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国公司发展的四大趋势_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试论跨国公司发展的四大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国公司论文,试论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F276.7文献标识码

二次战后,世界上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和发展跨国公司,这是资本国际化发展的突出表现。目前,全球五万多家跨国公司及其数十万个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国际直接投资超过了世界贸易和产出的增长,其年均增长率1986年—1997年为16.1%,流出量为17.2%。本世纪初,国际直接投资为200亿美元,而现在超过30000亿美元。1998年,国际直接投资一年的总额就达到6440亿美元,并且,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约占国际投资总额的90%。跨国公司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导致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被打破,新的世界经济秩序正在重新建立。今天,世界各经济利益集团的经济割据和反割据已成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中心议题,已经影响了各国政府的对外经济行为和对外政治行为。在我国即将加入WTO之后际, 随着关税壁垒的拆除,跨国公司为逃避非关税壁垒的,国际直接投资更加活跃,特别是大跨国公司的投资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影响将更大。本文试就跨国公司发展的几个趋势略作探讨。

一、跨国公司国籍模糊化

内部化理论认为,跨国化就是企业内部化过程超越国界的表现,跨国公司就是在将其资源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内部转让的基础上建立的。企业在从事营销、采购、研究、开发、招聘雇用、人员培训等一系列活动中,都要与市场发生关系,即要利用市场;但利用市场要支付代价、交易成本,为了节省交易成本,就得用统一的行政管辖把企业的各项交易纳入企业内部进行。跨国公司以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就要求把自身优势与国外的政治、关税、非关税壁垒和生产要素优势等联系起来考虑。各国有各自的优势,跨国公司在国外子公司网的形成,开辟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一体化生产和市场购销活动的可能性。跨国化程度越高,跨国公司的经营运作就越灵活。因为,它给予跨国公司在诸如供应来源、定价等决策领域以广泛的选择余地,它就能更好地利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条件,实现内部化。

跨国公司内部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内部化、投资品内部化、中间财货内部化、最终产品内部化和资金调拨内部化。实现内部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利用外部市场不经济和解决中间品市场失效等问题,更是为了利用各国税收、关税、非关税壁垒、生产要素的优势等投资环境的差异条件,使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化能得到更大利益。跨国公司内部化的发展趋势有二:一是内部化内容增多;二是内部化要求跨国化司设子公司的国家越多越好,因为跨国公司所能应用国际经济条件愈多,内部化经营愈加灵活,整体利益愈大。由于整体利润最大化的驱使,内部化的结果将可能使在某些东道国的子公司发展更快,经济实力增大,子公司会成为区域总部,形成新的多个决策中心。原来子公司与母公司、其他子公司以及下属的次级子公司兼并接管的局外企业等由于相互有股权关系,因而跨国公司内部层次等级变得更多,也更错综复杂。管理体系由原来的金字塔型等级联系为主,转向以网络型的多边横向联系为主;集中决策和直接命令的工作方式日益转向分散决策和灵活反应。这时要确定究竟哪一家应负母公司的法律责任,就变得比过去困难,跨国公司的国籍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在跨国公司的国籍问题上,目前存在较大的争议,由于跨国公司至今在法律上还没有被正式确认,因而也没有什么国籍可言,人们只能以母公司的国籍来区分不同国家的跨国公司。由于母公司地位淡化和职能分散,以致母公司的国籍变得更加模糊,很难确定哪一家算是真正的母公司。在法律责任上,出现了有限责任原则与“揭开面纱”原则。子公司和母公司是两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子公司的责任是有限的;而母公司是大股东,它有权对子公司的经营进行干预、操纵,极易造成子公司违法经营。一旦追查母公司的责任,就是所谓“揭开面纱”原则。母公司应对子公司进行尽责督导,使子公司遵纪守法,因此,法律上规定其具有督导的责任,这就是所谓的驾驭责任原则。此外,由于跨国公司经营活动上的整体性,有着共同的目标、利益和方向,因此,应将跨国公司作为负法律责任的整体。

