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和济肾脏病医院 山西太原 030000)
【摘要】目的:探讨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总结患者的一般资料、感染部位分布情况、影响感染发生的因素和病原菌种类。结果:本次研究入选的研究对象中共有26例出现医院感染,所占比例为16.05%;其中肺部感染患者8(30.77%)例,泌尿道感染患者6(23.08%)例,血管通路感染患者4(15.38%)例,腹膜炎患者4(15.38%)例,肠道感染患者3(11.54%)例,皮肤感染患者1(3.85%)例;共分离出病原菌22株,包括10株革兰阴性菌、8株革兰阳性菌和4株真菌;影响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超过60岁、血红蛋白在90g/L及以下、伴有糖尿病肾病、静脉置导管和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结论: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很容易出现医院感染,因此需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积极控制,同时将侵入性操作减少,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从而使其病死率得以有效降低。
【关键词】肾内科;血液透析;医院感染;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340-02
血液透析在临床肾内科中应用率较高,属于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1]。但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时,由于需要开展插管操作,加之肾病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被减弱,从而导致其很容易出现医院感染[2]。本次研究就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62例,探讨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6例患者均出现医院感染情况,包括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14~77岁,平均(52.7±3.6)岁。
1.2 研究方法
首先对患者的痰液或是咽喉分泌物进行采集,采集后开展细菌培养试验,根据培养物来对致病菌的具体种类以及其分布的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患者自身的年龄、性别、感染部位、原发疾病、中心置管方式、实验室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为了避免医院感染的出现,需要为患者开展积极的感染预防措施,对于确定存在医院感染的患者,则需对其开展积极治疗,具体内容包括:(1)肺部感染的防治:在对患者开展血液透析治疗时,需要将超滤进行适当加强,从而使容量负荷得以有效减少,并且需要每天更换一次呼吸装置,由此使得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机率得以有效降低。(2)血管通路感染的防治:在对患者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将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工作进行重点加强,在患者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机体穿刺部位皮肤是否出现感染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如果患者的穿刺部位皮肤出现了感染情况,则需要开展局部消毒,同时对被污染的敷料进行更换。若患者发生高热、畏寒症状且血培养结果为阳性时,需要对其进行暂时性拔管,若其机体血管通路出现了脓肿情况,则需要将脓肿切开进行引流,同时采集局部的液体开展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从而为患者选取最为适宜的抗菌药物;(3)腹膜炎和肠道感染防治:若患者出现了腹膜炎以及肠道感染,则需要对其粪便进行采集,开展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从而为其选取最为合理的抗菌药物开展治疗。同时若患者存在腹水情况,需需要将透析超滤进行加强,从而使腹水得以有效减少;(4)尿路感染防治:告知患者要加强自身的个人卫生,不可随意为患者采用导尿管进行留置,从而使患者机体尿路的冲刷作用得到保证。若患者已经出现了尿路感染,则需要采集其尿液来开展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从而为患者选取最为适宜的抗菌药物来开展治疗;(5)皮肤感染防治:若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则医护人员需对其按时进行翻身,从而防止压疮的发生,同时若其皮肤发生了破损以及感染,则需要为其采用相应的抗菌药物开展治疗,并为其开展理疗,从而促进感染的消失以及创面的愈合。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来对医院感染开展判定[3]。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x-±s)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分布情况
本次研究入选的研究对象中共有26例出现医院感染,所占比例为16.05%;其中以肺部感染患者最多,其次为泌尿道感染患者,血管通路感染患者,腹膜炎患者,肠道感染患者,皮肤感染患者。如表1。
表1 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分布
2.4 临床疗效
本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住院6~18d,平均疗程(15.3±2.7)d,其中25例患者感染情况得以好转,另有1例患者发生死亡。
3.讨论
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开展,对我院肾内科收治的血液透析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最终研究结果显示,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肺部以及泌尿道,其次为血管通路、腹膜炎和肠道,而皮肤发生医院感染的机率相较最低。同时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最高。
前人的研究报道显示,肺部感染的发生和血液透析不充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肺部感染的出现则会导致患者发生反复肺水肿,同时也会明显降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泌尿道感染的发生是由于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尿量会出现明显的减少,由此导致患者的机体尿路不能得到有效冲洗,由此使得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得以有效升高,同时有资料显示,尿路感染的发生通常情况下为女性糖尿病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血管透析治疗过程中穿刺、插管操作的开展以及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关;肠道感染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自身的饮食不当、机体营养不良、肠道黏膜水肿的出现,引发机体免疫力的降低,由此使得肠道感染的发生率得以升高;腹膜炎主要是由于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腹水时,开展腹腔穿刺,将腹水进行排出时,细菌通过穿刺位置进入到腹腔中引发;皮肤感染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保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机体出现营养不良,未做好个人卫生,自身的抵抗力较低等导致,也可能是由于患者接受长时间的治疗,自身机体较为虚弱且存在贫血等情况,由此引发其机体皮肤出现色素沉着、无光泽、干燥等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影响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超过60岁、血红蛋白在90g/L及以下、伴有糖尿病肾病、静脉置导管和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分析其原由,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自身机体所具备的抵抗力将会明显降低,从而导致机体无法抵抗病菌的侵袭,从而使得患者更容易出现医院感染;而血红蛋白的水平较低时将会导致贫血情况的出现,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时将会导致低蛋白血症的出现,而两种症状的出现都会明显降低患者机体免疫力,由此使得其更容易出现医院感染;伴有糖尿病肾病时,患者机体通常会出现内分泌代谢障碍,由此使得患者体内的蛋白质分解速度加快,使其机体的蛋白质合成功能得以降低,由此降低其组织修复能力和免疫功能,因此该部分患者也就更容易出现医院感染;而静脉置导管时,病菌容易随穿刺进入到机体,由此提高了医院感染发生率。
综上所述,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很容易出现医院感染,因此需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积极控制,同时将侵入性操作减少,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从而使其病死率得以有效降低。
【参考文献】
[1]王梦迪,张凌,刘鹏,等.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初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应用的多中心调查[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6,32(6):418-424.
[2]李剑莹,郝丽,张江淮,等.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13(4):555-557.
[3]查爱云,管保章,尹良红,等.首次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情况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4(3):48-50.
论文作者:刘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医院论文; 机体论文; 发生论文; 肾内科论文; 肠道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