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了不断地探索,在1992年初对这一重大问题做出了理论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摆脱了人们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拘泥于某些固定模式的认识。以往人们把社会主义本质误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人与人之间互助合作的关系。这一概括,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倾向。以往人们认为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只有不断改变生产关系。只要生产关系“先进”,生产力落后也没关系。这一概括,阐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与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区别。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是为了资本家利益,不可避免导致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时代的要求,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突出贡献。同时,它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外部条件、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作了系统地阐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成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使我国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3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把邓小平同志发展战略的理论具体化,展现出一幅跨世纪的宏伟蓝图。最近,刚刚闭幕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已批准由国务院根据《建议》的精神,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

邓小平发展战略的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基础上的,具有科学根据的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理论。它包括从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教育、军事和外交以及祖国统一等各方面的发展战略,并对发展战略的目标、布局、动力、途径、重点、条件和领导力量等作了明确的规定。《纲要》将这一发展战略具体展现出来。

《纲要》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是今后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这个基本方针的核心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的关系。《纲要》又具体提出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条重要方针。即: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九条具体的重要方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是实现基本方针所不可缺少的。《纲要》突出强调了“两个根本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且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措施和步骤提出了七点行之有效的意见。这个重要方针,将在今后15年指导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实现《纲要》所规定的宏伟目标。

《纲要》详细地展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奋斗目标。

“九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纲要》规定:“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布置,到2000年,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实现人均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下世纪初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更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经济体制基础。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纲要》规定: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目标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登上一个新台阶,商品化、专业化的程度明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下个世纪前十年,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关键性作用的工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本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和重点产业带,地区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建设有很大发展,初步建立规模结构和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国民经济技术水平和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这一目标的实现,已基本实现了邓小平同志为我们设计的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两个关键性步伐,并体现了我们将在长达30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

《纲要》还对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诸方面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包括: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其中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部分,强调了“优先发展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发展,集中提出“改善高等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分层次、分期分批、有步骤地实施‘211’工程。 ”这是高等学校今后15年,特别是“九五”计划期间的工作指导方针,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对高等师范院校,《纲要》提出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是我们工作的重心。

《纲要》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它根据国内外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以及我国经济体制变化的新特点,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按照邓小平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思想,主要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确定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明确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它的实现,将把一个更加开放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全面发展的中国展现在21世纪,表现了中华民族将跻身于世界现代化的决心。它为下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后半个世纪在社会改革和繁荣富强的道路上迈出的这决定性步伐,与前半个世纪在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革命的斗争中取得的划时代胜利,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空前壮举。前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历史树立了一面完成人民民主革命,建立新中国的旗帜;后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不仅为中华民族,而且为世界人民开创了正确建设社会主义的先河。从这个意义上说,后半个世纪的壮举,意义更加深远。

大家知道,在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包括我们国家在内,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没能正确地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都在沿袭前苏联的模式。经济长期徘徊不前,人民生活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人们对社会主义产生了动摇。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验为通过改革振兴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令世人瞩目的道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学习中国的经验,结合各自的国情,去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壮举,不仅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对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庆祝我党诞生75周年之际,回顾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中所取得的丰功伟绩,我们感到光荣和自豪!我们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更大胜利而努力奋斗,以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Striving to Achieve More Victories in Construction of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 Commemoration of the 75th Anniversary of theBirth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Zhou Jinbang

Abstract:In the 20th centur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hinese people have made twoworld-shaking achievements,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centuryan epoch- making victory was achieved in the strugglefornational liberation and democratic revolution.In the secondhalf of the century Chinese people is decisively marching ona course to social reform and prosperity. The third plenarysession of the eleventh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China renewed Marxism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line,started aroad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penedup a new stage placing an emphasi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practising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he theory of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as formed.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ninth five- year plan for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objective outline in the year 2010" was worked out.

Key Words: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eople's democraticrevolution,social reform.

标签:;  ;  ;  ;  ;  ;  ;  ;  ;  ;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胜利而奋斗--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_国民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