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论文_庞海帆

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论文_庞海帆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论文摘要:

我国现在的学校体育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自身的良性发展需求,如何正视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从三方面阐述: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形式、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类型。

关键词:

学校体育、发展方式、方向、形式、转变类型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同时也要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2个强国行列;这就要求教育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全体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而我国当前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表现为“单一封闭、政策依赖、资源分配不平衡、监督问责不力”等实际问题,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我国现在的学校体育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自身的良性发展需求,如何正视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

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发展形式,既要以国家意志为出发点,又要兼顾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在确定未来学校体育发展方向和目标之后,要确定有效的发展方式,建立良性的发展运行机制,以教育制度改革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学校体育由“政策依赖”的封闭式发展方式向以学生为根本的开放式发展方式转变,才可能实现学校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形式

要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我们可以学习国外的思想、方式、方法,但是不能是单纯的拿来主义,一切照搬,觉得哪个国家的都好然后整合在一起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教育,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找到真正适合我国学生上体育课的形式。转变政府职能,破除体质机制障碍,加强条件保障,减小改革阻力,完善监督考评机制,确保责任落实。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存在2种形式——渐进式和突变式。

三、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类型

1、延型向内涵型转变

外延型本质上就是一种量的扩张和模仿的发展,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长期以来一直是外延型的粗放式发展,突出表现在资源的扩张,强调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多年来资源的投入在不断的加大却并没有有效地促进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青少年的体质也没用随着投入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反而在下降。其原因就是因为过分强调学校体育外在数量的扩张,没有注重学校体育内涵质量的提升,忽略了学校体育的发展目标,这就需要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式向内涵型转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一封闭型向多元开放型转变

我国的学校体育的发展在很多情况下是以国家文件、条例为指导,学校对体育发展的改革,都是以内部管理和指导为主要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高效地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但是,当主管领导不重视、或发生认识上的偏差时,学校体育的运行就会遇到阻碍,严重影响它的发展。

学校体育资源和社会体育资源的共享可以有效地解决社会和学校之间的连接和沟通问题。学校体育发展方式不应该只是在封闭的校园内部进行,而应该开放性的与国家社会的体育资源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学校体育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依附社会的发展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向着多元开放的未来发展。

3、政策强迫型向内部自发型转变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较多有关于学校体育的文件,但是效果并不怎么明显,对执行的主体没有实际的效力,缺乏有效地监督和问责机制,导致一些列的法规政策如同虚设。在执行国家的指示时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敷衍了事,形式化主义等,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制定政策本身的合理性问题,不是国外的好的方式就一定会适应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一定要立足于学生本身的需求,必须满足社会和家长的要求才能得到外部的支持,才有可能良性发展。

4、区域差异性向全面公平可持续型转变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历史、经济、政治的原因,导致我国不同地域之间学校体育发展极度不平衡,最突出的就是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师资的奇缺,场地的匮乏,设备器材的短缺等等问题使其根本无法开展体育课程。关于这些地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体质问题,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学校体育的公平发展依附于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育的发展,在国家大力提倡教育公平,均衡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学校体育大发展方式也要向全面公平可持续型转变。

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顺利实现,必须在深度解读教育制度改革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内涵、特征和实现途径的基础上,不是只有数学、语文、外语等理论课程最重要,体育课程可以随意的借课、占课甚至是取消体育课程,没有健康的体魄何谈知识科学报国;真正的体育强国不是你在竞技体育方面有多少优秀的运动人才,取得多少的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而是整个国家的国民体质,哪个国家可以依附竞技运动员的多少来达到繁荣昌盛,少年强则国强,学校体育是我国青少年体质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结合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和要求进行思考,才能从方向上正确把我学校体育发展方式的科学转变,确立出真正适合我国现阶段学校、学生切实需要的体育课程,以增强学社体质为首要目的,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业康.赵胜.袁春.论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的应然选择——基于学校体育理论的逻辑指向[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6.08.28;

[2]马业康.况明亮.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贵州体育科技,2005.9.15;

[3]张正民.陈宁.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研究[A].第五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4.4;

[4]许良.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2.01.23;

[5]董重.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J].青春岁月,2013.12.23;

[6]单磊.中国大运会代表团重质量不重奖牌[N].人民日报,2009.06.17;

[7]陈广旭.孔川川.胡贤豪.靳厚忠.美国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其成因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3.04.25;

作者:庞海帆,男,汉族,河北省,(1990—),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论文作者:庞海帆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7/6

标签:;  ;  ;  ;  ;  ;  ;  ;  

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论文_庞海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