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价值观培育分析
文/ 贾雅俊
摘 要: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是经过源远流长沉淀下来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诚信被时代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但始终是为人处世、经商为政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培育诚信价值观,不仅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而且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基础。诚信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同样需要推陈出新,将道德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将传统美德与新型媒介相结合,完善社会诚信建设体系。
关键词: 诚信 价值观 培育
自古以来,诚信就被名士贤杰所重视,一直传颂至今而生生不息。如今,诚信被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守的价值规范。诚信价值观的培育,已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检验还发现,FDI的增加理论上对东道国的经济总量增长起促进作用,然而对产业结构优化并没有显著提高。这一现象也有一定逻辑合理性,因为FDI增加在带来总量增加的同时,未必一定能促进结构的优化。
一、诚信价值观的“前世今生”
传统文化典籍中,诚信最初是分开使用的,“诚”是“诚实无欺”,如古语中“诚者,真实无妄之谓也。”[1]强调诚实、不做假,指内在的真诚品质。“信”是“信守承诺”,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强调言出必行、讲求信用,多指“诚”的外化表现,二者因意义相通,春秋时期被合为一词使用。在古代社会,诚信是做人之根本,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4 ("hydrotherapy*"[Title/Abstract]) OR("immersion*"[Title/Abstract]) OR ("alternate*"[Title/Abstract]) OR ("contrast water therap*"[Title/Abstract]) OR ("water therap*"[Title/Abstract]) OR ("contrast bath*"[Title/Abstract]) OR ("contrast"[Title/Abstract])
首先,诚信是为人的基本规范。诚信者,受众人尊敬,好友成群,失信者,则被冷眼相待,被怀疑否定。若有诺与他人,一定要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不说无心之话,不承无理之诺。其次,诚信是为商的基本准则。古人经商便以诚为本,信守诺言、童叟无欺是商业繁荣的必通法则。利润是商人经商的本质追求,但如果为了追逐蝇头小利、眼前利益而有失诚信,那么贪者、目光短浅者必将不成大器,经商之路也不会长远广阔。最后,诚信是为政立国的基本要求。孔子曰:“民无信不立”,[3]是否赢得民众的信任是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重要决定因素。诚信为政可获取百姓信任,各项指令诏书被遵从拥护,反之将失去民心,人心惶惶。
诚信观的培育是历史的传承,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延伸,在现代化进程中,诚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文化基础。
另一方面,诚信价值观的培育是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梦的实现过程,是人们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等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这些追求无一例外都离不开诚信价值观的培育。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辩证分析,在古代,小农经济、地缘政治等导致百姓活动范围有限,对一个人诚信值的评估会受地域、血缘等影响,难以一视同仁、公平公正,而且缺乏法律的标准,道德评判更多依靠口口相传与自身感受。所以我们在继承和弘扬诚信价值观时,要突破时代局限性,去芜取精,顺应发展规律,使诚信美德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二、诚信价值观的培育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基础
诚信美德历久弥新,已成为判断自身或他人的价值准绳,如今诚信作为个人层面价值观之一,更是备受关注。反观现状,失信行为屡屡皆是,如不加以控制,将会造成社会道德沦丧、社会矛盾加深等无法挽回的局面。
几何直观有利于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形象,特别在问题的数学化表征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常规的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信息表征,然后进行优化,最后凸显几何直观表达信息的优越性。建立几何直观模型,是为审题搭建脚手架。
现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诚信纳入体系,是对诚信美德的传承与创新,核心未变,但诚信内容愈发丰满,更符合大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在当今社会,诚信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诚信被赋予丰富的时代内涵。第一,经济诚信观。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物质经济基础,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众多商业失信行为,给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经济诚信观是在经济活动中,坚持公平交易、诚信经营,不弄虚作假。在促进自身的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发展积累更多财富资本。第二,政治诚信观。政治诚信主要体现在政务执行方面,执行人员的诚信行为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诚信表现,政务人员实事求是、认真履行职责是政治诚信的一种表现,反之,违法乱纪、以权谋私则是政治失信行为。第三,社会文化诚信观。社会文化生活状态,是对经济、政治现状的直观反映。社会文化诚信观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就是以诚相待、遵纪守法、文明生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方面,诚信价值观的培育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往今来变迁发展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曾提到过,“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4]一个国家和民族若要繁荣长久,不能忘本,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必须持有的态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现代化发展为背景,吸收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并注入新鲜血液的思想成果,培育诚信价值观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也是对国家号召的积极响应。
