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21世纪发展前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修辞学论文,经验论文,世纪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值此世纪之交,总结修辞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并对21世纪修辞学发展作一前瞻,笔者以为很有必要。为此,不揣浅陋地提出管见,希望引起更多志同道合者的兴趣,深入探讨这一课题,以期对我国修辞学在下一世纪如何发展,能起到参考作用。
一
汉语修辞学和西方修辞学发展均有数千年的历史,有不少历史经验值得总结。历史经验林林总总,比较重要的似有以下几点。
1.社会需要是修辞学得以迅速发展的动力
笔者在《中国修辞学通论·总论》中曾经强调指出:“千百年来,有关的修辞研究,就是在不同社会的需要推动下,由萌芽到发展再到不断成熟的。”(注:郑子瑜、宗廷虎主编《中国修辞学通史·总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古往今来,社会需要推动修辞学发展的史例颇多。
例如,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诸侯割据,战乱迭起,兼并频繁。当时的统治者从自身政治利益出发,需要知识阶层“士”的帮助,需要他们施展说服、雄辩等才能,首先在外交活动中推行富国强兵的谋略。同时,由于不同流派、不同学术观点争鸣的需要,诸子百家无不重视舌战和笔战。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修辞手法的妙用,于是,相应的修辞理论随之问世。
再如,古希腊时修辞学之所以能诞生,是由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西西岛(今意大利南部)上的寡头政治被推翻后,建立了民主政体。流亡国外的人们纷纷归来,借助于诉讼,提出归还土地和财产的要求,于是法庭论辩应运而生。同时,民主政治也需要演说家来宣传和阐述政治观点。修辞学就随着法庭论辩和演讲的盛行而发展。这时的修辞技巧主要从论辩和演讲中归纳出来。
又如,我国五四运动时,文言文被否定,白话文得到大力提倡,但白话文究竟怎样运用,白话文修辞究竟怎么“修”法,还没有人总结过规律。这时,社会迫切需要修辞学回答上述问题。不少研究者看到当时社会的需要,竞相撰写修辞学教材和专著,在大、中学开设修辞学课程,以此来传授修辞学知识,于是,现代修辞学遂告诞生。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可见只有社会对修辞学形成了需要,修辞研究才能发展。而某些时期这种需要尤为迫切,修辞学若能及时跟上社会的步伐,回答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时修辞学的进程也就更为迅速。因此,怎样适应社会需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需要),这是修辞学能否迅速发展的关键。
2.中外文化的碰撞交融促进了修辞学的迅速发展
我国历史事实还一再证明:中外文化在碰撞中促进了修辞学的发展。
例如,东汉至魏晋南北朝再至唐初,印度佛教和梵文传入中国,中外文化不断发生碰撞。中国学者发现汉语的四声,创立四声说,《四声谱》等著作相继问世,从而促进了汉语声律音韵修辞的发展。其原因之一就与佛教徒转读佛经时,依梵文声之高低分别为三声的影响密切相关。
现代修辞学的诞生更是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晶。从本世纪初开始,西方和日本的文化陆续传入中国,一批日本和西方的留学生,将外国的修辞学理论和体系引进来,对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起到很大作用。这时,西方的语言学、文学、美学、心理学、逻辑学原理的引进,对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发展,也带来了较大的启示。与此同时,另一些学者为了大力提倡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修辞学传统,并以自己的论著与上述学者的著述相抗衡,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上掀起了新派修辞学和旧派修辞学的激烈抗争,中外修辞学说于是发生了强烈的碰撞。以陈望道为代表的“古今中外派”主张熔古今中外修辞学遗产于一炉,立足于汉语实际,在继承和借鉴前人遗产的基础上坚持创新,积十多年的辛劳,精心推出了力作《修辞学发凡》,被学术界公认为我国现代修辞学史上的里程碑著作。在《发凡》的推动下,我国现代修辞学在30年代就呈现了繁荣景象。
80年代以来,西方的修辞学、语用学、语义学、话语语言学、大众传播学和文学、美学、心理学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学科的理论,相继为我国修辞学研究者所吸取,在重视继承华夏古代优秀遗产的基础上,我国修辞学的多个不同领域,如修辞学理论和体系、修辞方式和技巧、词句篇章修辞、修辞学史、语体风格等众多领域,先后涌现了一批论著,从而在总体上显示了中国修辞学的第二次繁荣。
