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治疗应用于手外伤的康复效果分析论文_刘岩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康复科 150088

【摘 要】目的:研究作业治疗对于手外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 年1 月至2015 年6 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62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作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手灵活度、Barthel 功能指数及手指屈伸功能(TAM)疗效。结果:观察组的TAM 疗效优良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手灵活度试验耗时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Barthel 指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手外伤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行作业治疗有利于改善临床预后,提高手部活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手外伤;康复治疗;作业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S853.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9-059-02

手外伤是临床常见外伤类型之一,致病原因复杂多样,损伤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手外伤程度较轻者,多可经对症治疗或无需特殊处理即可完全康复,而损伤较为严重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手部甚至上肢功能丧失,严重时可能致残[1]。本研究对手外伤患者在康复治疗的同时,配伍作业治疗,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4 年1 月至2015 年6 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62 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存在患侧手部关节活动受损及灵敏度降低等,均具有明确的外伤史。其中,男45 例,女17例,年龄22-56(36.48±3.25)岁;致伤原因:29 例切割伤,17 例玻璃伤,12 例碾压伤,4 例电锯伤;受伤部位:32 例手掌,18 例食指,2 例拇指,8 例中指,2 例多指;损伤类型:16 例骨折伴关节损伤,38 例肌腱损伤,8 例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 例,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综合评估患者的手外观、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情况下,针对性实施康复治疗,治疗方:(1)温热疗法:以中药熏蒸或蜡疗产生温热效应局部理疗,20min/次,1 次/d。(2)音频疗法:在外伤瘢痕部位放置条状音频治疗电极,输出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20min/次,1 次/d。(3)超声波疗法:以超声波治疗仪进行治疗,声波强度为0.4-1W/cm2,10min/次,1 次/d。均以15 次为1 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4d。

1.2.2 观察组

本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作业治疗:(1)关节活动度练习:早期予以修复或固定,期间予以未受累手指或全上肢被动或主动练习,避免牵拉损伤或骨折部位。待损伤修复或骨折复位固定后,开始进行手部肌腱等长收缩练习、肌力练习、指掌屈伸练习等,视恢复情况及耐受度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及幅度。(2)肌力耐力了训练:由轻度到重度进行分级阻抗练习治疗,例如握力器、健身球、绑鞋带、搭积木、夹子练习、捡豆粒等,最大限度地练习手指、手掌伸缩能力,提高手灵活性与肌力。(3)感觉训练:利用“闭眼-睁眼-闭眼”触摸模式,通过闭眼触摸定位、辨物、描述材质、不同温度水(<45℃)感觉等方式训练患者的触觉、辨别觉、质地形状觉及温觉功能。(4)日常活动训练:根据肌力及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拿放钥匙、筷子等小物件,逐渐过渡至梳洗、进食、穿衣、提物等训练,以重建生活活动能力。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劳累或损伤加重,5min/次,1-2 次/min。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普渡手精细运动评定(PPT)评价手灵活的,反应时间越长则活动度越低;采用Barthel 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越高越好;采用手指屈伸功能(TAM)评价功能疗效,TAM>220°,且手屈伸功能正常为优;TAM 在200°-220°之间,或为健侧的75%以上为良;TAM在180°-200°之间,或为健侧的50%-75%为可;TAM<180°,或<50%健侧为差。统计两组优良率。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 SPSS18.0 进行数据分析,以( x ± s)表示计量资料,经t 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TAM 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TAM 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TAM 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康复治疗是恢复手外伤患者手部功能的关键性手段,但由于手外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神经、肌腱、皮下组织损伤等,外伤修复后仍存在肌腱活动受限、关节僵硬及韧带挛缩等问题,严重影响手部生活活动能力及功能状态[2]。由于大部分患者在手外伤后未获得及时、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手术治疗后功能康复往往不理想,临床预后欠佳。

作业疗法是一种生理、心理和发育等全方面作业活动计划,能够促进心理、功能及损伤的康复[3]。目前,作业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手外伤后的康复治疗训练中,且已有大量临床实践研究证实其有利于促进患者手部功能的康复。帅浪等[2]认为,对手外伤患者术后早期开展个性化作业疗法,能够改善肌腱中心部位的营养状态,减轻水肿症状,重塑肌腱应力及肌腱表面光滑度,且早期有控制性活动能够对肌腱与相邻组织间的摩擦接触产生机械性阻断作用,减少损伤局部成熟胶原的沉积,降低瘢痕形成风险。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作业治疗,TAM 疗效优良率为93.55%,较对照组的70.97%显著提高,治疗后手灵活度试验耗时较对照组显著缩短,Barthel 指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与邱秋环等[4]报道一致。

总之,在手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应用作业治疗能够改善手灵活度与手部功能,提高康复治疗效果,值得在手外科临床中广泛开展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军平.分析研究作业治疗在手外伤康复中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5,(15):121-122.

[2]帅浪,冯珍.手外伤术后的综合康复治疗[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2):73-75.

[3]朱琳,严会荣,张铁成等.作业治疗在手外伤康复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0):201-201,204.

[4]邱秋环.作业治疗在手外伤康复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0):1334-1335.

论文作者:刘岩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  ;  ;  ;  ;  ;  ;  ;  

作业治疗应用于手外伤的康复效果分析论文_刘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