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与论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区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题,而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社区也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领域。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积极创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有利于全面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利于大力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改进和创新。
一、社区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社区”一词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在1887年出版的《社区和社会》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社区通常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必须具备以下要素,即生活在社区的人群、地域范围、社区组织及相关制度、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社区内的成员具有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理上的认同感。
社区文化是构成社区的一个基本要素。然而,对于社区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其在社区行动系统中的位置等问题,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界都尚未达成一致。本文所界定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并为社区居民分享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这一界定包含以下内容:(1)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区互动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2)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分享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3)社区文化主要为一个社区的居民所创造所分享,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亚文化。(4)社区文化是一种地域亚文化,有别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亚文化,也有别于阶级亚文化和民族亚文化。
在社区发展过程中,作为社区构成要素的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重要资源(resources),它对社区居民的工作和生活以及社区的存续和发展,尤其是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1.社区是连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纽带,是未成年人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外的一个重要领域,社区文化建设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长期以来,由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脱节,学校教育的效果往往被大打折扣。我们的教育观念深处常常存在着这样一种既理想化而又无奈的认识,认为教育未成年人是学校的职责(虽然也不时地会强调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学校是一方净土,是象牙之塔。一种典型常见的表述佐证了这种认识:我们的家长甚至一些教师往往会把“家庭之外”、“学校之外”称之为“社会上”,动则“社会上”怎么怎么的,视家庭和学校独立于社会。事实上,这正是长期以来人们对社区重要性认识不足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或者说是人们对社区文化环境的失望心态的一种折射。
社会的变迁改变了人们的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明社区、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社区文化对社会大环境的意义与作用,也从中感受到社区文化建设的显著成效。因此,社区文化的概念开始深入人心,社区文化建设被提高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由此开拓出一个崭新的领域。
2.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极其活跃、敏感的特殊人群,是社区文化的直接受众,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最积极的参与者,因此社区文化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思想、理念、价值判断等处于交锋状态,使得现代未成年人的集体归属感逐渐淡薄,往往沉溺于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成才的漩涡中,走入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的误区。虽然以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旋律的学校教育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却往往会使这种教育失去应有的效果。学校教育者也正是认识到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这种局限,才大力倡导和实施了走向社会、走向实践的教育改革,期望通过社会实践,让未成年人学会辨析真伪,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现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区是未成年人生活的重要场所,任何形式的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无论其深度、广度,都不可能超越社区生活对他们的现实影响。认识不到这一点,我们对于未成年人的实践教育就有舍近求远、走向为了实践而实践的形式主义的误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社区文化建设,重视未成年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用科学、健康、文明的社区文化,去吸引、熏陶和引导未成年人。
3.社区文化活动具有学校不可比拟的开放性,对未成年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必然会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种理想载体。
未成年人的个性千姿百态,兴趣和爱好也不尽相同。因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就必然要求有一个能够彰显个性的开放的教育天地。
社区是未成年人在学校之外的极其重要的生活、学习、休息和思想交流的场所,与学校相比是一个随意性、开放性都相当大的场所。而这种随意性和开放性,使得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恰恰可以为不同个性的未成年人提供开放的广阔的天地。在社区文化活动中,未成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个性特点参加不同的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精神世界。科学、文明、健康的社区文化活动有助于促进未成年人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完善未成年人的人格,让未成年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
二、社区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功能
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区文化有着其他载体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
1.社区文化的教育感化功能,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
社会要形成自觉、自律、理性的法制秩序,须臾不可离开社会成员在个体行为上的自律。而社区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为社区成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提供导向。
首先,社区文化集中地反映出社区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社区生活安定,社会治安良好,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都会起到教育和感化社区成员尤其是未成年人的作用,这有助于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其次,社区文化直接表现为长期稳定的、起主导支配作用的社区风气。社区风气包含人的爱好、习惯、要求、行为等许多约定俗成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也直接影响着社区未成年人生活习惯的形成。