其实中外文化碰撞时,不仅外国修辞理论影响到我们,中国文化也能对外国修辞学起到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唐代时,日本僧人空海大师到中国学习数年后,将六朝及唐代一批文化典籍带回日本,并据此与日本文化相结合,写成了《文镜秘府论》。空海大师被推崇为日本修辞学的开山之祖。
综上所述,历史事实一再证明,中外修辞学说碰撞交融,研究者对于历史经验兼收并蓄,修辞学才能迸发出耀眼的火花,焕发出勃勃生机。
3.充分认识修辞学的性质特征和研究方法
由于修辞学是研究言语交际即运用语言过程中说、写、听、读的规律和技巧的,说写者和听读者的语言学基础、交际知识、文学修养、审美水平、心理状态、逻辑思维能力等文化综合修养,都会对交际效果产生很大影响。这就决定了修辞学跨学科的性质特征。
事实一再证明,修辞学研究者除了必须具有本学科的丰富知识外,还要拥有多门学科的知识,必须从多门学科吸取营养,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研究修辞学不能囿于语言学素养,有时“工夫”在语言学素养之外。修辞学研究者有了多方面的知识后,对语言运用技巧的评判和理解才能是多视角、多标准、多侧面的,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同时,修辞学跨学科的特殊性质,又决定了它特殊的研究方法。由于现代修辞学研究者,有的又是语法学、理论语言学等语言学研究者,有的同时又是文学、文学批评、美学或心理学研究者,他们在采用社会科学一般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同时,也采用了自己熟悉学科的研究方法。这样反而会给研究带来新意。同时,修辞和修辞学研究具有动态的本性,也决定了它自己独有的研究方法。总之,充分认识修辞学的性质特征及其研究方法,对探索的深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在总结修辞学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对21世纪修辞学发展的新趋势,仅从社会发展需要方面,作一概括性的前瞻。
1.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对修辞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光明日报》曾发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的《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一文,对下一世纪的科技发展趋势作了预测,其中与修辞学有关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信息技术对修辞学发展的需要。
白春礼文章指出,自近代科学诞生以来,人类社会共出现了三次技术革命,而目前正处在“方兴未艾的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中。作者预测:“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将成为21世纪影响最广泛的技术。”信息技术的“前沿重点在于:高速宽带智能化综合数据网;多媒体技术;语言、文字识别与机器翻译;虚拟现实等。模拟大脑活动而发展新的计算机原理、新的计算方法和软件是计算科学的前沿领域。”(注:均见白春礼《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光明日报》1996年10月21日。)
众所周知,计算机的诞生,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已成为现代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知识,已成为人们必修的基本课程。计算机的广泛运用,电信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广播电视的广泛传播,都为信息化社会奠定了基础。信息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资源之一,有人将它比作石油在能源中的地位。传递信息的“信息高速公路”将会大大提高人类社会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工作、生活、教育、娱乐等活动方式。(注:参见曹邦伟等《计算机与信息处理基础·引言》,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计算机对目前及21世纪的语言运用将产生影响。例如计算机联网为交际双方提供了一种新的交际样式,即通过计算机进行不见面的直接对话。这种交际快捷、方便,编码和解码同时进行,它与纯粹的口语语体或书面语体又有不同,对它进行探索乃是修辞学研究者的新课题。即使从计算机的日常运用来说,这种新兴媒体在用词方面有哪些特点,工程词的特点及统一的词库对计算机使用者用词的限制均值得研究。它的句式(包括病句)、风格等,都吸引人们探讨。以风格来说,在计算机上写作更便于字斟句酌,反复进行文字加工,它与文学语言的某些风格可能更为接近。所有这些,都值得修辞学研究者进行系统的探索,目前留待填补的空白还较多。
