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会东中学 615000
摘 要: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越到高中,学科的难易程度也越来越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难免会存吃力的一面。尤其是高中语文的古诗词的题型及问题设置越发的有深度。所以本文着重针对现如今高中古诗词教学的一些流弊进行阐述。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解读能力,提升整体的文化素质。
关键词:古诗词 意象教学 意象
一、古诗词意象
何谓意象呢?我们都知道古诗词好比是一座建筑物,是由作者的心灵、才智而构建的,它展现了诗人无穷无尽的丰富情感,而这种情感又往往是物化在诗词的感性形象之中,这便是诗词的“意象”。“意”是诗人的主观思想的表达,而“象”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观物象的存在,“意象”则是诗人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的相融合。它是诗歌所有的载体,所以只有当学生对诗中的意象参透而有了深刻的体验,才能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深刻情感,切身实际地参与当中,从而感染自身的情感,与此产生共鸣。例如:古诗词中常见的“鸿雁”、“杨柳”、“寒蝉”、“莲花”、“松柏”等等,这些本身就是容易使读者产生无尽的遐想,它们的存在都是具有自己特定的含义与情味。可以说是这些意象承载了读者内心固有的情感奠基,带着独特的情感感染魅力。
二、意象教学意义
从意象角度解读诗歌相对符合古诗词的艺术特征,它是抒情言志的,是与世界外物交相感应而发出情感的产物,也是作者对生命的沉淀与人生的感悟。余光中在他的《论意象》中指出:“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试图还原为诗人当初的内在之意。”首先,古诗词教学不能违背它自身特质,它并不是一种规范和肢解的模式,而是一种较切近诗词艺术本体的方法。学会语言品味和把握意境是古诗词鉴赏的关键所在,如果对语言的分析总是停留在浅层次上,就会很容易对诗词进行肢解,对诗词的意境鉴赏就会不够深入,这样就很难把握诗词的整体情境,我们做题也不易下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意象”恰好融合了这两方面的因素,即能很好的通过外在的词语感受到诗中的意念和情感的展现,由言入象,从而真正的解决诗歌鉴赏的核心问题,使我们对诗歌的鉴赏深入到实质里。
三、古诗词的意象教学
古诗词对于学生来说一直都是个重点难点,而教师们教学也一直不知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古诗词解读能力,使考试中不再害怕古诗词,对任何问题都迎刃而解。在此,对教师的教学有几点可讲。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寻找古诗词中所出现的具体物象,毕竟对作者的情感揣摩是通过诗词中的“象”的理解来实现的。所以想要准确地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就必须先对“象”的特征进行分析。
例如:在对柳永的《雨霖铃》教学时,就应该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诗中的“象”所表达的意蕴。如诗的第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显而易见,这句词中的“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萧条的秋景图。那么教学中首要关注的就是这些词是具有什么样的特征,通过对物象的分析,使学生产生对一些基本意象内涵的理解,从而把握其中的情感意蕴。对于这首词,不难看出它在一开始就奠定了整首词低沉的情感基调,而后面的词中出现“残月”、“晓风”、“残月”等词都渲染了词人的离情别绪,因此,词人那种漂泊不定的惆怅和孤独都融于这些意象之中。所以让学生先了解词中具体物象的特点,然后再对意象进行情感的感悟,就是完成对这首诗词整体情感走向的把握。
四、从文本出发,拓展想象空间
常言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的景物往往都是为了表达出诗人的情感。需要教师根据古诗词的文本来发掘学生心中隐藏的文字文本,从而来构建广阔的“对话场”,在互相交流与探讨的作用中加深对诗词意象的理解。任何的想象都是通过对文本的把握。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领会词语、诗句、景象、诗意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感悟意象、情感等。还原当时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对物象的特点分析去感受诗人背后想表达的那份情,引导学生学会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从而来深化语言的感悟。
总之,只有调动学生们自己的人生体验、思想情感去融入诗人的情感,只有不断地去学会感受和体验,才能逐渐地去提升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和品味,人格修养也得以提高。
论文作者:王海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9月总第1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意象论文; 古诗词论文; 情感论文; 诗人论文; 诗词论文; 物象论文; 学生论文; 《教育学》2017年9月总第1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