第三,社区文化集中体现了特定的社区道德规范。社区成员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群体,协调和制约其相互关系的主要手段只能是舆论及相应的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个体在特定的社区生活,必定先要遵守社区特定的道德规范才能被社区所容纳。因此,长期形成并带有该社区特点的道德规范对于社区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成年人人格的形成。
2.社区文化的价值调适功能,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
社区精神、社区价值观念是社区文化的核心。社区精神和社会价值观念是社区成员在长期的社区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以社区文化为载体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和相应的观念体系为代表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和观念一旦形成,便会以一种综合性的潜移默化的文化扩散方式对社区生活中的个体予以熏陶,并对个体的价值观进行调适。
在经济社会急剧转型、变革的时代,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并不断成熟过程中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出现了许多复杂的情况。不少未成年人出现了价值失衡、心理失常(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行为失范、思想空虚、生活颓废和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水准下降等现象。这些现象折射出的是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与现实社会的多元价值观并存,未成年人接受的理论灌输与其参与其中的社会生活实际脱节,未成年人认知能力与行为自控能力存在差异等深层次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学校教育、依靠科学价值观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社区文化有效地链接了学校教育、家庭影响和社会实践,具有强大的价值调适功能。社区文化通过培育未成年人在共同道德价值基础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社区精神和社区价值观念的弘扬,来实现文化对未成年人个体的价值观以及精神和品行修养的修正与整合,使未成年人在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社区心理、审美情趣和行为规范等方面,逐步形成对主流文化的认同,达到与社区文化要求的一致。
在新时期进行的社区文化创建过程中,我们坚持反对各种腐朽文化,抵制那些陈旧、消极、颓废、腐朽的道德观、价值观,建设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社区文化,使社区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集散地。这种先进文化对于未成年人树立科学的社会价值观有着深远的意义,将大大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内容的针对性。
3.社区文化的资源整合功能,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手段的丰富性
社区是各种社会组织、团体、家庭、个人的基本活动单位,因此社区的资源就是社会资源的集中。从近年来的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的实际情况看,社区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社区文化建设,就具体的操作层面而言,实际上就是对社区一切可利用资源的整合与运用。
社区丰富的人文资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手段。社区辖区内往往拥有名胜古迹、革命史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等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充分利用和整合这些资源,对未成年人进行广泛的人文教育,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就能大大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
社区充足的硬件资源,是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手段的重要保证。坐落在社区内的科技馆、图书馆、音乐厅、影剧院、歌舞厅等大型文化娱乐设施,以及其他各种文化活动设施,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广阔的生活、学习、娱乐舞台。有效地整合这些资源,挖掘并强化其中的教育功能,就能寓教于乐,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
社区众多的人才资源,为提高社区文化活动的层次、拓展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增强社区文化活动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和增强文化活动的教育感化效果提供了支持。动员、凝聚社区的众多人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格调较高的高雅艺术,又有适合于一般市民的通俗文化的社区文化活动,营造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对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社区资源的整合,必然极大地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社区应努力改善、美化社区环境,增加设施投入,增设人文景观,尽一切可能充分利用和开放、开发活动场所,整合各种资源为未成年人所用。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社区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来帮助未成年人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觉悟。
三、以未成年人为主体参与者的社区文化建设途径
1.社区文化建设功能定位要着力于主流文化
我们应当把社区文化作为社会主流文化的基石,在实际功能定位中要着力于主流文化,在具体的社区文化建设中,要弘扬主旋律,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广泛开展诸如“旗帜行动”、“送温暖活动”等社区活动,号召所有社区党员服务在社区、奉献在社区,树立正气,凝聚人心;另一方面,实施“净化工程”,整治和净化社区环境,着力培养社区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并通过社区文化的运行进行主流文化渗透,经过高度的整合、抽象之后,浓缩到主流文化中,使其成为支撑社会发展的文化基础。
2.社区文化方向定位要着力于创建学习型社区
建设学习型社区,是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知识学习、知识生产、知识转化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注意结合未成年人特点,大力倡导和扶持未成年人开展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加强未成年人科技学术型社团的组织与建设,为其提供活动场所,聘请专业老师作指导,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社区文化建设形式选择要着力于生动活泼
要注意结合社区生活特点,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遵循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把节日文化建设、周末文化建设作为重点,不断丰富社区活动的文化内涵,着力提高未成年人的人文素养。以元旦、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为契机,不失时机地举办节日庆典和教育活动,以社区未成年人之家、社区活动室等为基本阵地,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和周末录像、舞会、电影、讲座、沙龙等活动,丰富未成年人的社区生活。
4.社区文化建设载体选择要着力于创新
要组织一批社区未成年人社团,以此为阵地凝聚未成年人,吸引未成年人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社团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的作用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必然会成为未成年人求知的场所,成为发展个性、培养兴趣、锻炼能力、挖掘潜力的大舞台,成为陶冶情操、获取能力的乐园。健康向上、管理有序的未成年人社团是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应该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又一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