二、跨国公司投资产业高级化

在经济增长的历程中,生产要素诸如土地、劳动、资本、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不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重要性是按土地、劳动、资本、知识依次递增的。我们还可以从历史上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发现,早期,帝国主义国家向殖民掠夺自然资源,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采掘业和公共工程行业,东道国主要为不发达国家。1945年以来,跨国公司在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方面的经营活动开始具有典型意义,如1974年,在5个主要来源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中, 制造业平均占47%,采掘业占25%,服务业占28%。70年代初期,虽然制造业的投资在总投资额中的份额继续增加,但一个更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服务业的扩展。在70年代,广告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一直在急剧发展它们的子公司网。以银行为例,在1971年—1976年期间,世界最大的50家银行的国外分支机构竟增加了60%以上,到1976年,它们的国外分支机构增加到3000个以上。可见几十年来,服务业在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一直在增加。以80年代为例,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仍以非服务业为主,约占60%以上,而其他四强的流向均已以服务业为主,法国、英国均在50%以上,德国在60%以上,而日本在80年代后半叶已达73%,在1970年—1990年的20年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出存量中,第一产业占比重己下降了50%左右,若非石油开采部门吸收的对外直接投资较多,其比重下降将更快;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也下降了15%左右,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流入存量比重却在增长;第三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比重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而第三产业中,与新兴的电子、信息技术密切有关的服务部门吸收的直接投资增长最快。

1999年跨国公司直接控制着全球技术转让的80%,研究与开发的80—90%。发展中国家技术贸易的90%。美国《商业周刊》以市场指标推出的全球1000家跨国公司排行榜表明,90年代以来上市公司的沉浮轨迹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传统的基础性产业逐步丧失领地,让位于新兴的金融业和服务业,其中尤以商务与公众服务行业(计算机硬件、网络通讯和商业连锁销售网等)发展最快。

随着资本技术、知识等要素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增强,过去几十年来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的升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完全可以预料,将来的对外直接投资将继续向高资本、高技术、高知识产业方向流动。

上述对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分析表明,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地位的变化决定了跨国公司投资产业向高级化发展的趋势。

三、跨国公司投资流向多元化

任何企业的资产都是由股东权益和负债组成的,跨国公司也不例外。跨国公司到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对外直接投资,首先要考虑的是融资问题。是发行股票还是发行债券、在国内发行还是在国外发行,是母公司投资还是用子公司利润再投资等等,所有这些都涉及融资成本问题。当然跨国公司的投资是向着融资和融资成本低的方向流动,但也不能排除其他流向的可能性。

跨国公司之所以要到国外融资,是因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资金预算规模(包括股本和债务)也要相应扩大。而随着企业筹资数额的扩大,筹资成本也会提高,即企业的资金边际成本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其可用资金来源和资金成本决定于国内资金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对于跨国企业而言,情况就不同了:跨国公司除了可以在本国融资以外,还可以在东道国的资金市场以及世界货币市场筹资,以克服国内资金市场容量有限的困难。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可用资金,可以使企业降低资金边际成本,并提高资金预算规模。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已成为跨国公司的一个原则,即融资分散化原则。所谓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主要是指在国际债券市场发行债券,借入国际银团贷款,以及在国际股票市场发行和上市交易本公司的股票。另外,在投资东道国的债券和股票市场借入贷款资金或发行和上市交易本公司股票,对跨国公司也很重要。为了避免风险,对股票和债券的比例要进行选择,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跨国公司的融资战略有越来越多的选择余地。在融资方式与期限方面,有银行贷款、欧洲票据和欧洲商业票据、欧洲中期票据和欧洲债券等可供选择;在货币类别方面,金融创新工具的货币掉换使得跨国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货币进行融资;利率掉换则使跨国公司可以在希望筹措固定利率债务时发行浮动利率票据或债券等进行融资。以上这些,使得跨国公司融资战略出现了多样化。融资分散化和融资战略多样化都要求有发达的金融市场。由于跨国公司投资产业的高级化,资本的作用在增加。发达国家由于有完善的金融市场容易筹措资金,从而决定了发达国家之间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改变了过去资本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单向流动而变为发达国家间的双向流动的趋势。

在50年代至70年代前期,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很快。1960年—1966年期间,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年平均净额均为18亿美元,1967年—1973年为43亿美元,约为前期的2.5 倍。70年代后期,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的绝对额仍在不断增加,年平均增长率为16%,1989年达到300亿美元。 尽管在整个80年代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年平均外国直接投资额几乎加倍,但在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总额中所占比重却从25%降到19%。与此同时,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投资急剧上升。目前,全球金融工具多达100多种,国际外汇交易额大约日均为1.5万亿美元左右。国际资本市场每年的融资总额已在1.5万亿美元以上, 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更是层出不穷,使货币资本运动的规模大大超过了实际经济已经达到的水平。

