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理论论文,结晶论文,集体论文,智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五大明确确认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三面理论旗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虽然都是以个人的名字命名的,但其实并不是一个人创立的。
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的命名时,曾非常谦虚地说:“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还拉得不错。我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1]“马克思比我们一切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2]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许多重要篇章,都是由恩格斯撰写的,比如《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就是如此;或者是由他和马克思两人精诚合作的结果,比如宣告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被人誉为“马克思主义的歌中之歌”的《共产党宣言》就是如此。因此,实际上恩格斯本人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作出了巨大的、必不可少的贡献,如果没有他,马克思主义也“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3]。所以,马克思主义虽然是以马克思的姓氏命名的,但绝不意味着它是马克思一个人创立的。
同样,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也不是一个人创立的。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一方面明确指出这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创立者”分别是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另一方面他又特别强调,“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他在十四大报告中也曾特别提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遗憾的是,理论界似乎还没有人专门、具体地阐释过这一论断,没人比较详细地论述过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根据笔者的理解,所谓“邓小平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除邓小平同志外,还有很多人都为这一理论的创立作出了重大的、不可或缺的贡献。其具体包括:
一、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其他成员
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列宁在这里既强调了领袖的重要作用,又明确指出领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团、集体。
在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期间,我们党和国家的领袖也不是一个,而是多个。除邓小平同志外,还有叶剑英、陈云、李先念、彭真等同志,甚至还应该包括江泽民同志之前相继“被选出担任”我们党的总书记这一“最重要职务”的两位同志。邓小平同志曾十分明确、客观、公正地谈到:“两个总书记都没有站住,并不是选的时候不合格。选的时候没有选错,但后来他们在根本问题上,就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上犯了错误,栽了跟头。”[4]
邓小平同志十分科学地摆正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明确反对过分夸大他个人的作用。他反反复复地告诫说:“不要宣扬我起的作用有什么特别了不起”。[5]“永远不要过分突出我个人。”[6]他一向自觉地把自己置于集体之中,始终倡导和遵循集体领导的原则,始终把我们党和国家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党的集体领导,始终强调领导集体的作用。他在一次会议上谈到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时说过:“现在外国报刊都是讲我在里边起了什么作用。有作用,主意出了一点,但主要的工作,繁重的事情,是别的同志做的。”[7]在会见外宾时他又指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我是出了力的,但不只是我一个人。所以,不能把九年来的成绩都写我个人的帐上,可以写我是集体的一分子。”[8]“在党的十三大上,我和一些老同志退出了领导核心。这表明,中国的未来要靠新的领导集体。近十年来的成功也是集体搞成的。”[9]这些说法既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伟大的谦虚精神,也准确、真实地反映了客观情况。
“邓小平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首先是指它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共同智慧的结晶。邓小平同志所作的重要报告,发表的重要讲话、谈话、文章,作出的重要指示,往往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共同智慧的集中,“是领导集体研究和讨论的成果”[10]。邓小平同志理论上取得的每一项重大突破,都是经过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反复酝酿的结果。他首先提出的某些观点、论断,也需要得到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确认,转化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共识,并经过实践检验证明其正确后,才能成为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11]。总之,邓小平理论的不少内容都是邓小平同志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其他成员共同创造的,而绝非邓小平同志一人所独创。
比如,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许多理论观点、理论命题都是在中共中央的有关决定、文件中提出来的。尤其是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阐述了一系列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理论问题,“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12]。邓小平同志说,“国内外对这个决定反应得很强烈,都说是有历史意义的。”他特别申明:“这个文件,我没有写一个字,没有改一个字,但确实很好。实际情况就是这样。”[13]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织编写的一本邓小平理论教材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而且确实给改革开放的中国带来勃勃生机。”[14]这种说法显然十分不妥,因为它把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阐述的理论观点说成是邓小平同志个人的观点,这同邓小平同志自己的申明是完全矛盾的。
再如,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系统、全面阐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它的主要基石之一,而十三大报告也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共同智慧的结晶。关于这一点,邓小平同志自己也曾十分明确地谈到过:“我们党的十三大报告是集体创作,集中了几千人的智慧,有许多内容并不是我提出来的。当然,其中也有我的看法和意见,但大部分是集体的意见。”[15]1987年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十三大报告要在理论上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讲清楚我们的改革是不是社会主义。要申明四个坚持的必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必要,改革开放的必要,在理论上讲得更加明白。十三大报告应该是一篇好的著作。”[16]在这里他并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3月19日,中央有关负责同志就起草十三大报告的总体设计给邓小平同志写信说,十三大报告“全篇拟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根据”,并比较详细地勾画出了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骨架的报告的大致轮廓[17]。邓小平同志于3月25日在信中写下了五个字的批语:“这个设计好。”[18]现在有不少比较权威的理论著作先引用邓小平同志讲的一句话——“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19]然后说,“根据邓小平的意见,党的十三大报告全篇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根据”;或者说,“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党的十三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基础”;或者说,“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党的十三大报告充分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0]。显然,这些说法是不客观的。须知,邓小平同志这句话讲于十三大召开前夕,此时十三大报告早已按照受到邓小平同志称赞的那个“设计”起草、修改完毕!作为比较权威的理论著作,实在不该出现如此明显的“硬伤”,不该以这样不客观、不科学的态度来研究邓小平理论。
