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杨向晖

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七区 350000

【摘 要】目的:观察在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术后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组,观察组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2.5%,对照组为17.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周和4周患肢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形成深静脉血栓,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干预;骨科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较长发生的一项并发症,其会加重患者病情,严重的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使患者需要负担更昂贵的医疗费用,需要更长的住院时间,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肺栓塞[2]。本研究主要分析在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术后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以下为研究整理结果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平均为(64.9±8.3)岁,其中11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9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患者、10例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例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平均为(65.1±8.5)岁,其中12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8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患者、9例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1例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将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用作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健康宣教:从相关统计情况得知,一部分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主要是由于没有完全认识深静脉血栓,因此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所以护理人员在手术开始前要主动向患者介绍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提高患者的重视,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做好预防工作。(2)确定高危人群:手术开始前正确完成对患者的基础评估,重点预防对象包括吸烟、糖尿病、严重创伤、高龄、心功能不全、有静脉血栓史的患者,对于这类人群,尽量避免下肢静脉输液,以降低血管内膜由于静脉输液受到的损伤,实现深静脉血栓预防的目标,另外护理人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量给予患者抗血小板凝聚类药物。(3)术后预防护理:术后协助患者选择正确的体位休息,如果患者情况允许,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运动,激情下肢血液循环。待麻醉效果消除后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主动或者被动内外翻锻炼以及背伸趾屈活动环转练习。指导患者练习两侧下肢肌肉收缩,练习健侧下肢抬高,同时借助抗栓压力泵治疗患者。定时为患者翻身转变体位,及时解决患者表达的需求,如有必要,对患者两侧下肢的同一水平周径进行测量,一旦有异常发生,要配合医生给予进行处理。手术后在医生指导下对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完成抗凝治疗,定期检测患者凝血功能,并且一旦发现有出血现象,要配合医生进行及时处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患肢血流速度。

1.4 统计方法

对研究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19.0,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检验通过X2完成。用( ±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检验通过t完成。如果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1例,占2.5%,对照组有7例,占17.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2±2.5)天,对照组为(14.9±3.8)天。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肢血流速度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患肢血流速度没有明显差异,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深静脉血栓在骨科手术术后的发生率最高已经超过50%[3]。患者患肢会有剧烈疼痛,同时患肢会出现肿胀,严重的会阻碍肢体活动功能,甚至发生肺栓塞,对手术效果有较大影响[4]。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以及血流缓慢等[5]。预见性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准确判断,根据具体病情状况制定个性化护理对策,及早发现患者潜在的问题,做好重点护理以及预防治疗等工作。

本研究对两组骨科手术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17.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周和4周患肢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预见性护理干预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瑛,商月娥,杨新明等.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7):2049-2052.

[2]朱珍娇.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33):288-288.

[3]姚友萍.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127.

[4]邢跃芳.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1,30(16):153-154.

[5]丁玉珍.预防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9):145-145.

论文作者:杨向晖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  ;  ;  ;  ;  ;  ;  ;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杨向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