综上所述,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融资分散化和融资战略多样化有直接的关系,甚至受其制约并决定和影响着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它是造成直接投资流向多元化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四、跨国公司管理组织出现分权化

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是决定企业能否进行成功经营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组织总是从属战略的,战略的制定总是先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并促进组织结构的演变。这意味着企业的组织形式应与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相适应,使企业具有高效率的决策机制和畅通无阻的信息网络,以保证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因此,采取不同经营战略的跨国公司,就会形成不同类型和特点的组织模式。企业的管理组织形式是按照企业的权力主线确定企业内各层次、各部门的权力与职责的范围、分工与协作的关系的;权力主线就是企业内部设置机构、划分权力的依据或标准。职能、产品、地区是最常见的三条主线,把三条主线结合起来,可分为下列七种组织结构。如图1,该图以职能、产品、 地区为三个角顶,表示较纯粹的三种组织结构,即Ⅰ为职能组织结构、Ⅲ为产品组织结构、Ⅵ为地区组织结构;二是两俩结合的过渡类型,如Ⅱ为职能——产品组织结构、Ⅳ为地区——职能组织结构、Ⅴ为地区产品组织结构。第三类是职能、产品、地区三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如瑞士的盖基公司组织模式。

图1 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分类

公司组织结构在历史上的演变,主要决定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早期跨国公司主要采取职能结构,这种结构是按照行政管理的要求来划分职权的,如设计、制造、销售、财务、人事等,没有反映产品线的要求,而且偏于集权。它适用于的产品较为单一,市场变化不大,或其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大,技术相对稳定,或技术虽在进步,但可以在保持原有组织结构的条件下吸收运用。

随着技术进步,产品的种类和系列日益增加,特别是伴随着市场的细分化,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协作关系日趋繁复,单纯的职能结构已难以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另外,随着产品品种的增加和销售地区的扩大,职能结构的负荷加重,其控制能力和管理效率受到削弱,于是公司转向以产品为权力主线来设计自己的组织结构。与职能结构比较,它容易向“分权化”倾斜,这主要体现在每个产品或地区部门可以成为一个利润中心、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上。采用产品——地区结构的企业,其产品不仅已经实现了多样化和系列化,而且产品类别之间存在明显的技术差异,形成了产品线分散的局面,为了有效地管理其生产和销售,需专设各产品部门并赋予较多的自主权,才能灵活反应,提高效率。如果产品线不分散,产品的规格、质量及其包装、标志都较统一,宜于进行大规模生产,而且市场环境、技术条件都变化不大,但是销售地区范围广泛,这时便应以地区为主线来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这大多见于石油、仪器、饮料、医药等行业。

这种产品——地区组织结构独立经营产销业务,为追求本位利益,可能影响长远的战略目标,而且随着自主权的增大和盈利的上升,总部难以驾驭。由于产品线高度分散,市场范围又十分广泛,而各子公司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完全依靠中央总部的直接领导,不仅加重了总部的负荷,也削弱了全球层次的战略运筹,这就有建立职能——产品——地区组织结构的必要。它一方面在行政层次上,仍保持中央职能部门对各子公司的严密控制,另一方面在业务层次上,通过“产品——地区”分部分期并减轻总部对具体产销业务的管理重负,加强业务第一线的决策应变能力,对付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压力,并可提高各子公司捕捉机会、开拓进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结构适应国际分工的发展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生产国际化在广度上和深度上不断发展,这意味着企业的国内业务与国外业务也难截然分开,而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即跨国公司管理组织形式全球结构。它反映了企业经营以全球为目标,制订全球战略,主管人员具备全球取向的心态和眼光,注重于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企业的资源,以实现企业长远的整体利益。

综上所述,对跨国公司的四个发展趋势我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当WTO加入后,关税壁垒被拆除,非关税壁更要加强。 跨国公司为绕过非关税壁垒进入我国市场,必然会加大国际直接投资的力度。我们要作好引进外资的各项准备工作,制定好政策,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管理。

标签:;  ;  ;  ;  ;  ;  ;  

论跨国公司发展的四大趋势_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