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韩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国论文,产业结构论文,直接投资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韩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后,不得不开放国内市场。这使得韩国企业必须与外国企业竞争。因此,韩国制定了超国界经营发展战略,并开始对国外进行投资。这对韩国产业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韩国主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
从1987年开始,韩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1987年对外直接投资额为4.1亿美元,比前18年的总额只差1.6亿美元。后来,随着韩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由美元贬值引起的韩圆升值,加快了韩国企业在国外的投资。1996年韩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42.2亿美元,是1987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0倍多。截至1987年, 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金额为9.8亿美元,到1997年末已达到164.4亿美元,10年内增加到15倍以上。 单项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1994年的单项平均投资额为180万美元, 1995年增加到310万美元。
从表1可以看出,截至1996年9月,已完成和正在计划中的韩国5 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342.9亿美元,仅LG 一个集团的对外投资金额就达154亿美元。投资对象既包括发展中国家,又包括发达国家。 每一项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现代电子和三星电子分别投资13亿美元在美国建造半导体工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二、韩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主要原因
韩国企业加快对外投资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韩国是七八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缺少技术,而且最近几年与发达国家不断发生贸易摩擦。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得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规避贸易壁垒,采取了对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战略。
第二,1974年12月至1980年1月,韩圆对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在1美元兑换484韩圆的比值上,1985年韩圆贬值到1美元兑换890.2韩圆。 后来出现美元贬值和韩圆逐渐升值,1986年韩圆对美元的汇率升为861.4韩圆/美元,1989年又升到679.6韩圆/美元(韩国统计厅,1998; 韩国贸易学会,1994)。美元贬值引起的韩圆升值,加快了韩国企业对国外的直接投资。
第三,企业主要是为了回避国内职工工资的过快增长,采取了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战略。
表1 韩国主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及领域(注:截至
1996年9月已完成和正在计划中的对外投资规模。)
亿美元
三星
现代
LG
7(家电,英国) 15(半导体,英国) 26(半导体,英国)
1(半导体,中国) 4(汽车,土耳其)100(电子、化学等,中国)
20(墨西哥) 11(汽车,印度)
13(半导体,马来西亚)
13(半导体,美国) 1(造船,越南)
12(炼油,越南)
8(巴西)
13(半导体,美国) 3(买断企业,美国)
49(合计)
49(合计)
154(合计)
大宇 鲜京 合计
11(汽车,波兰)
12(炼油,中国)
7.5(汽车,罗马尼亚) 2.9(马来西亚)
1(轮胎,苏丹)5(石油化工,泰国)
6.5(汽车,乌兹别克) 15(胶卷,美国)
15(火力发电,印度)
20(建筑,越南)
61(合计)34.9(合计) 342.9
资料来源:[韩]《每日经济报》,1997年1月3日。
6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持续高速增长。从表2 看出,从始于196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都超过了6%。同时, 除了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年平均实际出口增长率以外,其他五年计划期间出口增长率都超过了经济增长率。出口依存度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1.9%提高到第五个五年计划的40%。表2显示出韩国是出口主导型的高速经济增长。 韩国在出口快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出口产业的发展及出口企业的价格竞争力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影响价格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尤其是轻工产品在出口产品中占很大比重的初级阶段,低工资是确保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80年代以后,韩国工资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较低。如果以1982年韩国工资为100的话,中国台湾为123.3,新加坡为235.3, 日本为572.6,美国为732.8(韩国社会经济学会,1995)。
韩国的低工资与政府的劳动政策有关,政府劳动政策的基本目的是降低工资,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因此政府制定的《劳动关系法》限制了劳动组合的活动,以抑制工资的增长。
从表2中可以看出,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单位劳动费用是负增长,劳动生产率也比实际工资增长率上升快。所以在这个期间韩国的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但是到了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单位劳动费用的增长率提高到8.12%,名义工资的增长率为18.7%,比第五个五年计划多7.9个百分点,实际工资的增长率为11.2%, 比第五个五年计划多4.1个百分点。这样从第六个五年计划以后, 韩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了。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实际工资增长率除了第四个五年计划以外都低于经济增长率,但是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实际工资增长率却超过了经济增长率。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实际出口增长率和出口依存度比第五个五年计划分别下降了3.5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这说明在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韩国的出口增长率开始下降,而且出口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也明显减少。
表2 韩国经济和出口增长率及制造业的工资变化率和劳动生产率(年平均)(第一个五年计划至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1962-1991年)。)
经 济
出口增长率 出口依
增长率名义实际
存 度
一五期间 7.9 44.038.611.9
二五期间 9.6 33.833.816.1
三五期间 9.7 51.029.631.2
四五期间 6.1 22.612.337.7
五五期间 8.7 10.512.440.0
六五期间10.0 16.4 8.929.9
劳 动 单位劳
名义工资实际工资
生产率 动费用
一五期间15.7 0.1 7.9-7.8
二五期间21.3 9.7 16.2-6.5
三五期间26.0 7.8 9.4-1.6
四五期间27.9 8.4 13.5-4.6
五五期间10.8 7.1 10.5-3.1
六五期间18.711.2 9.8 8.12
资料来源:韩国社会经济学会编《韩国经济论讲义》,图书出版韩蔚1995年版,第265、274页。
韩国国内工资的快速增长引起单位劳动费用增加,单位劳动费用增加使出口竞争力下降,从而导致出口减少。韩国企业为了与国外企业竞争以及回避国内工资的上升,加快了对外直接投资。
三、对外直接投资对韩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在政府优先发展工业政策的鼓励下,韩国的工业发展很快,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更快,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由于上述原因,1986年以来韩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越来越大。这种对外直接投资对韩国的产业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分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首先要对韩国的产业结构变化进行分析。 表3是利用增长会计法对1986—1996年的韩国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的各行业的产业结构比。为了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服务业的影响,把金融、保险、不动产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合并后总称为批发等服务业。