在我国将来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实践中,可以预见也同样会出现“反向支付和解”的可能,对此需要提前在制度设计中加以规制。一方面,可以通过专利挑战和仿制药市场独占期等具体规制的设计,降低当事人通过达成“反向支付和解”协议的获利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经验,通过反垄断制度来对相关协议审查并对涉嫌垄断的行为予以规制。
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灵魂。诚信价值观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润滑剂,诚信经营将会赢取长久的利益。市场经济本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等弊端,诚信价值观的缺失极易造成经济失信行为,影响经济健康发展。诚信是企业发展的隐性资源,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比如现在很多企业实行召回制度,对已售出的问题产品主动召回,给予消费者更好的体验。我们要坚持以诚为本、以人为本,只有人民满意度提高,社会效益才会显现,从而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诚信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道德核心。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和谐、生态文明和谐等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诚信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道德前提,如今,“老人跌倒扶不扶”、“遇到乞讨者帮助与否”这些曾经毋庸置疑的事情现在变得犹豫不决,社会失信急需整治。教育即教书育人,如今众人瞩目的教育界出现了“科研造假”、“简历造假”等失信事件,严重影响社会公信力,加强学术诚信建设刻不容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摇篮,我们的诚信在于顺应自然发展,尊重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努力维护生态环境的和谐。
诚信是政治长久稳定的道德基石。在政务执行中,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贪污腐败、不以权谋私,用心解决群众难题,这都是政务诚信的表现,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国家长治久安。政务工作者应当依法履行职权,坚持政务公开化、透明化,便于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行使。对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时刻不忘加强自身诚信建设,诚信为政,远离“塔西佗陷阱”。
安装方案一:在新釜设计时,考虑好安装的位置,一般建议在釜侧壁或底部安装,可以考虑采用预留法兰,一般建议DN40或50,SRV法兰型在线黏度计外形见图6。
三、弘扬和培育诚信价值观的基本路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诚信价值观的弘扬和培育需要注入新鲜血液,为传统美德附上制度的约束,以新型媒介为载体,跟随时代步伐,培育诚信价值观。
弘扬和培育诚信价值观,需要“软硬”合力,将道德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培育诚信价值观,道德教育是基本方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主体。家庭教育是诚信观培育的第一重要阶段,父母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方式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必须做到言传身教,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家庭琐事时都要讲究诚信,发挥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道德教育是根据每个阶段学生发展的生理心理特征,针对性地设计学习课程,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诚信价值观。社会教育有所不同,其教育主体具有不确定性,教育内容更具多样性,一定程度可激发教育客体的主观能动性。良好的社会诚信大环境是诚信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基础。
如果说道德教育是一种“软方法”,那么制度建设则是一种“硬方式”,道德教育会因人而异,具有反弹性,而制度建设更具规范性和强制性,对诚信价值观的培育发挥实质性作用。当今时代是信用时代,信用好比第二张名片,建立健全个人信用档案建设,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是大势所趋,应逐步完善守信奖励和失信惩戒的机制,加大对失信人员的惩罚力度,提升诚信建设水平。
弘扬和培育诚信价值观,需要“古今”融合,将传统美德与新型媒介相结合。诚信作为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其弘扬和培育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充分运用新型媒介。首先,以新型媒体为媒介,对诚信价值观进行正面宣传和引导。现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是人们相互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形式,因此借助新媒体平台来传播诚信美德,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其次,营造良好的媒体舆论环境。媒体作为“传话者”,必须实事求是,理性分析,秉承公平公正原则,为诚信价值观的培育提供健康的舆论环境。最后,充分发挥时代楷模的榜样示范作用。将流传千古的诚信名人轶事、新时代诚信楷模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也希望唤醒人们内心的诚信认知,引发情感共鸣,促进诚信意识的行为转换,努力构建和谐诚信社会。
参考文献:
[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4]余玉花.论诚信价值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3).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标签:诚信论文; 价值观论文; 培育论文; 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