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新世纪,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市政工程建设进度和工程规模扩大,工程要求和标准也不断提升。但实现的前提是安全,安全性是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市场经济的深入,进一步促进建筑市场格局的全面放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若希望在行业内取得一席之地,唯有在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上狠抓实干,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行业内赢得口碑和信赖。现今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使市政工程建设安全管理颇受质疑,所以,要求施工企业和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本文旨在研究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安全组织机制和建议,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市政工程;安全管理;特点
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需求,国家加大对市政公用建设投资,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使得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增大。怎样改变目前市政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对薄弱环节的管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对市政施工企业以及管理者的挑战。仔细分析当下市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建立应急机制,重视对安全问题的管理,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一、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及内容
1、施工环境复杂且不确定性因素多
施工环境复杂:地下、地表、沟壑、山川、丘陵、高空等多层次、多类型作业,不同机械施工,工作人员众多,在复杂繁多的环境下的施工安全管理控制和安全预测难度可见一斑。
项目施工难度大,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如天气、政策、市场等以及项目内部各利益相关群体或相关者,如建设方、监理方、总包方、和政府监督管理机构,加之各参与工作人员、不同工种之间,及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不确定性因素多。
2、工程承包关系复杂,落实任务困难多
项目建设中会出现总包以及多层的分包关系,门类众多,不同行业、部门、工种的介入,难以用统一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承包合同;施工前准备;施工中的经常性准备;按进度计划组织施工,全面协调、控制施工;加强现场的全面管理,合理利用安排,保证施工;竣工验收。
3、施工队伍多且杂,施工复杂程度高
施工队伍多,人员组成复杂,安全意识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大,不同技术和文化习俗以及语言等都造成集体与个人间沟通的协调性的障碍,施工人员的专业性有异等也使得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不够重视,安全观念淡薄,对危险的预判不够专业,防范工作不到位。
市政工程一般造价较高,施工复杂程度也较高,参与人数多,对环境的依赖和影响较大,相对时间长。
4、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由工程施工质量引发的,如坍塌、挡土墙倒塌等也是安全管理控制的问题。施工现场,常将安全管理控制与质量控制联系在一起,要实现施工高目标,严要求,高质量标准,安全与质量两手都要硬。然而目前国内的市政工程绝大部分的施工任务是由劳务分包和自有机械设备、自供材料组织完成,劳务分包单位专业化程度低,人员素质不稳定且流动性较大,项目安全管理需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对劳务分包单位进行管理。
二、市政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监管难
市政工程都是在露天作业,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客观因素干扰和难以预料的突发情况。影响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也很多,所以,即便有完整的安全管理方案或细则,但在实际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因为影响因素较多,工程施工安全的科学管理也很难。且市政建设项目大多在市内,或在较为繁华且车流量大区域,因施工阻挡交通或限时通行现象很常见,会对沿路的单位、居民的生活、生产和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最大化的考虑对居民的影响最小化,有效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施工队伍管理及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这是施工企业的常见现象,施工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是常态化。市政项目极易受到气候、社会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会因此而大意,最终造成更大的损失。
3、项目各部门之间协调困难
市政工程安全管理不仅涉及到一个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更多是与企业外部其他管理部门的协调,长期保持密切的联系,互通有无。施工企业大多注重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轻率的理解安全管理是国家职能管理部门和建设方、监理方的工作,企业只需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按计划推进工程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殊不知,只有保证各级施工人员的安全,才能保障工程的施工计划得以充分贯彻和落实,高质量的完成工程确保工期。
4、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的缺失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机制的缺失。这就对施工安全管理、材料管理、质量标准、进度目标缺乏必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在施工过程中,倘若出现安全问题,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到市政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制约束,如施工前做好充分准备;施工过程的管理;竣工后的管理等。明确不同阶段管理的主要任务,有针对性,突出重点找出薄弱环节,以利管理更趋于标准。
三、市政工程安全管理对策
1、完善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机制和流程
工程项目施工必须在施工前编制施工安全组织设计,并制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安全质量计划目标、安全管理规则等,并实行安全、质量技术交底工作。建立安全机制的责任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各类规范的安全合同文本,并严格执行,加强安全制度出台前的审核工作和流程。
做好市政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从提高全体工程参与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做起,从完善安全管理流程入手,这是做好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安全管理流程:包括合同签订、材料采购和运输及材料管理、工程验收等必要环节。建筑企业通过完善安全管理流程,编制科学的施工计划,加大过程监控,堵塞安全管理的漏洞,大大的降低企业安全风险。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必需要明确安全管理目的。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对安全管理目的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不是仅追求施工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综合考量进度、质量与利益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综合效益。不仅如此,还需明确安全管理人员资格。安全管理人员资格是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努力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管理水平。
2、确定安全管理责任制
根据不同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和特点确定安全施工责任制,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按规定数量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员。特别注意对项目经理的安全管理责任制的控制,从管理者的角度管控其承担的工程安全施工项目的直接领导责任。如果可以的话,建议建立项目部安全监管部门,严肃查处事故和违章违纪的行为,对安全工作的履行情况实行重奖或重罚;负责审查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资质;落实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规定的实施等。
施工操作一定要按规范施行,按规范操作,以责监理。建设方要认真贯彻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奖惩分明。
3、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
市政工程的施工现场环境较复杂,应该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进行安全管理。复杂环境的控制管理需要多设立管理部门和尽可能细化工作,如安全管理可细化为施工安全管理、机械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等;还有环境检测管理、施工环境的水文检测管理、地理检测管理、尘土检测管理、噪音检测管理等对环境进行监管。
4、强化施工安全培训机制
建立安全培训机制就是培训人员,规范人员。对新进工人必须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操作岗位;待岗、转岗、换岗的员工,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一次安全培训。
原有工人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培训,同时也须对法定代表人、项目经理的安全培训规定时间。专职安全员应该进行经过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不合格者不得上岗。项目部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5、加强市场监督,规范主体行为
政府监督是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政府加强对市政工程市场的主体,主要包括监理方、承包方、建设单位三者的管理,对建设单位,政府应重点抓工程报建,防止利用工程进行行骗盈利情况的发生;对工程编制控制价,不能一味追求低价,应予以施工方合理的利润空间;对于招投标的方式上,尽量规避招投标工作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改善与完善定标、评标标准,力求招投标工作和程序的科学与公正。但是,政府也要把握一定的度,政府的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适度、适量与适宜,不能影响工程的施工招投标工作的公平和公正性。
四、结语
安全是市政工程施工和企业以及个人进行生产经营、生活的必要前提。随着国家城市化建设的全面展开,今后在实际的市政施工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更多、更复杂的安全管理问题的出现。作为在市政工程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更应因地制宜深入分析市政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施工安全管理的各种措施方法,探究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策略,创新思维,全面保证施工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张雷,王晓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2):55-56
[2]叶善图.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探讨[J].内江科技,2010,(08)324-325
[3]周启雯.我国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浅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3)
[4]吴波平.浅谈对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一些思考[J].城市建筑,2010(09)
[5]刘跃军.关于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探讨[J].科学之友,2011(03)
[6]丁小芹.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200
论文作者:贾江萍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市政工程论文; 市政论文; 施工企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论文; 工作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