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论文_谢莎

湖南省脑科医院脊柱外科 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患者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带来的疼痛疗效分析和不良反应的减少率。方法通过对本院2016年度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患者26例,男女均衡,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疼痛评分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一致,经过术前、术后优质护理,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明显减轻,感到无痛或轻微疼痛的患者占多数,罹患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不同患者在术后会引发一系列术后副反应,影响患者的康复训练,但患者只要术前预防得当,术后处理及时而且规范,可以很好的减少副反应的发生,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经手术治疗后的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密切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优质护理;不良反应;疼痛评分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腰椎间盘突出后,椎间盘开始变性,压迫硬膜囊,产生局部水肿、纤维组织增生、充血等一系列病理反应,导致局部组织微循环受限、神经根受压,机体代谢紊乱[1]。椎间盘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对腰椎稳定性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治疗手段[2],对椎体受损较为严重的患者必须通过手术治疗的医学手段才能有效的为患者治理疾病,但进行手术治疗的病患往往会伴随一些术后副反应,会引发患者除本身疾病意外的其他并发症;这就需要我们的临床护理人员及时跟患者沟通,找到刚性需求,并解决实际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度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需经过X线平片、MRI检查、CT检查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标准,可以择期手术治疗;其中门诊病患29 例,住院治疗 23例;男性34例,女性18例,男女年龄均在 16-80岁之间.观察组和对照组男性各17例,女性各9例,充分知情同意手术治疗后开始试验。

1.2 VAS评分标准

设计一个VAS评分表格,以10分计,在表格上以10厘米的形式体现,1分即代表1厘米“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患者在了解相关评分标准后,自行对自身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收集的数据使用 SPSS17. 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P < 0. 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护理举措

2.1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 : ①完善患者术前相关基础检查 ,进行护理评估,包含评估患者血供、运动感觉情况,以便术后提供可行性对比。②做好饮食和卫生护理,术前嘱患者服用清理肠道药物以排空大便;术前禁食、禁水,禁止剧烈活动。③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医护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患者提出问题说出内心真实想法,要有针对性的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比要的康复训练,缓解患者因术后疼痛而情绪暴躁。④嘱咐患者适时翻身,指导床上使用便盆排便等,减少术后患者因害羞或不习惯在床上排尿而形成尿潴留。

2.2优质护理

术前护理:①术前应详细告知患者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以及相关预后事宜,对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及时给予回复,打消患者顾虑必要时给予医疗手段。②术前详细查看患者的入院记录、病程记录,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既往病史,做好体格检查和安全性检查,尤其对有心脑血管疾病史、脑出血等既往史的患者更加注意。③做好术前访视工作,了解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度,术后是否需要镇痛;并叮嘱患者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尤其是手术部位,保持干净。④患者经手术后,无法下床活动,导致排便困难,术前护理人员应该教导患者并联系在床上排便方法,避免术后肠道功能未恢复,导致便秘和尿潴留。⑤针对其他有特殊合并症的患者给予特殊护理,具体措施依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实施。

术后护理:①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体温、意识、感觉和运动功能,住院期间每日为患者测量体温、脉搏,做好三测单的记录和护理记录,对有异常的情况如体温持续性过高或过低要给予降温或保暖处理,对于血压过高或过低患者给予降压或升压。②术后严格遵守医嘱,做好实验室常规检查和体格检查,对因术前贫血、术中出血等因素导致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相对于术前水平下降较轻微的患者可多嘱其卧床休息,下降幅度低于正常值下限30-40个单位,要给予右旋糖酐铁分散片补血补铁,重度贫血患者给予静脉输血处理;对尿路感染的患者注意做好清洁卫生,须使用导尿管引流的患者查看尿液的颜色,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临床予以处理。③对手术切口较大的患者,要每日查看伤口的恢复程度,有无渗血或渗液和红肿,术后给予头孢硫脒抗感染,氨甲环酸止血;嘱患者多补充营养,给予饮食指导。④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术后体位一般较为固定,需仰卧硬板床3-6小时,以此减轻患者出血的状况和疼痛度;长期卧床易导致患者生褥疮、溃疡,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家属定时为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护理人员多询问患者双下肢感觉和运动状况,必要情况下可以结合中医针灸治疗。⑤术后对疼痛难以忍受的患者可镇痛治疗,如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镇痛不佳可选用吗啡类阿片制剂,也可通过冰敷、冷疗热疗等物理治疗。

3.结果

3.1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一致,从表1 可知,经过术前、术后优质护理,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明显减轻,感到无痛或轻微疼痛的患者占多数,统计学比较有分析意义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日积月累退行性病变所致,伤痛积劳成疾,加重了椎间盘的退变,因此平时应注意预防。对于广大长期伏案工作者来说,平时要注意不要长时间保持弯腰的体位,定期改变坐姿;体力劳动者如需弯腰取物,最好屈膝下蹲以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对于罹患该病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还应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尽快地熟悉及适应病室环境,保持最佳的状态,如此便于疾病的康复[3]。介绍已治愈的病例,解除患者内心的顾虑,增强其康复的信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院方的治疗与护理;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4]。尽可能争取通过优质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袁文强-邹蕾.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3(2):192-193.

[2]田世文,安静,赵正阳,等.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实用骨科杂志,2014,20(12):1118-1120.

[3]汤远兴,罗子茵.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的作用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旬刊,2012,03(:1)72-73?

[3]孟德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新进展[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10):69-70.

论文作者:谢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0

标签:;  ;  ;  ;  ;  ;  ;  ;  

总结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论文_谢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