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50
摘要: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路基是常见的一种现象,由于软土路基自身含水量高、稳定性差,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加固措施。下面文章就对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路基施工;施工技术
引言
由于软土路基的天然稳定性较为薄弱,在发生地震或者强烈震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液化和塌陷。如果不经过特殊处理,其荷载能力非常的弱,同时也会出现干裂的现象,这将会严重的影响到市民出行的安全。因此,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处理好软土基地的稳定性问题是相当重要的。
1软土路基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软土路基具有各向异性、抗剪度低、塑性体积应变等特点。各向异性:软土的结构是长时间沉淀而成的,所以软土路基的黏土部分存在分层现象,不同层次的土质其结构也是不同的,所以沉淀的土层代表着不同的地质条件,这就是软土路基的各向异性特点。抗剪程度低:在软土路基中,土质结构较为疏松,这种结构特征使得路基无法承受路面较大的荷载,受到荷载力的影响,软土路基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这种现象就会导致路基裂缝的产生。塑性体积应变:软土路基受到自身结构的影响,其内部经常会出现一定的空隙。为了应对塑性体积应变,就需要进行软土空隙的处理工作,对软土中的空隙进行压缩,调整软土中的颗粒,使软土结构变得更加紧密,避免软土路基出现变形问题;在压缩完成后,软土路基就不会恢复到原有的状态,很难进行二次更改,所以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及流程进行施工,否则二次调整会影响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度。
2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强夯技术的应用
在软土路基施工技术中,强夯技术是指使用夯实机械或者是重物,对软土路基中的素土、杂填土、低饱以及粉土进行夯实,实现对路基的加固。在应用强夯技术前,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素土与杂填土,保证填料的质量满足相关要求。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测量放样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并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应用强夯技术的过程中,必须从路基两侧开始,向中间进行夯实,并做好加固工作工作。一般情况下,整个过程需要进行三次夯实,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夯实质量的检测,保证路基的整体夯实度,提高路基强度。
2.2换填施工技术
换填法也是是软土路基中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换填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使路基中的软土土质进行置换,同时使用细砂、碎石、矿渣等强度较高的材重复使用到路基的建设中去,换填材料的抗压缩性相对于来说是非常好的。不一样的施工条件以及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对于路基强度也有不一样的要求,如果使用填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是路基结构能过做到最理想的效果。
2.3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主要适用于黏性土和砂土较多的软土路基,它可以使这种路基的强度有明显的改善。这种方法简单来说是依靠带有喷射管的注浆管将用来固化的液体喷射到软基的土体中,然后使土壤和固化液体完全融合,等其凝固后会成为一种强度较高的混合型土体,这种土体会使路基的承载能力大幅度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之前,应当先对施工地段的土质成分进行测试,可以为该处理方法的顺利实施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处理淤泥质土、粉土、黄土、砂土、碎石土、人工填土等,能够有效解决沉降速率慢、沉降量大等问题,并且设备简单轻便、操作灵活。
2.4砂垫层法
在软土层施工过程中为了加速沉降速度、缩短固结时间,通常会在软土路基的表层铺设一层厚度约为0.6~1m的砂垫层作为软土固结所需的上部排水层。在铺设砂垫层时通常采用的是中砂或者是粗砂,砂石品质良好,颗粒均匀,大颗粒砂石含量不得超过总量的3%~5%。借助推土机进行铺设,在铺设过程中不宜出现集中的荷载作用,加载的速度要与路基的承载力增加速度相适应,防止出现塌陷。如果遇到透水较差的土质时,为了防止砂垫层被覆盖应该对砂垫层做出防护措施。
2.5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
在对软土路基表面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应用以下几种处理技术:第一,加固层技术。这种处理技术需要在软土路基表面加入碎石、砂石等材料,有效提高路基表面的承载能力。第二,表层排水技术。这种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土质为细砂或粘土的软土路基中,需要在软土路基表面增加排水沟,并将路基两侧铺垫,提高路基整体的稳定性。这种处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路基表面的含水量。
2.6加筋施工技术
软土路基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也包括加筋施工技术,它主要工作的原理就是利用土工格栅在路基内进行填充应用土工格栅提升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并且有效的使用加筋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增加软土路基的抗拉伸性以及软土路基的抗剪性,从而有效减少路基在建设中可能会发生不平衡的匀沉降现象。
2.7土工合成材料法
土工合成材料法具备过滤、防渗、隔离、固定、排水以及保护等作用,合成材料是将人工合成的分子聚合物作用在土壤或者是岩石结构中,起到保护性作用。合成材料再放到软土内部与软土结合后形成复合土壤,由于土壤具有一定的抗剪拉的特征,在软土层内部形成抗拉结构与土壤进行摩擦从而产生作用力,抑制上下软土或者是横向软土的变形,从而使得土侧的压力增加保护了土体结构的完整性,最终提供了土壤的抗剪强度。
2.8排水固结技术的应用
如果软土路基的含水量较高,在对其进行处理时可以应用排水固结技术,这种技术可以通过排水的方式对路基的含水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软土路基的强度,确保其不会发生形变,增强路基的承载能力。如果软土路基的含水量相对较少,可以在排水过程中应用热化处理技术,通过热化处理降低软土路基的含水量,操作相对简单,具有良好的排水固结效果。如果软土路基的含水量相对较高,可以在排水过程中在软土路基内专门设置排水管道,再对软土路基施加压力,将其中多余的水分挤压出来,可以有效的提高软土路基的固结能力,促进软土路基承载能力的提升。
3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中需着重把控的要点
无论采取哪种软土路基加固方法都应充分结合现场情况,严格把控施工要点,确保实现有效的路基加固,避免发生沉降等问题,做好各环节相应工作。在施工前应清理施工现场,将杂草、垃圾等清理干净,将表面平整均匀,及时将水分排出。挖设排水沟槽和铺设垫料都是常用的排水方式,其目标都是为了较少水分含量,具体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确保满足施工需求。除了排出水分,还可以通过添加吸水性物质的方式吸收软土层中多余的水分,最终确保水分含量达到施工要求,这种方式对提高路基承载力也十分有效,还能为现场所需的机械设备提供操作场地。为了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符合工程需要,通常在完成软土路基加固后再进行机械夯实操作,通过设备自身重力来压实基地,排出多余的水分和空气,减少土壤缝隙,增加密实度,所有的操作最终以满足后续施工和道路正常使用为目标。
结语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市政道路工程引起了更多人的重视。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路基的情况,与正常路基相比,软土路基具有更高的含水量,并且其内部的间隙更大,为了保证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软土路基进行妥善的处理,应用先进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增强软土路基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满足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永鸿.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探究[J].江西建材,2016(15):131~132.
[2]杨道德.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11):45-48.
[3]杨斌.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J].居舍,2017(30):22.
[4]申世高.对软土路基的市政道路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37):230~231.
论文作者:杨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土路论文; 路基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含水量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