正因为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共同智慧的结晶,所以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这个理论,集中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著作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这就是说,并不是只有《邓小平文选》中才有邓小平理论:“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也是这一理论的物质载体。
二、广大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
一方面,不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多么重大的决策,不论哪一个领导人物主持制定了多么重要的政策、措施,如果没有处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人民群众的贯彻执行,那么不论这些决策和政策多么英明、正确,都只是水中月、镜中花,不可能产生什么实际效果。邓小平同志一向高度重视和肯定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他说,“归根结底地说来,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21],“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是人民”[22]。他还深刻地指出,工人阶级只有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群众力量”,才能实现自己伟大的历史使命——解放自己,同时解放全体劳动人民。“人民群众的觉悟性、积极性、创造性愈是发展,工人阶级的事业就愈是发展。”同资产阶级政党相反,工人阶级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23]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中的不少成功做法和经验都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发明创造的,而不是由哪一个领导人发展创造的。关于这一点,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过。这里我们仅指出其中最重要的三次:(1)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的谈话中说,我个人做了一些事,但不能说都是我发明的。其实很多事是别人发明的,是“群众发明的”,我只不过把它们概括起来,提出了方针政策[24]。(2)1987年6月12日,在会见南斯拉夫客人时,邓小平同志指出: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一些农民群众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每年都是百分之二十几的增长率,持续了几年,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乡镇企业的发展,主要是工业,还包括其他行业,解决了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百分之五十的人的出路问题。农民不往城市跑,而是建设大批小型新型乡镇。“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25](3)1992年7月,邓小平同志在审阅十四大报告送审稿之后,讲了这样一段话:报告讲我的功绩,要写得符合实际。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如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26]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讲,所谓邓小平理论,就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既然改革开放同亿万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是人民群众不断推动着改革开放的双轮向前飞奔,我们能够不承认人民群众对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所作出的贡献吗?
三、党的理论工作者
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而理论工作者则通过理论研究活动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作出了直接的、重要的贡献。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一点: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开放的文件、文献,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许多报告、讲话、谈话、文章,都是由党的理论工作者起草的,在起草过程中,理论工作者必然或多或少地要融进自己的思想、观点。比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是《邓小平文选》中最光辉的篇章之一,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称赞它是1978年以来两个解放思想的宣言书之一(另一个是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它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这篇非常重要的讲话并不是邓小平同志本人亲自撰写的,而是由当时的中共中央组织部长胡耀邦同志、国务院研究室负责人之一于光远同志组织林涧青同志等理论工作者起草的。根据于光远同志的回忆,在这篇讲话起草之前,邓小平同志只给了起草班子一个500字左右的提纲。写成之后,这篇讲话长达9000字左右。在起草讲话的过程中,起草者和邓小平同志多次共同商量、修改。[27]
——理论工作者从外在形式上把邓小平理论体系化了。《邓小平文选》中的报告、讲话、谈话、文章,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理论,而且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这种体系不是就外在形式上讲的,而是就内容、就主题、就精神实质而言的。就外在形式上讲,三卷《邓小平文选》中的一篇篇报告、讲话、谈话、文章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情况而讲的,因而它们之间不可能存在紧密的联系,不可能自动地构成严密的逻辑结构。现在任何一本阐述邓小平理论的著作,比如众多的《邓小平理论概论》,其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目与目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都有比较严密的逻辑结构,而在《邓小平文选》中这种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不是显在的、外在的,而是潜在的、内在的。其之所以由潜在、内在变为显在、外在,是有关理论工作者发掘、疏理甚至“添油加醋”的结果。
——理论工作者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在某种程度或某种意义上有助于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一方面,一些理论工作者提出的一些正面的理论观点被党中央、国务院和党和国家领导人吸收到了有关的重要文件、文献和报告、讲话、谈话、文章中,这些理论观点因而变成了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邓小平理论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实就包含着不少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极个别理论工作者所提出的一些负面的、反面的理论观点,也对邓小平理论中部分特殊内容的形成发挥了特定的作用。比如,《邓小平文选》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批判形形色色的“左”、右倾观点的,假如没有那些负面的、反面的“左”、右倾观点、邓小平理论中自然就不会有这部分批判性内容。
“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据笔者考证,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提法。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和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有关文件、文献、报告、讲话、谈话、文章中,一般都是使用这一提法。1989年6月,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提议,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同志为党的总书记。同年9月2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的前面加上了邓小平同志的名字。此后几年时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各种传媒在正规场合中都改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提法,比如十四大报告导言部分就是如此。1997年5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一提法,经党的十五大正式确认后,这一提法固定了下来,沿用至今。在这一理论的前面冠上邓小平同志的名字,只是为了强调他是“主要创立者”,而绝不意味着他是唯一创立者。“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中的“邓小平”三个字,并不会抹煞党的领导集体、广大人民群众和有关理论工作者对这一理论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邓小平论文; 邓小平文选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时政论文; 中共十三大论文;