相关系数是表示数据的相关程度的量(董文权等,1992),为了研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各产业结构比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利用相关分析方法计算了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各产业结构比的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见表3。相关系数正数为正相关,负数为负相关。 两个时间序列存在正相关时变化趋势相同,负相关时变化趋势相反,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关系越密切。从表3的相关系数中可以看出, 韩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各产业结构比的相关系数中与制造业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最大,其值为-0.86,还有批发等服务业的相关系数也很大,其值为0.76。韩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电力、煤气、自来水业和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的产业结构比的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小,分别为-0.53和0.55。这说明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前述两个产业的影响大。本文只对产业结构比最大的制造业和批发等服务业进行讨论。
从表3中可以看出,1986—1996 年制造业和批发等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比都超过了25%。1986年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比为30.8%,1987年继续增加,到1988年达到峰值32.1%以后1989年开始持续减少,到1996年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比为25.8%。在这后8年的时间里每年平均下降了0.8%。制造业是韩国的支柱产业,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比减少,对其经济会带来不利影响,并将导致国内产业的空洞化。
批发等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比与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比的变化趋势相反,批发等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比逐年增加。1986年的批发等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比为29.1%,1986—1996年的11年期间除了1991和1995年分别略有减少外,其他年份均稳步增加,到1996年达到了32.8%。
表3 韩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 产业结构比及其与产业结构比
的相关系数
亿美元,%
对外直 批发等 电力煤气
年度制造业
接投资 服务业
自来水
1986 1.830.829.1 3.3
1987 4.131.429.7 3.1
1988 2.232.130.3 2.7
1989 5.731.031.3 2.5
1990 9.629.231.3 2.2
1991 11.228.531.2 2.1
1992 12.227.832.5 2.2
1993 12.627.032.7 2.3
1994 23.026.832.9 2.3
1995 30.126.832.7 2.3
1996 42.225.832.8 2.3
相关系数1.0
-0.860.76 -0.53
弹性系数
n.a. -0.070.04 n.a.
交通运输农林
年度建筑业 矿业
邮电通讯水产
1986 7.0 7.2
11.21.08
1987 7.3 7.1
10.10.95
1988 7.6 6.9
10.20.82
1989 9.0 6.99.60.67
1990 11.6 6.78.60.57
1991 13.9 6.77.70.53
1992 13.7 6.87.40.39
1993 13.9 7.27.10.34
1994 13.5 7.37.00.36
1995 13.9 7.36.50.30
1996 14.5 7.36.30.27
相关系数
0.740.55
-0.83 -0.78
弹性系数
n.a.
n.a. n.a.
n.a.
说明:本表是增长会计法对1986—1996 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的各行业的产业结构比。
资料来源:韩国统计厅《韩国主要经济指标》有关年份。
在1986—1996年期间,韩国对外直接投资基本上持续增加。 从表3看出,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使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比减少,而批发等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比增加。我们利用弹性系数(董文权等,1992)方法定量分析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对韩国产业结构比的影响程度。根据表3 数据计算出对外直接投资对制造业和批发等服务业的弹性系数。所谓弹性系数是指,当一个经济变量变化1%时, 与其具有因果关系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就会变化百分之几的量。计算步骤是,把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比和批发等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比当做因变量,把对外直接投资当做自变量,分别进行对数回归(董文权等,1992),得到对外投资对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比和批发等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比的弹性系数。计算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对外投资对制造业产业结构比的弹性系数是负数,而对批发等服务业产业结构比的弹性系数是正数。这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增加时前者的产业结构比减少,而后者的产业结构比增加。就是说当对外投资增加1%时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比减少0.07%, 而批发等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比增加0.04%。对外直接投资对制造业产业结构比弹性系数的绝对值比对批发等服务业产业结构比弹性系数的绝对值大,说明对外投资对制造业比对批发等服务业的影响大。我们还要分析一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制造业和批发等服务业的就业人数的影响。
经济开发时期随着制造业的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就业人数也迅速增加,1982年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在整个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为21.1%,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就业人数的比重也一直上升,1989年达到了27.8%的峰值。由于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制造业的比重占整个对外直接投资的一半以上,因此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使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比减少。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比下降使从事制造业的人员减少。随着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减少,批发等服务业的就业人数持续增加。从表4中可以看出,1991 年制造业的就业人数为499.4万人,比批发等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多90万人。 但到了1993年,批发等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就比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多18.6万人。其后,随着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减少,批发等服务业的就业人数继续增加,至1996年11月为止,批发等服务业的就业人数比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多了109.9万人。 制造业和批发等服务业的就业人数的差距是由制造业大量转移到国外造成的。由于服务业的发展会增加国内需求,所以企业的对外投资引起的制造业结构比的减少和批发等服务业的就业人数的增加对韩国的出口不利。1996和1997年韩国出口增长率只达到3.7%,这是1965年以后少有的现象。1995和1996年韩国贸易逆差分别为100 亿美元和200亿美元,贸易逆差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国际收支。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企业脱离国情的、激进的对外投资是韩国发生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4 韩国制造业和批发等服务业的就业人数 千人
年度 1991
1992
1993
制造业4994(26.8%)4828(25.5%)4652(24.2%)
批发等服务业 4086(21.9%)4419(23.3%)4838(25.2%)
年度 1994
1995
1996
制造业4695(23.7%)4773(23.4%)4651(21.0%)
批发等服务业 5198(26.2%)5358(26.3%)5750(28.0%)
说明:括号内数据为该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
资料来源:[韩]《制造业就业减少过快》,《每日经济报》1997年1月20日。
(初稿:1999年2月 修改稿:199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