而21世纪通信网络的发展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又将会改变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往人们从计算机上获得信息时主要是通过视觉,即通过屏幕或打印输出的纸张的媒体,去看到语言文字和图形图像。今后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将着重于在计算机系统中同时解决文、图、声、视信息的表述、储存、转换和传播问题,人们将通过计算机系统获得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嗅觉、味觉等五官感受,那时人们就能最大限度地去获取信息,从而能更有效地进行工作、学习、娱乐和教育。(注:参见曹邦伟等《计算机与信息处理基础·第一章》,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多媒体计算机带来的文、图、声、视信息一体的现象,给修辞学带来了研究的新课题、新角度。
第二,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对修辞学发展的需要。
白春礼在文章中还指出:
研究最复杂客体的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将成为后来崛起的高峰,并在更远一些的年代里可能成为新的科学革命中心。人脑的工作机理将是21世纪认识科学的前沿。正像工业革命用机器代替和扩展了人类的体力劳动能力一样,这方面的科学突破,将极大地扩展人类脑力劳动的能力。
(《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
关于“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将成为后来崛起的高峰”,类似的意思我们从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伍铁平《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一书中亦可看到。 该书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人工智能专家西蒙(Herbert
ASimon)的话说:“当代四大前沿科学是物理学、天体物理学、 分子生物学和认知科学。认知科学将会不断地发展,展示出它巨大的社会效益。认知理论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两部分,它们对探索大脑的秘密、模拟人的思维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有着无比重大的意义。”(注:伍铁平《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科学》第65页,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心理学、认知科学和计算机信息学科一样,都要探索“人脑的工作机理”,要研究人脑中的言语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等的特定功能,这就和语言学、修辞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语言的输入与输出,都与人脑上述言语中枢等机构的机理息息相关。
正因为认知理论的发展必须借助于修辞学的深入,伍铁平早在1995年即已撰写论文《修辞学在西方认知语言学中,有跃居首位的势头》,文章指出:“国外现代认知语言学兴起,将修辞学作为语言学中的领先科学,用隐喻等修辞手法解释很多语言现象,包括语法现象。修辞学不仅在当代西方语言学中,有跃居首位之势头,即使在我国美学中也有此趋势。”(注:《修辞学习》1995年第2期。)显而易见, 伍先生指出的这一势头,在下一世纪肯定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修辞学肩负的任务将更重了。
至于修辞学与心理学的关系,20世纪的修辞学研究成果已多次揭示了修辞手法的构成与运用,必须建筑在人类的心理基础之上,而心理学家一般只注意到言语的简单的心理生理基础,未能深入地探讨言语的符号本质。在这一方面,语言学家、修辞学家大有用武之地。关于语言学与完形心理学的关系,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学对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注定有特殊的价值,因为,在文化的多种形态中,语言的基本模式相对而言看来最不依属于其他类型的文化模式。因此,可指望语言学成为理解文化这一整体的‘心理地理学’的某种向导。”(注:伍铁平《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科学》第134页,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这里的语言学理论应包括言语学即修辞学。修辞学与完形心理学乃至整个心理学的关系,在下一世纪应该体现得更为紧密。
2.世界范围内重视语言使用的浪潮对修辞学发展的新推动
放眼世界,学术界正在涌动着一股重视“言语”,即重视语言运用的大潮。由于这股浪潮的影响,我国哲学界正在青睐语言哲学(包括语言使用),美学界正在发生“修辞学转向”,文学界则开始进入“追求文体的时期”,这些都将对修辞学即语言使用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以上讲的是世界学术界的影响及与修辞学关系密切的几个邻近学科的影响,所有这一切,还仅仅是外部因素。表现为对修辞学内部因素发展的推动又如何呢?
笔者与笔者的博士生赵毅于陈望道先生逝世20周年时,发表了《弘扬陈望道修辞理论,开展言语接受研究》一文,揭示了几十年来我国修辞学界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只重视静态的形式研究,忽视动态的运用研究。文章指出,我国语言学界、修辞学界几十年来受西方结构主义影响甚大。“结构主义方法用来研究修辞既有促进的一面,也有不完全合适的一面。结构主义的初衷是为了使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向自然科学靠拢,它的途径之一是排斥单个人在行动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这种方法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对既成修辞作品的描写畸形发展和‘辞格中心论’。而结合语境,尤其是交际双方的主体意识来探讨和解释从修辞现象的生成直到其效果实现的全过程则远远不够,这一缺陷越来越成为阻碍修辞学发展的因素之一。”(注:《复旦学报》1997年第6期。 )我国修辞学在学术界的影响为什么不显著?人们学习修辞学后,为什么感到收获不大或指导实用性不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本来应该表现出生动活泼的修辞学,却始终停留在静态研究上徘徊不前。怎样适应题旨情境的规律尽管很不容易找,但经过努力,还是可以取得相当进展。
言语交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信息表达的一方和信息接受的一方都要根据题旨情境的要求,依照不同的目的、对象、场合,适时调控,可以力求最佳地表达和理解信息。下一世纪的修辞学,既要重视总结静态研究的规律,又要重视总结动态研究的规律,并且有效地把两者统一起来,一定能大大提高修辞学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大大改善修辞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3.我国改革开放对修辞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对语言使用、对修辞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修辞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下一世纪这种情况将有增无减。这是前所未有的条件。具体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频繁的人际交往,尤其是口语交际的需要。
改革开放带来了市场经济的繁荣,人际的交往更为频繁,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口语交际的频率大大增加,这就给修辞学提出了如何总结人际交往中所使用的语言的规律,尤其是总结口语修辞规律的新要求。
要将人际交往与修辞学紧密联系起来研究,必须解决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两个问题。
其一,以往的现代修辞学研究的角度主要着眼于表达者,多半只探讨言语交际的一端而很少涉及全过程。言语交际既然是由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共同组成的过程,只研究过程的一半就不能不失之于片面。下一世纪的研究应该克服这一偏颇现象,既要深入研究表达修辞,也要注重探讨接受(或曰“理解”)修辞。
其二,多年以来,修辞学论著仍然集中在书面语修辞方面,口语修辞的论著甚少。据程凯以《修辞学习》1995年所刊文章为例,在“全部的151篇中,专论口语修辞的只有11 篇”(注:程凯《中国修辞学今后应有的两个走向》,《修辞学习》1997年第4期。)。 这是由于著者和编者多年来所受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书面语比较重视,对口语不很重视或很不重视所致。其实,口语修辞比书面语修辞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有道是:语言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这一点在口语修辞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们相信,下一世纪的修辞学研究,必定克服困惑修辞学界多年的问题,使这方面的面貌有一个大的改变。
第二,多个领域对修辞学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商务、法律、外交、新闻、教育等领域以及各级机关公文往来的需要,对各自领域中的修辞,均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希望修辞学能系统地总结出规律来。但是修辞学研究却迟迟交不出像样的答卷。因此,修辞学远远不能满足于仅仅与文艺学联姻,应该拓宽联姻范围。社会呼唤高质量的法律修辞学、广告修辞学、谈判修辞学(包括商业谈判、外交谈判等)、新闻修辞学、论辩修辞学、演讲修辞学、宗教修辞学、教学语言艺术等。社会需要解决多个领域实际问题的、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结合的修辞学,以指导和推动实践。
第三,“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语言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
党中央制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修辞学研究如何也用战略的眼光,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在完成这一伟大使命中发挥相当的作用?例如,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方面,修辞学可以有哪些作为?这是修辞学面临的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同时,在发展科技语体方面,修辞学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过去我国有关科技语体研究的成果还很少,探索相当薄弱,有不少空白点等待填补。我国的修辞学研究在下一世纪要想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在这方面也交出满意的答卷。
关于修辞学与语言美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前苏联著名学者科任娜曾说:“(修辞学)这门学科的实践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提高整个社会、首先是年轻一代的语言修养,是为全面提高苏联人的文化水平而努力的一个环节。这里,修辞学起着头等重要的作用。”她接着引前苏联科学院院士B·B·维诺格拉多夫的话说:“修辞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语言研究的顶峰,是提高民族素质的理论基础’。”(注:科任娜著,白春仁、郭聿楷等译《俄语功能修辞学·前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版。)这段话对发展中国修辞学也有启示,在21世纪,我们要提高全民语言修养、促进人际交往、和谐人际关系、增强人的智慧,都要借助于修辞学的一臂之力。修辞学如能在这方面作出大贡献,必将在全民中树立良好形象,提高自己的品位。
综上所述,21世纪的修辞学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将会有令人注目的进展:
第一,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修辞学理论,诸如修辞学对象、范围、性质、作用、方法等方面的探讨,将有大的进展。中西文化的进一步碰撞,将在这方面留下较深的痕迹。
第二,对修辞如何适应语境,对修辞手法如何运用的规律,必将会有进一步的探索。修辞研究将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都进行深入的探讨。
第三,对法律、外交、商贸、教育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口语、科技、政论、公文、文艺等语体的修辞规律的研究,会有系列成果问世,并将取得较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